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新知·训练巩固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是B(选填“A”或“B”)瓶。根据两瓶中气体 1.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都变成均匀的浅红棕色现象可知气体发生 (D). 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不停地做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无规则运动。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 ②4℃,③20℃,④30℃,则在④(填序号) C.一个尘埃就是一个分子 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D.它是由很多分子构成的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玻璃板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的是(B)。 A.冬天大雪纷飞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B.桂花香飘满园 4.固体很难被压缩或拉伸,而且具有一定的 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 体积和形状。这是因为当固体被压缩时, 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 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 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 表现为引力。 氨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 明气体能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 素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C).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 漫着大量的沙尘 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B.某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C.春天来了,公园里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 3.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 浓的花香 4
第十三章内能、 原因是(D)。 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 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 重,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玻璃表面太光滑 9.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 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 菜,其做法是:将盛有 距离 鸡肉块和佐料的气锅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所作的解释,不 (如图)放在盛有清水 正确的是(D)。 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一分子间有间隔 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 B.轮胎充气一分子间有间隔 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液化(填物态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一分子不停地运动 变化名称)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 D.氧气液化—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 【创新应用】 在引力 10.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小明知道气体、液体和 B.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 C.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 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 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的探究活动: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且 空气(无色)》 可以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6.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硫酸铜 规则运动的是(B)。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二氧化氮 C.鸭蛋腌制后变咸 (红棕色)】 甲 D.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 7.(2021·贵州毕节期末)封闭在注射器筒内 (1)如图甲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 的空气刚开始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 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 有间隙;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被压缩, 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 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将50mL酒精和 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 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选填“大于”“小 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 于”或“等于”)100mL。 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 8.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 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 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 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 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了。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 5
/儿家庭作业·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的猜想: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 规则运动。 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 (2)之后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乙所 面一段文字:有人用固体做实验,将磨 示,先在量简中盛大约半量筒水,再把 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水大)小心 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 地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 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 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先是变模 渗透了约1mm深。这段文字表明了 糊,然后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 固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观则运动。 了。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液体分子在永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一切物质的 (3)做了气体、液体的扩散实验后,小明又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做了固体的相关实验,但连续做几个 第2节 内能 ○基础·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内能 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 冰块很冷、铁水很热,它们都具有内能。 有动能。 结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分子热运动 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内能,一切 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 的分子也具有势熊。 6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见下表) 续表 实例和实验 结论 实例和实验 结论 烧热的工件放入冷水中,工件遇冷 水变冷 热传递可以改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变物体的内能 气体被压缩,内能 用水壶烧水 增加 冬天往手上哈气暖手 气体推动瓶塞,内能 增加可以改变 减少 物体的内能,对 物体做功使物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 搓手取暖 体内能减少,物 物体内能增加。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 体对外做功时 内能。 内能做功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作 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物体吸收热量 滑滑梯感觉屁股热 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物体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核心·重点探究 探究问题一正确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 【变式训练1】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 方式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C)。 【例1】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 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变物体内能的是(A)。 B.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 A.两手相互摩擦,手掌温度升高 C.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 B.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 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C,把蔬菜放入冰箱内,蔬菜温度降低 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 7
/儿家庭作业·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归纳点拨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见下表)。 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方式 分析 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概念: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 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种方式,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 拓展点拨 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 温度、内能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见 热传递 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下表)。 可以改 (2)热传递的条件:两个接触的物体之 变物体 比较对象 温度 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内能 热量 的内能 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 物理 表示物体的 能量的 内能转移多 (3)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 意义 冷热程度 种形式 少的量度 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是内能的转移 (1)概念:做功是指能量由一种形式转 量的 做功可 状态量 状态量 过程量 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性质 以改变 区 (2)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用“吸收” 物体的 (3)做功的实质: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 内能 不能传递和 或“放出” 之间的相互转化 存在转移,不能说 用“具有” 来描述,而 情况“有”“没有” 来描述 不能用“具 探究问题二正确理解内能、温度、热量 或“含有”等 有”或“含 有”描述 之间的关系 【例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 (1)通过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的 正确的是(B)。 内能 A.0℃的水没有内能 (2)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度量物体内 能改变的多少 B.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 C.物体的温度越低,热量越少 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改变 【变式训练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C)。 新知·训练巩固 知识点一内能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D)。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