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与乐 梁启超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 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 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 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 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 法”、“育人才”、“开学 校”、“变科举”等。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 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 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 集》
二、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 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 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 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 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 法”、“育人才”、“开学 校”、“变科举”等。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 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 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 集》
①注音: 契约(q)揽(lan)悲天悯人(mi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仼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 的人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 的人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 逃避责任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 逃避责任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1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 →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