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登快阁》 身 王白 争 茗薩 為子
黄庭坚《登快阁》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江西修水)人。神 宗时教授北京河北大名)国子监,以诗为苏轼所称赏, 和秦观、张耒、晁补之齐名,后人并称为“苏门四学 士”。哲宗时旧党执政,擢作国史编修官。后来新党复 用,他一再被贬,死于宜州(广西宜山)。黄庭坚的诗 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 “苏黄米蔡”: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 “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 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 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 米芾(襄阳漫士)。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 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 芾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他们都善学古人又富于 创新精神,书风自成一格,时人推崇备至,列于 四家,向无异议。唯独列于四家之末的“蔡” 究竞指谁,却历来就有争议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江西修水)人。神 宗时教授北京(河北大名)国子监,以诗为苏轼所称赏, 和秦观、张耒、晁补之齐名,后人并称为“苏门四学 士”。哲宗时旧党执政,擢作国史编修官。后来新党复 用,他一再被贬,死于宜州(广西宜山)。黄庭坚的诗 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 黄 “苏黄米蔡”: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 “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 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 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 米芾(襄阳漫士)。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 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 芾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他们都善学古人又富于 创新精神,书风自成一格,时人推崇备至,列于 四家,向无异议。唯独列于四家之末的“蔡”, 究竟指谁,却历来就有争议
《登快阁》是黄庭坚元丰五年(1082年)在吉 州太和县当知县时所作,时年38岁。作者常去 游览赣江边上的快阁。登阁远眺,高吟抒怀 岢乏 故 纂觉花 道直花可見
《登快阁》是黄庭坚元丰五年(1082年)在吉 州太和县当知县时所作,时年38岁。作者常去 游览赣江边上的快阁。登阁远眺,高吟抒怀
诗中自称“痴儿”,使用《晋书·傅咸传》夏侯济 与傅咸书信中的话:“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 相关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意思是只会“了官事” 的是痴子,非大器。诗人在这里借其语,颇有自 我嘲笑的意味,说自己是痴儿,没有什么本领, 不是办大事的材料。显出兀傲之情 诗人在快阁的东西眺望,他为暮色晴空下的自然 美景陶醉了,“倚晚晴”三字,写出了诗人游兴 之浓和流连之久。“倚”字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 意思,其用法来自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
诗中自称“痴儿”,使用《晋书•傅咸传》夏侯济 与傅咸书信中的话:“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 相关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意思是只会“了官事” 的是痴子,非大器。诗人在这里借其语,颇有自 我嘲笑的意味,说自己是痴儿,没有什么本领, 不是办大事的材料。显出兀傲之情 诗人在快阁的东西眺望,他为暮色晴空下的自然 美景陶醉了,“倚晚晴”三字,写出了诗人游兴 之浓和流连之久。“倚”字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 意思,其用法来自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 阁
四两句描写从快阁看出去的景色。气象阔大,境界 高远,秋高气爽,月映澄江 这样的的意境实映照出诗人清超旷远的胸襟气度。 “落木千山天远大”,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而意境又不尽相同。 种秋天的萧瑟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而黄诗则着重表 现秋天的高旷,有无限广阔的天地,可以任鸟儿自由飞翔, 让人们自由呼吸。放眼天际,使人感到身心舒服,飘飘然 有飞翔天外之想。 “澄江一道月分明”句化用了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 如练”的名句,而意境也不尽相同。 谢诗表现晚霞夕照的江景,而黄诗则着重表现月影澄江的 夜色,表现一种高远的思致,一时表现一种宁静、澄清、 温馨的境界
三、四两句描写从快阁看出去的景色。气象阔大,境界 高远,秋高气爽,月映澄江 这样的的意境实映照出诗人清超旷远的胸襟气度。 “落木千山天远大”,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而意境又不尽相同。 一种秋天的萧瑟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而黄诗则着重表 现秋天的高旷,有无限广阔的天地,可以任鸟儿自由飞翔, 让人们自由呼吸。放眼天际,使人感到身心舒服,飘飘然 有飞翔天外之想。 “澄江一道月分明”句化用了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 如练”的名句,而意境也不尽相同。 谢诗表现晚霞夕照的江景,而黄诗则着重表现月影澄江的 夜色,表现一种高远的思致,一时表现一种宁静、澄清、 温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