(24)背:体躯上部从第10到18个背椎部分,两侧与肋相连(背线指耆甲至尾 根的全长) (25)腰:是体躯上部不连肋骨的部分,以1到6腰椎为主 (26)肷:是肋骨后,腰角之前无骨部位(反刍家畜多数呈三角形,肉畜呈平板 状); (27)腹:是整个腹腔之体表部分 (28)胁:是体躯与四肢相连之部位,因位置不同可分前胁和后胁 (29)乳房:是母畜乳腺组织之体表部位,马、羊为两个乳头,牛为四个乳头, 猪一般十二个乳头;乳房对乳牛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为此还应提出乳牛 的乳静脉及乳井。 乳静脉:是由乳房到胸腔的静脉通道,乳牛此部位弯曲粗大 乳井:是乳静脉进入胸腔的一个凹陷部位,乳牛此部位大而深 其次是乳镜,位于两大腿之间,阴户之下,乳房之上,乳牛此部分大而有皱纹 5.后躯:以腰角的前缘垂直切线与中躯分界,包括有: (30)腰角:以髖结节为基础,是腰部两侧突起部分 (31)臀角:是髖关节的体表部位 (32)臀端:位于肛门两侧,是以坐骨结节为基础的体表部位; (33)尻:位于后躯的背面,以荐椎为基础,即以腰角、髖关节、臀端的连线与 大腿分界 (34)大腿:以股骨为基础的体表部位,上接尻,前连賺,后是臀部 (35)后膝:以膝关节为基础的体表部位 (36)小腿:以胫骨、腓骨为基础,位于后膝至飞节之间 (37)飞节:为附关节的体表部位,飞节以下之各部位与前肢相同; (38)尾:以尾椎为基础的部位 、作业: 以猪、马、牛为代表,在空白图中,将各部位的名称用垂线划出,并用数字表明(可任 选一个)
6 (24)背:体躯上部从第 10 到 18 个背椎部分,两侧与肋相连(背线指耆甲至尾 根的全长) (25)腰:是体躯上部不连肋骨的部分,以 1 到 6 腰椎为主; (26)肷:是肋骨后,腰角之前无骨部位(反刍家畜多数呈三角形,肉畜呈平板 状); (27)腹:是整个腹腔之体表部分; (28)胁:是体躯与四肢相连之部位,因位置不同可分前胁和后胁; (29)乳房:是母畜乳腺组织之体表部位,马、羊为两个乳头,牛为四个乳头, 猪一般十二个乳头;乳房对乳牛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为此还应提出乳牛 的乳静脉及乳井。 乳静脉:是由乳房到胸腔的静脉通道,乳牛此部位弯曲粗大。 乳井:是乳静脉进入胸腔的一个凹陷部位,乳牛此部位大而深。 其次是乳镜,位于两大腿之间,阴户之下,乳房之上,乳牛此部分大而有皱纹。 5.后躯:以腰角的前缘垂直切线与中躯分界,包括有: (30)腰角:以髋结节为基础,是腰部两侧突起部分; (31)臀角:是髋关节的体表部位; (32)臀端:位于肛门两侧,是以坐骨结节为基础的体表部位; (33)尻:位于后躯的背面,以荐椎为基础,即以腰角、髋关节、臀端的连线与 大腿分界; (34)大腿:以股骨为基础的体表部位,上接尻,前连膁,后是臀部; (35)后膝:以膝关节为基础的体表部位; (36)小腿:以胫骨、腓骨为基础,位于后膝至飞节之间; (37)飞节:为附关节的体表部位,飞节以下之各部位与前肢相同; (38)尾:以尾椎为基础的部位。 三、作业: 以猪、马、牛为代表,在空白图中,将各部位的名称用垂线划出,并用数字表明(可任 选一个)
实验三家畜的体尺测量 目的 测量体尺部位,掌握测量技术和方法 二、用具 测杖、卷尺、卡尺(圆形测定器)、量角仪等四种。 、方法及说明 测量部位的多少,是根据测量的目的来确定的,进行科研工作时则可多测几个部位,进 行调查时可少测: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测量18个部位。现将几种常用体尺测量的方法,介 绍如下: 1.体高(誊甲高):是耆甲到地面的垂直高度,表示家畜体高的生长,将测杖垂直立于 左前肢附近,调节内部铁尺,使上端横尺紧贴耆甲的最高点,然后读出刻度 2.背高:是背部到地面的垂直高度,于背部最低之处测量之。牛在第7个胸椎或肩胛 软骨后角最高处,马在第11个背椎处测量,测法同上 3.臀高:是坐骨结节最后隆凸处到地面的垂直高度 4.荐高:是由荐骨之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表示家畜后躯高度的生长。与体高的 对比,可说明前后躯的发育程度 5.腰高:是由最后一个背椎脊到地面的垂直高度。马体高、尻高对比,可说明前后中 躯发育的程度。 6.体斜长:是由肩端到臀端的直线距离。在测量时,将上端横尺固定于肩端前缘,另 端横尺应放于臀端后缘,夹紧读出体尺,测量之。 7.头长:是枕骨嵴到鼻镜上缘的直线距离(猪则自两耳连线中点至鼻上缘),用卷尺或 卡尺测量。 8.颈长:从额顶(枕骨嵴)到肩胛前缘二分之一处的直线距离,用卡尺或卷尺测量 9.肢长:由肘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马采用) 10.尻长:是从腰角前缘到臀端后缘的直线距离 11.头深:是从两眼内角的连线的中央至下颚下缘的垂直距离(用卡尺测量)。若用卷尺 测量时,则从两眼外角至下颚边缘之垂直距离。 12.胸深:在肩胛软骨后角,测量由耆甲至胸底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时将测杖倒转,上 下的横尺夹住耆甲和胸骨下缘,横尺保持平行 13.额宽(大、小两种):最大额宽是两眼外角间的直线距离,最小额宽是两眼内角间 的直线距离。 14.胸宽:是肩胛软骨后的胸部宽度,测时将两横尺夹着畜体胸部量取之
7 实验三 家畜的体尺测量 一、目的 测量体尺部位,掌握测量技术和方法。 二、用具 测杖、卷尺、卡尺(圆形测定器)、量角仪等四种。 三、方法及说明 测量部位的多少,是根据测量的目的来确定的,进行科研工作时则可多测几个部位,进 行调查时可少测;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测量 18 个部位。现将几种常用体尺测量的方法,介 绍如下: 1.体高(耆甲高):是耆甲到地面的垂直高度,表示家畜体高的生长,将测杖垂直立于 左前肢附近,调节内部铁尺,使上端横尺紧贴耆甲的最高点,然后读出刻度。 2.背高:是背部到地面的垂直高度,于背部最低之处测量之。牛在第 7 个胸椎或肩胛 软骨后角最高处,马在第 11 个背椎处测量,测法同上。 3.臀高:是坐骨结节最后隆凸处到地面的垂直高度。 4.荐高:是由荐骨之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表示家畜后躯高度的生长。与体高的 对比,可说明前后躯的发育程度。 5.腰高:是由最后一个背椎脊到地面的垂直高度。马体高、尻高对比,可说明前后中 躯发育的程度。 6.体斜长:是由肩端到臀端的直线距离。在测量时,将上端横尺固定于肩端前缘,另 端横尺应放于臀端后缘,夹紧读出体尺,测量之。 7.头长:是枕骨嵴到鼻镜上缘的直线距离(猪则自两耳连线中点至鼻上缘),用卷尺或 卡尺测量。 8.颈长:从额顶(枕骨嵴)到肩胛前缘二分之一处的直线距离,用卡尺或卷尺测量。 9.肢长:由肘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马采用)。 10.尻长:是从腰角前缘到臀端后缘的直线距离。 11.头深:是从两眼内角的连线的中央至下颚下缘的垂直距离(用卡尺测量)。若用卷尺 测量时,则从两眼外角至下颚边缘之垂直距离。 12.胸深:在肩胛软骨后角,测量由耆甲至胸底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时将测杖倒转,上 下的横尺夹住耆甲和胸骨下缘,横尺保持平行。 13.额宽(大、小两种):最大额宽是两眼外角间的直线距离,最小额宽是两眼内角间 的直线距离。 14.胸宽:是肩胛软骨后的胸部宽度,测时将两横尺夹着畜体胸部量取之
15.腰角宽:是两腰角外侧的直线宽度。表示后躯的发育程度。 16.坐骨结节宽:是坐骨结节两外侧突出点的直线宽度。在鉴定母畜时特别重要,可借 以知其骨盆的容积,从而推断分娩的难易。 17.胸围:从肩胛骨后角处用卷尺量取胸部的周径。此体尺是家畜胸部发育的重要指标 与胸宽、胸深一起说明胸部的发育和健康状况。 18.管围:是前管部上三分之一处,用卷尺量取的周径。它表示四肢骨的发育程度,对 鉴定役畜很重要 上列体尺,在生产中:马主要测量1、4、6、10、12、17、18、另外还加上前胸宽 是两个肩端之间的距离;牛主要测量1、3、4、6、7、10、12、14、15、16、17、18等12 项:羊主要测量1、4、6、12、14、15、17、18等8项体尺;猪主要测量1、6、7、17等4 项体尺。 四、测量时注意事项 1.接触家畜应胆大心细,态度温和,从家畜的左前方接近,切忌从后方突然接近。 2.被测量的家畜姿势应站立正确,若姿势不正,可使其前进或后退以调整之。头部不能 偏高或偏低,四肢要垂直立在同一水平面上 3.测量之前要检査和校正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4.测量的部位起止点务必正确。读数要准,动作要迅速。 五、作业 1、要求每人能独立测量一头马、牛、羊、猪的各项体尺,将结果填入下表 种畜品性体背荐臀体头尻胸胸胸管额宽尻头坐骨腰 别号种别高高高高长长长宽深|围围 宽深结节角 2、以猪、马、牛为代表,在空白图中,将各体尺测定时的起止部位用线条划出,并用文字在 下方说明(可任选一个)
8 15.腰角宽:是两腰角外侧的直线宽度。表示后躯的发育程度。 16.坐骨结节宽:是坐骨结节两外侧突出点的直线宽度。在鉴定母畜时特别重要,可借 以知其骨盆的容积,从而推断分娩的难易。 17.胸围:从肩胛骨后角处用卷尺量取胸部的周径。此体尺是家畜胸部发育的重要指标, 与胸宽、胸深一起说明胸部的发育和健康状况。 18.管围:是前管部上三分之一处,用卷尺量取的周径。它表示四肢骨的发育程度,对 鉴定役畜很重要。 上列体尺,在生产中:马主要测量 1、4、6、10、12、17、18、另外还加上前胸宽—— 是两个肩端之间的距离;牛主要测量 1、3、4、6、7、10、12、14、15、16、17、18 等 12 项;羊主要测量 1、4、6、12、14、15、17、18 等 8 项体尺;猪主要测量 1、6、7、17 等 4 项体尺。 四、测量时注意事项 1.接触家畜应胆大心细,态度温和,从家畜的左前方接近,切忌从后方突然接近。 2.被测量的家畜姿势应站立正确,若姿势不正,可使其前进或后退以调整之。头部不能 偏高或偏低,四肢要垂直立在同一水平面上。 3.测量之前要检查和校正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4.测量的部位起止点务必正确。读数要准,动作要迅速。 五、作业 1、要求每人能独立测量一头马、牛、羊、猪的各项体尺,将结果填入下表: 种 别 畜 号 品 种 性 别 体 高 背 高 荐 高 臀 高 体 长 头 长 尻 长 胸 宽 胸 深 胸 围 管 围 额宽 尻 宽 头 深 坐骨 结节 宽 腰 角 宽 大 小 2、以猪、马、牛为代表,在空白图中,将各体尺测定时的起止部位用线条划出,并用文字在 下方说明(可任选一个)
实验四系谱的编制 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几种主要形式的系谱编制方法 二、方法说明 系谱编制,按记录的项目分为两类: (1)不完全的系谱:在系谱上只记有祖先的名字和编号,这样的系谱只供分析血缘关系 (2)完全系谱:记录祖先的名字和编号,同时亦记有每个祖先的生产成绩、配种成绩、 外形评分和后裔测定成绩、曾得过的奖项、育种值,这样的系谱供系谱审核用 系谱按格式表分:横式、直式、结构式、畜禽式四种 、系谱编制的方法 编制系谱之前,对所要编制的家畜,首先要了解种畜卡片、进行资料整理、编制配种表: 没有卡片的,对此公畜应严格的分群放牧,定期组织交配,作出详细的记录,如交配分娩 生产力、外形评分、个体育种值、健康状况、后裔测定成绩等育种记录。 1.直式系谱 编制时先划好系谱的表格,代数愈高,祖先在系谱表中所占的位置愈小,因此横格的距 离相应放宽。任何家畜的系谱都是由父亲和母亲组成的,填写系谱时。公畜在右,母畜在左, 中间用双线隔开。由上而下表示血缘关系,由下而上表示亲代关系。在系谱的上面应写明被 编制系谱家畜的名字、编号、生产成绩、外形评分、体重等,是逐代自上至下排列的。第 代为亲代,有两个格子,左面填写母亲,右边填写父亲;第二列有四个格子,称为祖代,在 左边填写母亲的母亲、母亲的父亲,在右边填写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第三列有八个格 子,称为曾祖代;第四列为高曾祖代,有十六个格子。再往下还可编制更多的代数,但一般 只编制3-4代。 直式系谱,图式:
9 实验四 系谱的编制 一、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几种主要形式的系谱编制方法。 二、方法说明 系谱编制,按记录的项目分为两类: (1)不完全的系谱:在系谱上只记有祖先的名字和编号,这样的系谱只供分析血缘关系 用。 (2)完全系谱:记录祖先的名字和编号,同时亦记有每个祖先的生产成绩、配种成绩、 外形评分和后裔测定成绩、曾得过的奖项、育种值,这样的系谱供系谱审核用。 系谱按格式表分:横式、直式、结构式、畜禽式四种。 三、系谱编制的方法 编制系谱之前,对所要编制的家畜,首先要了解种畜卡片、进行资料整理、编制配种表; 没有卡片的,对此公畜应严格的分群放牧,定期组织交配,作出详细的记录,如交配分娩、 生产力、外形评分、个体育种值、健康状况、后裔测定成绩等育种记录。 1.直式系谱 编制时先划好系谱的表格,代数愈高,祖先在系谱表中所占的位置愈小,因此横格的距 离相应放宽。任何家畜的系谱都是由父亲和母亲组成的,填写系谱时。公畜在右,母畜在左, 中间用双线隔开。由上而下表示血缘关系,由下而上表示亲代关系。在系谱的上面应写明被 编制系谱家畜的名字、编号、生产成绩、外形评分、体重等,是逐代自上至下排列的。第一 代为亲代,有两个格子,左面填写母亲,右边填写父亲;第二列有四个格子,称为祖代,在 左边填写母亲的母亲、母亲的父亲,在右边填写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第三列有八个格 子,称为曾祖代;第四列为高曾祖代,有十六个格子。再往下还可编制更多的代数,但一般 只编制 3—4 代。 直式系谱,图式:
家裔名称 I亲 代 Ⅱ祖母亲的母亲(外祖母) 母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父亲的父亲(祖父) 代 (外祖父) (祖母) Ⅲ曾母亲的母亲的母亲的母外曾外曾外曾外曾曾祖曾祖父 祖代 母亲 亲的父亲祖母祖父祖母祖父母 Ⅳ高|外高外高 高曾高曾 曾祖曾祖曾祖 祖母祖父 代 母 例:中国黑白花牛品种的576号母牛母牛直式系谱 576号母牛,1978年11月10日生,初生体重35公斤 母亲 167号特等I-305-6563 198号特等复合育种值10880% I-305-7710 初生体重40.7公斤 158号 184号 I-305-5050 6号特等 I-305-4000 57号高产 Ⅱ-305-5910初生体重45公斤-05-5191初生体重427公斤 Ⅲ-305-6860 此系谱直式严格,填写方便,种畜卡片、良种登记常用。 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登记时混淆不清,可先填写父系然后填写母系 (2)如果在系谱中有种要的畜名和畜号,可在每个重要的名字上加以不同的标志,以 便在分析亲缘关系时 2.横式系谱(亦称括号式系谱) 横式系谱,即是直式系谱向左转90度的形式。编制时按后代在左,祖先在右,父系在 上,母系在下的次序安排。然后用(<)或({)等线条连接起来。 例:仍用上述576号母牛材料,将其编制成横式系谱
10 家畜名称 Ⅰ亲 代 母亲 父亲 Ⅱ祖 代 母亲的母亲(外祖母) 母亲的父亲 (外祖父) 父亲的母亲 (祖母) 父亲的父亲(祖父) Ⅲ曾 祖代 母亲的母亲的 母亲 母亲的母 亲的父亲 外曾 祖母 外曾 祖父 外曾 祖母 外曾 祖父 曾祖 母 曾祖父 Ⅳ高 曾祖 代 外高 曾祖 母 外高 曾祖 父 高曾 祖母 高曾 祖父 Ⅴ 例:中国黑白花牛品种的 576 号母牛母牛直式系谱: 576 号母牛,1978 年 11 月 10 日生,初生体重 35 公斤 母亲 167 号 特等 Ⅰ-305-6563 小 花 Ⅱ-305-7710 父亲 1198 号 特等 复合育种值 108.80% 初生体重 40.7 公斤 158 号 Ⅰ-305-5050 Ⅱ-305-5910 Ⅲ-305-6860 6 号 特等 初生体重 45 公斤 184 号 Ⅰ-305-4000 Ⅱ-305-5191 57 号 高产 初生体重 42.7 公斤 此系谱直式严格,填写方便,种畜卡片、良种登记常用。 注意事项: (1) 为了避免登记时混淆不清,可先填写父系然后填写母系。 (2) 如果在系谱中有种要的畜名和畜号,可在每个重要的名字上加以不同的标志,以 便在分析亲缘关系时,一目了然。 2.横式系谱(亦称括号式系谱) 横式系谱,即是直式系谱向左转 90 度的形式。编制时按后代在左,祖先在右,父系在 上,母系在下的次序安排。然后用(<)或({)等线条连接起来。 例:仍用上述 576 号母牛材料,将其编制成横式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