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域整理 谦逊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毛泽东又说:“谦虛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都说明了谦虚对于成 长的重要性。因为“器虛则受,实则不受”,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而能不断进步,骄傲自满只能停步 不前。反过来讲,见识越广就越知不足也就越谦虚,而坐井观天者为自己能观察头顶上的一方天空而沾沾自喜。谦虚是 种待人对事的态度,也是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因为只有谦虚的人才能不傲气、少自负,尤其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 让我们永远记住,人就如分数,实际才能好比分子,对自自己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那么分数的值愈小。 格言名句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自损者益,自益者损。(蔡邕)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守仁)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申涵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华罗庚)真正的谦虚是最崇高的美德,是美德之母。(丁尼生)谦虚是对不完善或 有缺点的默认。(博克) 切真正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别林斯基)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 渺小。(保罗) 逊是反省的最高贵的收获,它建立起对伉骄傲的防线。(温刹斯基) 为人当以谦逊为荣,骄傲为耻。(蒙田) 謙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苏格拉底) 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行。不管别人怎样称赞你,你时时刻刻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马巴甫 洛夫) 知识深藏在谦虚的大海里。(朝鲜谚语)妄自尊大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伏尔泰) 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孙叔敖谦而受益 叔敖成为楚国政府部门的长官,全国上上下下的吏民全都来道贺。但惟有一老者,穿着粗布衣,戴着白色帽子,最后 来到孙府。他不是祝贺,而是吊问。孙叔敖并没有怪罪他,反而正衣帽非常礼貌地出去见他,对他说:“楚王不知道我 无德无才,是个不肖之了徒,让我担政府长官,使吏民都来道贺,而先生独来吊问,难道有什么说法吗?”老者说:“ 然有说法。身份已经很高贵但对人态度骄横的,百姓会除掉他:官位已经很尊贵但擅揽大权的,国君厌恶他:俸禄已 经很丰厚但还不知足的,是不能长久下去的。”孙叔敖再次拜谢说:“敬受命,希望能听到阁下更多的教诲。”老者说 “官位越高而越应该没有架子,官职越大而越应该小心,俸禄越丰厚越应该谨慎地不敢多多取。你能严谨地遵守这三条, 足可以使楚国大治了。”孙叔敖因为谦恭待人,无意之中获得了三条贵意见。 晏婴居功不骄 春秋时政治家晏婴用一匹驾车良马赎了奴仆越石父的身,将他带回齐国。到齐国后,晏子对越石父招呼没打,就回家了 越石父说:“听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没有人了解我。你把我赎回来,我以为遇到了知音。可 你这样这辞而别,和雇我当仆人又有何区别呢,还不如继续让我当仆人去!”晏子听到这样的话,赶快去见越石父,以 尊贵的朋友对待他,以恭敬的态度对他说:“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志向。听说君子不因小误会 而绝情,请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越石父激动地说:“这样做我反而不敢当了。”为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俗人有功 德于人,便露出骄矜之色。而晏婴把一个奴仆从卑贱中救出来,又能毕恭毕敬地对待,这才叫不俗。而这也正是晏婴之 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原因 刘邦与项羽 刘邦率兵驻扎高阳时,有一天,他传见郦食其。当郦食其急匆匆地来到刘邦的住所时,刘邦正惬意地靠床坐着,由两个 侍女给他洗脚。郦食其见刘邦对自己这样轻慢,心里很不高兴,只微微拱手为礼,并不下跪,说:“大王,你是想帮助 秦国进攻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打秦国?”刘邦见郦食其不但不行大礼,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禁大怒。郦食其正 色说道:“大王既然决心聚合人马,联合义军讨伐强秦,就不应该如此轻慢长者。”刘邦听郦食其这样一说,心中一震 感到自己确实不应该这样接见贤者。于是,急忙揩脚穿鞋,正衣整冠,从床上起来,屏退侍女,恭恭敬敬地请郦食其上 坐,感谢他的提醒 刘邦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谦虚。刘邦的这种谦虚的品德,不但赢得了郦食其的尊重,而且赢得了许多人 的佩服,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等等。正是这些人的邦助下,刘邦才得以成就了帝业 反观项羽,尽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势力也远远大于刘邦,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 ·项羽本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事事但凭一己之勇,不肯听从部下的意见,以致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 布等,都离楚归汉,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终只落得个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而死,连尸首也被 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惨结局 大树将军 东汉大将冯异,为人谦逊礼让不矜夸,走在路上和别的将领相遇,他总是先驾车让开路。他指挥军队前进驻扎都有清楚 的标记,军队中号令严明,军容整齐。每当驻扎的时候,从将一起坐着谈论自己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退树下坐着。军 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打下了邯郸,朝廷整编军队,军中人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很赞赏他 郑玄谦让 郑玄(东汉著名学者)想要注释《春秋左传》,还没有完成。有一次外出和服虔相遇。郑玄住在旅店里,当时还不认识 服虔,服虔正在外面车上和别人说自己注《左传》的大致意思,郑玄在车外听了好久,大多和自己的想法相同。于是郑 玄就登上车对服虔说:“我想注《左传》很久了,但还没有写完,听了您刚才的话,觉得和我的意思一致,现在我将我
北海域整理 谦逊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毛泽东又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都 说明了谦虚对于成 长的重要性。因为“器虚则受,实则不受”,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而能不断进步,骄傲自满只能停步 不前。反过来讲,见识越广就越知不足也就越谦虚,而坐井观天者为自己能观察头顶上的一方天空而沾沾自喜。谦虚是 一种待人对事的态度,也是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因为只有谦虚的人才能不傲气、少自负,尤其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 让我们永远记住,人就如分数,实际才能好比分子,对自自己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那么分数的值愈小。 格言名句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孔子)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自损者益,自益者损。(蔡邕)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守仁)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申涵光)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华罗庚) 真正的谦虚是最崇高的美德,是美德之母。(丁尼生) 谦虚是对不完善或 有缺点的默认。(博克) 一切真正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别林斯基)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 于无能。(尼采)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 渺小。(保罗) 谦逊是反省的最高贵的收获,它建立起对伉骄傲的防线。(温刹斯基) 为人当以谦逊为荣,骄傲为耻。(蒙田) 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苏格拉底) 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行。不管别人怎样称赞你,你时时刻刻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马巴甫 洛夫) 知识深藏在谦虚的大海里。(朝鲜谚语) 妄自尊大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伏尔泰) 虚 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 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孙叔敖谦而受益 孙叔敖成为楚国政府部门的长官,全国上上下下的吏民全都来道贺。但惟有一老者,穿着粗布衣,戴着白色帽子,最后 来到孙府。他不是祝贺,而是吊问。孙叔敖并没有怪罪他,反而正衣帽非常礼貌地出去见他,对他说:“楚王不知道我 无德无才,是个不肖之了徒,让我担政府长官,使吏民都来道贺,而先生独来吊问,难道有什么说法吗?”老者说:“当 然有说法。身份已经很高贵但对人态度骄横的,百姓会除掉他;官位已经很尊贵但擅揽大权 的,国君厌恶他;俸禄已 经很丰厚但还不知足的,是不能长久下去的。”孙叔敖再次拜谢说:“敬受命,希望能听到阁下更多的教诲。”老者说: “官位越高而越应该没有架子,官职越大而越应该小心,俸禄越丰厚越应该谨慎地不敢多多取。你能严谨地遵守这三条, 足可以使楚国大治了。”孙叔敖因为谦恭待人,无意之中获得了三条贵意见。 晏婴居功不骄 春秋时政治家晏婴用一匹驾车良马赎了奴仆越石父的身,将他带回齐国。到齐国后,晏子对越石父招呼没打,就回家了。 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婴断绝交往。晏子派人说:“我与先生并没有交往,我看你可怜,赎你回来,你还不满足吗?” 越石父说:“听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没有人了解我。你把我赎回来,我以为遇到了知音。可 你这样这辞而别,和雇我当仆人又有何区别呢,还不如继续让我当仆人去!”晏子听到这样的话,赶快去见越石父,以 尊贵的朋友对待他,以恭敬的态度对他说:“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志向。听说君子不因小误会 而绝情,请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越石父激动地说:“这样做我反而不敢当了。”为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俗人有功 德于人,便露出骄矜之色。而晏婴把一个奴仆从卑贱中救出来,又能毕恭毕敬地对待,这才叫不俗。而这也正是晏婴之 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原因。 刘邦与项羽 刘邦率兵驻扎高阳时,有一天,他传见郦食其。当郦食其急匆匆地来到刘邦的住所时,刘邦正惬意地靠床坐着,由两个 侍女给他洗脚。郦食其见刘邦对自己这样轻慢,心里很不高兴,只微微拱手为礼,并不下跪,说:“大王,你是想帮助 秦国进攻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打秦国?”刘邦见郦食其不但不行大礼,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禁大怒。郦食其正 色说道:“大王既然决心聚合人马,联合义军讨伐强秦,就不应该如此轻慢长者。”刘邦听郦食其这样一说,心中一震, 感到自己确实不应该这样接见贤者。于是,急忙揩脚穿鞋,正衣整冠,从床上起来,屏退侍女,恭恭敬敬地请郦食其上 坐,感谢他的提醒。 刘邦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谦虚。刘邦的这种谦虚的品德,不但赢得了郦食其的尊重,而且赢得了许多人 的佩服,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等等。正是这些人的邦助下,刘邦才得以成就了帝业。 反观项羽,尽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势力也远远大于刘邦,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 记·项羽本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事事但凭一己之勇,不肯听从部下的意见,以致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 英布等,都离楚归汉,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终只落得个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而死,连尸首也被 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惨结局。 大树将军 东汉大将冯异,为人谦逊礼让不矜夸,走在路上和别的将领相遇,他总是先驾车让开路。他指挥军队前进驻扎都有清楚 的标记,军队中号令严明,军容整齐。每当驻扎的时候,从将一起坐着谈论自己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退树下坐着。军 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打下了邯郸,朝廷整编军队,军中人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很赞赏他。 郑玄谦让 郑玄(东汉著名学者)想要注释《春秋左传》,还没有完成。有一次外出和服虔相遇。郑玄住在旅店里,当时还不认识 服虔,服虔正在外面车上和别人说自己注《左传》的大致意思,郑玄在车外听了好久,大多和自己的想法相同。于是郑 玄就登上车对服虔说:“我想注《左传》很久了,但还没有写完,听了您刚才的话,觉得和我的意思一致,现在我将我
北海域整理 写的所有注解都送级您。”于是历史上就有了《左传》服氏注 白居易虚心请教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 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 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传诵 谢良佐去“矜”求上进 宋代学者谢良佐,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和老师分别一年之后,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说:“分别又一年了,这一年 为仔细检点起来,所有的问题和毛病都是出在这里的。如果能够克服了这一个大缺点,就能够有上进之处。”程颐点头 表示赞许,借机向在座的其他学生说:“这个人做学问,能恳切地求教,切近地思考。” 欧阳修署名 《新唐书》是欧阳修和宋祁合写的。欧阳修完成纪、志部分,宋祁完成列传部分。按照旧例,作者只署官司职最高一人 的姓名。欧阳修官职高,理应署上欧阳修的大名。可欧阳修坚决反对,他说:我怎么能掩盖和夺取别人的功劳呢?于是 分别署名:纪、志题欧阳修撰,列传题宋祁撰。宋祁听说后,感慨地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迈失言自愧 南宋著名史学家、学者,《容斋随笔》的著者洪迈在翰林院时,有一次值班,赶上为皇帝起草诏书的事纷至沓来,从旱 晨到傍晚,起草了20多件诏书。完成任务后,在庭院间漫步,碰到一个老人在花阴之下休息。洪迈问他是谁,老人回 答:“我是京师人,世代做翰林院吏,现在80多了。而今我孙子又当了院吏,因此在这里养老。”老人借此机会又说 “听说今日文书很多,学士一定大劳神了。”洪迈愿听这些话,说:“今天起草了20多件诏书,都已经完成了。”老人又 赞颂地说:“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迈非常得意,骄矜之色溢于言表,夸口说:“苏东坡大学士也不过写得这么 快吧!”老人先是点头表示同意,接着不无惋惜地叹气说:“是啊,苏东坡学士敏捷也不过如此,只是他没用翻检书册罢 了。”洪迈羞愧得脸红,自知失言。他以此为鉴戒,在向客人说起这件事,形容当时的心情时说:“人不可以自我夸耀 当时假如有地缝的话,我也会钻进去了。 辛弃疾不耻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极负盛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豪放激昂,慷慨深沉,风格多样,这与他的虚心学习是 分不开的。一次,在宴会上,一位歌女咏唱了辛弃疾的两首新作,众人一齐喝彩,赞扬辛弃疾的词写得好。辛弃疾得意 之余,请在座的提意见。在一片颂扬声中,年少气盛大的岳珂(岳飞的孙子)猛然站起来,毫不客气地批评辛弃疾的词 用典太多,辛弃疾很有雅量,高兴地说:“你真是一语破的。” 顾炎武虚怀若谷 学者、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而且有高尚的谦虚之德。他自己经常对照别人检查自己,发现自己人的不 是,认为:在探讨自然与人世,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方面,我不如王锡阐:在刻苦读书增长才干并能够探险索深奥、洞察 细微的东西方面军,我不如杨雪臣:在专门精研儒家三《礼》,成为具有高超见解的一代经师方面,我不如张尔岐:在 冷静地自处于各家学说之外独立思考以求更深见解方面,我不如傅山:在艰苦条件下还能独立攻读、无师自成方面,我 不如李容:在能够经历各种艰难险阻、随时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我不如路安卿:在能够博闻强记无所不知方面军,我不 如吴任臣:在文章能够雅正别人而又用心和善温厚方面,我不如朱尊:在好学不倦、又能忠诚于自己的朋友方面,我不 如王宏撰写……正由于顾炎武能够从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人的差距,虚怀若谷,所以,他的事迹被子当作《清稗类钞·谦 谨类》的典型,而且他更由于勤奋好学,成为明末清初三大学者(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之 泽东谦虚 中共八大会议开幕前夕,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同志致开幕词,并委托他起草初稿。及时草拟了初稿,但他对这个稿子不很 满意,就托秘书给他修改。秘书根据主席的要求,从文字到内容都作了较大改动。毛主席看过修改后的稿子连声称赞 说:“改得好!改得好!”后来许多同志称赞主席这稿子写得很好,主席却诚恳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秘书 帮我改写的。” 在一此小事上,毛主席也注间采纳别人的意见。毛主席《关于诗的一封信》在《诗刊》上发表不久 学有位学 生给毛主席写信,信上说那句“遗误青年”的“遗”字,应该作“贻”。毛主席看到这封信非常高兴 地肉 《诗刊》 编辑部负责同志打招呼,请他照北大这个学生的意见加以改正 浩瀚襟怀扬子水 陈毅同志战功赫赫,但他总是归功于党和人民群众。他说:“个人太渺小,党群才万能。”他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 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有一次,他观摩一个话剧,台词有一句:“陈毅有大将风度,”事后内陆对此担出 意见:“怎么能让剧本上写出这样的话呢?让我陈毅听了往哪里钻呀?我要钻到桌子底下了!叫我脸红呀。请和作者商 量一下,一定要把这句话改掉 林伯渠曾以“浩瀚襟怀扬子水“之句赞颂陈毅同志,是十分精当的。 怎么能说只有一个英雄呢? 1941年“八一”节,贺龙参加了兴县的文娱晚会。一个少年诗人在朗诵自己的新作:“我要讲一个英雄的故事,这一 故事,就是南昌起义:这一个英雄,就是你啊一一我们的贺老总!” 突然台下有人喊:“小鬼,你这一句话不对头,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是周恩来副主席,还有朱德、叶挺、刘伯承、聂荣 臻等许多同志,怎么能说只有一个英雄呢?那时我还不是共产党员呢,能算个什么英雄?不过,你也不要着急,好好改 改,改好了再向部队朗诵,下次我一定还来听 几番让街英名天下扬 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授衔之前,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听说这次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心里十分 不安和焦急。他除了多次当面向贺龙同志提出降衔要求外,还亲笔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在中国 人民解放军行例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我
北海域整理 写的所有注解都送级您。”于是历史上就有了《左传》服氏注。 白居易虚心请教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 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 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传诵。 谢良佐去“矜”求上进 宋代学者谢良佐,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和老师分别一年之后,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说:“分别又一年了,这一年 在学问方面下了什么功夫?”谢良佐回答说:“也只是去掉一个‘矜’字。”程颐说:“是什么缘故呢?”谢良佐说:“因 为仔细检点起来,所有的问题和毛病都是出在这里的。如果能够克服了这一个大缺点,就能够有上进之处。”程颐点头 表示赞许,借机向在座的其他学生说:“这个人做学问,能恳切地求教,切近地思考。” 欧阳修署名 《新唐书》是欧阳修和宋祁合写的。欧阳修完成纪、志部分,宋祁完成列传部分。按照旧例,作者只署官司职最高一人 的姓名。欧阳修官职高,理应署上欧阳修的大名。可欧阳修坚决反对,他说:我怎么能掩盖和夺取别人的功劳呢?于是 分别署名:纪、志题欧阳修撰,列传题宋祁撰。宋祁听说后,感慨地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洪迈失言自愧 南宋著名史学家、学者,《容斋随笔》的著者洪迈在翰林院时,有一次值班,赶上为皇帝起草诏书的事纷至沓来,从旱 晨到傍晚,起草了 20 多件诏书。完成任务后,在庭院间漫步,碰到一个老人在花阴之下休息。洪迈问他是谁,老人回 答:“我是京师人,世代做翰林院吏,现在 80 多了。而今我孙子又当了院吏,因此在这里养老。”老人借此机会又说: “听说今日文书很多,学士一定大劳神了。”洪迈愿听这些话,说:“今天起草了 20 多件诏书,都已经完成了。”老人又 赞颂地说:“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迈非常得意,骄矜之色溢于言表,夸口说:“苏东坡大学士也不过写得这么 快吧!”老人先是点头表示同意,接着不无惋惜地叹气说:“是啊,苏东坡学士敏捷也不过如此,只是他没用翻检书册罢 了。”洪迈羞愧得脸红,自知失言。他以此为鉴戒,在向客人说起这件事,形容当时的心情时说:“人不可以自我夸耀, 当时假如有地缝的话,我也会钻进去了。” 辛弃疾不耻下问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极负盛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豪放激昂,慷慨深沉,风格多样,这与他的虚心学习是 分不开的。一次,在宴会上,一位歌女咏唱了辛弃疾的两首新作,众人一齐喝彩,赞扬辛弃疾的词写得好。辛弃疾得意 之余,请在座的提意见。在一片颂扬声中,年少气盛大的岳珂(岳飞的孙子)猛然站起来,毫不客气地批评辛弃疾的词 用典太多,辛弃疾很有雅量,高兴地说:“你真是一语破的。” 顾炎武虚怀若谷 明清之际大学者、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而且有高尚的谦虚之德。他自己经常对照别人检查自己,发现自己人的不 是,认为:在探讨自然与人世,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方面,我不如王锡阐;在刻苦读书增长才干并能够探险索深奥、洞察 细微的东西方面军,我不如杨雪臣;在专门精研儒家三《礼》,成为具有高超见解的一代经师方面,我不如张尔岐;在 冷静地自处于各家学说之外独立思考以求更深见解方面,我不如傅山;在艰苦条件下还能独立攻读、无师自成方面,我 不如李容;在能够经历各种艰难险阻、随时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我不如路安卿;在能够博闻强记无所不知方面军,我不 如吴任臣;在文章能够雅正别人而又用心和善温厚方面,我不如朱尊;在好学不倦、又能忠诚于自己的朋友方面,我不 如王宏撰写……正由于顾炎武能够从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人的差距,虚怀若谷,所以,他的事迹被子当作《清稗类钞·谦 谨类》的典型,而且他更由于勤奋好学,成为明末清初三大学者(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之一。 毛泽东谦虚 中共八大会议开幕前夕,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同志致开幕词,并委托他起草初稿。及时草拟了初稿,但他对这个稿子不很 满意,就托秘书给他修改。秘书根据主席的要求,从文字 到内容都作了较大改动。毛主席看过修改后的稿子连声称赞 说:“改得好!改得好!”后来许多同志称赞 主席这稿子写得很好,主席却诚恳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秘书 帮我改写的。” 在一此小事上,毛主席也注间采纳别人的意见 。毛主席《关于诗的一封信》在《诗刊》上发表不久,北京大学有位学 生给毛主席写信,信上说那句“遗误青年”的“遗”字,应该作“贻”。毛主席 看到这封信非常高兴,特地向《诗刊》 编辑部负责同志打招呼,请他照北大这个学生的意见 加以改正 浩瀚襟怀扬子水 陈毅同志战功赫赫,但他总是归功于党和人民群众。他说:“个人太渺小,党群才万能。”他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 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有一次,他观摩一个话剧,台词有一句:“陈毅有大将风度,”事后内陆对此担出 意见 :“怎么能让剧本上写出这样的话呢?让我陈毅听了往哪里钻呀?我要钻到桌子底下了!叫我脸红呀。请和作者商 量 一下,一定要把这句话改掉。 林伯渠曾以“浩瀚襟怀扬子水“之句赞 颂陈毅同志, 是十分精当的。 怎么能说只有一个英雄呢? 1941 年“八一”节,贺龙参加了兴县的文娱晚会。一个少年诗人在朗诵自己的新作:“我要讲一个英雄的故事,这一个 故事,就是南昌起义;这一个英雄,就是你啊——我们的贺老总!” 突然台下有人喊:“小鬼,你这一句话不对头,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是周恩来副主席,还有朱德、叶挺、刘伯承、聂荣 臻等许多同志,怎么能说只有一个英雄呢?那时我还不是共产党员呢,能算个什么英雄?不过,你也不要着急,好好改 改,改好了再向部队朗诵,下次我一定还来听。” 几番让街 英名天下扬 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授衔之前,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听说这次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心里十分 不安和焦急。他除了多次当面向贺龙同志提出降衔要求外,还亲笔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在中国 人民解放军行例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我
北海域整理 无以复加,真是“光”明而豁“达”!难怪毛主席赞他:“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许光达在至关重要的军衔问题 其谦虚的真诚可谓前无古人 “说吾孬者是吾师也” 著名艺术家梅兰芳在一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里传来平静老人的喊声 “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看去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于是,戏一下场,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住地,待如上 宾。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者见梅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纳头便拜,称谢不止。以后每在此地演出,必请老者观看并请其指正。梅兰芳 的谦虚大度,不仅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受人敬崇。 谦虚恭和为人仰 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谦虚之风和他的学问一样为人所称道。一次,正在创作电视连续剧《围城》的编剧孙雄飞和导演黄蜀 芹就此剧改编的有关问题请教钱钟书,。谈话中,孙雄飞向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讨要他们的菱并请签名题字。钱钟书摊 开《围城》一书,将毛笔微蘸墨汁,微笑着对孙雄飞说:“我称你为兄吧!”孙飞雄手足无措地连说:“不不不!”可钱钟 书已经飞快地在扉页写上了”雄飞兄存览”五个字,并说:“这作为我们一段文字之交的纪念吧! 守信 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这住格。守信,总是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用极其严格的要求对 待自己。真正的守信者不轻易许诺。是否许诺,以能否践约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所以,一旦答应,必定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践约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会有意想到的阻力压来 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楚汉时期的季布,重诺言,守信义,时人便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赞言。守信, 在人们的心目中,比金钱要重要得多 有信,则朋友如织:无信,则孤家寡人。在有信无信之间,人的品位了然而现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民无信不立。-孔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信以为宝。-《礼记》马先驯而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忠者不饰行以徼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一王安石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 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大海是冬季的礼拜堂,背信是地狱的礼拜堂。一雨果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一池田大作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一池田大作 人背信则名不达。一刘向 言之美,贵于千金。一葛洪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一程颐 可信的人们一句话,比不可信的人们的千言万语更有力。-武者小路实笃 信义是立国之本 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它不与仁、义、礼、智四德并列,而是这四德 的综合体现。信德之重要,表现在孔子对弟子子贡所说的一段话: 子贡问:"怎幺样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要使军备充足,百姓就会相信政府了。"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在这 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再迫不得已要在食与信之中一定要去掉 项,先去掉哪一项?” 孔子的回答简直是斩钉截铁:"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吃,不过是死亡。而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百姓对政 府不相信了,国家就无法确立了。” 晋文公言而有信 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4年),晋国攻打一小国原国。晋文公命令部队携带三天粮食,说三天打不下来就撤军。到第 三天,原国还是没投降,晋文公不顾这种情况,还是下令撤退。这时,晋文公派往原国的间谍回来报告,说原国正在准 备投降。于是,军队统帅请求,等原国投降后再撤。但晋文公说:"信用,是立国的根本,百姓靠它来生存。如果为了 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百姓失去了依靠,那我们会得不偿失的。"于是,晋军就按晋文公命令搞通退了30里,而原国也 随之投降了。(《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商鞅立木取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 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 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难予50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 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史 记·商君列传》) 春秋时晋国人群众观臾骈,在鲁文公六年(前621年)奉命护送贾季的家着到狄国。过去,贾季曾侮辱过臾骈,这次有 机会护送贾季的家眷,所以朋友们鼓动臾骈趁此良机杀掉贾季一家来报仇。臾骈沉思了许久,说:"不行。我听说有 本叫《前志》的书上有这样的话:无论是有惠于人,还是有怨于人,都与他的后代没有关系。如果我现在利用主人对 我的信任而杀死贾季一家,这并不表明我的勇敢。如果我发泄了自己的怨气,却增加了我与贾季之间的仇恨,这并不说 明我聪明。由于报私仇而损害了公利,这辜负了主人的信任,也不表明我的忠诚而是表明我的背信弃义。舍弃了勇敢 智能和别人对我的信任,还能办得成什幺事呢?” 黍骈说服了朋友和手下人,亲自保护着贾季的家人,把他们送到了狄国。(《左传·文公六年》) 魏文侯期猎
北海域整理 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许光达在至关重要的军衔问题上,其谦虚的真诚可谓前无古人, 无以复加,真是“光”明而豁“达”!难怪毛主席赞他:“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 “说吾孬者 是吾师也” 著名艺术家梅兰芳在一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里传来平静老人的喊声: “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看去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于是,戏一下场,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住地,待如上 宾。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者见梅 兰芳如此谦恭知礼,便认真指出:“惜姣上楼与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纳头便拜,称谢不止。以后每在此地演出,必请老者观看并请其指正。梅兰芳 的谦虚大度,不仅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受人敬崇。 谦虚恭和为人仰 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谦虚之风和他的学问一样为人所称道。一次,正在创作电视连续剧《围城》的编剧孙雄飞和导演黄蜀 芹就此剧改编的有关问题请教钱钟书,。谈话中,孙雄飞向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讨要他们的菱并请签名题字。钱钟书摊 开《围城》一书,将毛笔微蘸墨汁,微笑着对孙雄飞说:“我称你为兄吧!”孙飞雄手足无措地连说:“不不不!”可钱钟 书已经飞快地在扉页写上了”雄飞兄存览”五个字,并说:“这作为我们一段文字之交的纪念吧! 守信 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这住格。守信,总是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用极其严格的要求对 待自己。真正的守信者不轻易许诺。是否许诺,以能否践约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所以,一旦答应,必定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践约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会有意想到的阻力压来, 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楚汉时期的季布,重诺言,守信义,时人便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赞言。守信, 在人们的心目中,比金钱要重要得多。 有信,则朋友如织;无信,则孤家寡人。在有信无信之间,人的品位了然而现。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民无信不立。--孔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马先驯而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忠者不饰行以徼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王安石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 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大海是冬季的礼拜堂,背信是地狱的礼拜堂。--雨果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可信的人们一句话,比不可信的人们的千言万语更有力。--武者小路实笃 信义是立国之本 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它不与仁、义、礼、智四德并列,而是这四德 的综合体现。信德之重要,表现在孔子对弟子子贡所说的一段话: 子贡问:"怎幺样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要使军备充足,百姓就会相信政府了。"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在这 三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再迫不得已要在食与信之中一定要去掉 一项,先去掉哪一项?" 孔子的回答简直是斩钉截铁:"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吃,不过是死亡。而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百姓对政 府不相信了,国家就无法确立了。" 晋文公言而有信 鲁僖公二十五年(前 634 年),晋国攻打一小国原国。晋文公命令部队携带三天粮食,说三天打不下来就撤军。到第 三天,原国还是没投降,晋文公不顾这种情况,还是下令撤退。这时,晋文公派往原国的间谍回来报告,说原国正在准 备投降。于是,军队统帅请求,等原国投降后再撤。但晋文公说:"信用,是立国的根本,百姓靠它来生存。如果为了 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百姓失去了依靠,那我们会得不偿失的。"于是,晋军就按晋文公命令搞通退了 30 里,而原国也 随之投降了。(《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 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 10 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 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难予 50 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 鞅马上就给了他 50 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史 记·商君列传》) 臾骈不负信 春秋时晋国人群众观臾骈,在鲁文公六年(前 621 年)奉命护送贾季的家着到狄国。过去,贾季曾侮辱过臾骈,这次有 机会护送贾季的家眷,所以朋友们鼓动臾骈趁此良机杀掉贾季一家来报仇。臾骈沉思了许久,说:"不行。我听说有一 本叫《前志》的书上有这样的话:'无论是有惠于人,还是有怨于人,都与他的后代没有关系。'如果我现在利用主人对 我的信任而杀死贾季一家,这并不表明我的勇敢。如果我发泄了自己的怨气,却增加了我与贾季之间的仇恨,这并不说 明我聪明。由于报私仇而损害了公利,这辜负了主人的信任,也不表明我的忠诚而是表明我的背信弃义。舍弃了勇敢、 智能和别人对我的信任,还能办得成什幺事呢?" 黍骈说服了朋友和手下人,亲自保护着贾季的家人,把他们送到了狄国。(《左传·文公六年》) 魏文侯期猎
北海域整理 魏文侯是战国时魏国国君,有一次,他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定打猎。这天,喝着洒十分快乐,天又下雨。魏文侯将出去 左右的人说:"今天饮洒兴致正高,天又下雨,您要去哪儿呢?·魏文侯说:"我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好打猎,现在虽然非 常快乐,但怎幺能不为了约定而会面呢?"于是冒雨前往,自己亲自向掌管山泽的官宣布取消打猎 桐叶封弟 《史记》记载:晋国唐叔虞,是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元,唐国发生了暴乱,周公灭掉唐国。 成王同叔虞开玩笑,把桐叶削成圭形来送给弟弟,说道:"用这来封你。"史官于是请成王选个好日子封叔虞为诸侯。成 王说:"我同他开玩笑罢了。"史官说:"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一说话就有史官记载它,用仪礼完成它,用乐章歌唱它。 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 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说出的一句 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 持恒 要成就事业,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是众周知的,只是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太多。物欲的勾诱,功利 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挡得住么?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却了,只得 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恒者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 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可以这样说,持之不光是一个人意志的考验,而且是对一个人的品格测检。在它面前,一切伪作浮饰的东西都将原 形毕露,经过它筛选的应该是物华人杰。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吧,如果你不甘于平庸的话!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戈国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 郭沫若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一一柏拉图 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一一塞·约翰生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 你明辨世事。一一席勒 全部秘决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它思妥耶夫斯基耐心和恒心总会 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杨振宁 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吴玉 章 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 维特兰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一一贝多芬 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汉族谚语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挠。—一荷兰俗语 孟子论“持之以恒” 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 井也。”(《孟子·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 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 ?”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 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学察到 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 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 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 呢?”少年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不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 而成。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学地慢慢忘掉。”循循 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名人的“每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每日黎明即起,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六时的“科学知识讲座”: 著名画家黄宾虹生前每晚必画,一次可画8张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每天观察天气,记录气象日记 孙中山在国外流亡时期,经济十分困难,但他省钱买书,每日必读,他说:“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俄国大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每天必写,1862年,他被沙皇政府关进牢房,在那里的778天,克服了重重困难, 坚持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等一系列作品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 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 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成功在于持恒
北海域整理 魏文侯是战国时魏国国君,有一次,他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定打猎。这天,喝着洒十分快乐,天又下雨。魏文侯将出去, 左右的人说:"今天饮洒兴致正高,天又下雨,您要去哪儿呢?"魏文侯说:"我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好打猎,现在虽然非 常快乐,但怎幺能不为了约定而会面呢?"于是冒雨前往,自己亲自向掌管山泽的官宣布取消打猎。 桐叶封弟 《史记》记载:晋国唐叔虞,是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元,唐国发生了暴乱,周公灭掉唐国。 成王同叔虞开玩笑,把桐叶削成圭形来送给弟弟,说道:"用这来封你。"史官于是请成王选个好日子封叔虞为诸侯。成 王说:"我同他开玩笑罢了。"史官说:"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一说话就有史官记载它,用仪礼完成它,用乐章歌唱它。 "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 黄金百斤 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说出的一句话, 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 持恒 要成就事业,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是众周知的,只是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太多。物欲的勾诱,功利 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挡得住么?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却了,只得 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恒者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 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可以这样说,持之不光是一个人意志的考验,而且是对一个人的品格测检。在它面前,一切伪作浮饰的东西都将原 形毕露,经过它筛选的应该是物华人杰。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吧,如果你不甘于平庸的话!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 ——郭沫若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塞·约翰生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 你明辨世事。——席勒 全部秘决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耐心和恒心总会 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吴玉章 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维特兰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汉族谚语 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挠。——荷兰俗语 孟子论“持之以恒” 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 井也。”(《孟子·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 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 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 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学察到。 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 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 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 呢?”少年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不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 而成。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学地慢慢忘掉。”循循 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名人的“每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每日黎明即起,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六时的“科学知识讲座”; 著名画家黄宾虹生前每晚必画,一次可画 8 张;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每天观察天气,记录气象日记; 孙中山在国外流亡时期,经济十分困难,但他省钱买书,每日必读,他说:“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俄国大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每天必写,1862 年,他被沙皇政府关进牢房,在那里的 778 天,克服了重重困难, 坚持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等一系列作品。 成功的“铁律”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 40 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 20 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 36 年。 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 40 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 60 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 37 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 15 年。 左思写《三都赋》花了 10 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 27 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 10 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 34 年。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 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成功在于持恒
北海域整理 音乐家冼星海,练奏乐谱缺少钢琴,就用碗、碟、盆、罐作为替代,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苦练,终于孕育出 了振奋人心的、史诗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 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一时间断,终 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表演大师 爱迪生为了解决灯丝材料问题,先后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最后成功 中国科学家王林鹤在试制高压电桥时所获得的成功,也正是积370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 的结果 蜂蜜如何酿出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蜂蜜需往来飞行30万公里,吸吮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 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这时的蜂蜜,还有大量的水 分,不适宜储藏,蜜蜂还要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由此观之,蜂蜜酿自于蜜蜂的锲 而不舍中 铁杵磨成针 相传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念书缺乏耐心,常常逃学。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脚下,见一位老太太 在磨一根铁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问。老太太告诉他要磨出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不已,铁棒如何磨成针呢?老 太太说:只要有恒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启发,自此他发愤读书,毫不懈怠,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薛谭学讴 古代,有位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习唱歌,但还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本领,就自以为统统学到手了 于是向秦青告辞回家。秦青亲自送他到城郊大路旁,弹琴唱歌为他饯行。秦青那高昂的歌声,在林间回荡,使流云也停 倾听。薛谭学悟到自己还没有把老师的本领真正学到手,便向秦青谢罪,要求回去继续学习,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 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位像秦青一样的歌唱家 鲁迅长期坚持写日记 鲁迅从1907~1936年30年间写作(包括翻译)了500多万字的著作。在此期间,他不管工作、写作再忙, 客观环境如何艰苦、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20余年,从不间断,只有到最后病危的时候,才被迫 停下笔来 生命不息笔不辍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70余年的画画 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 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1957年他逝世这 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 之王一—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 恒兀穷年 涂特立认为读书固贵理解,也须记忆。要理解得好,必须记忆一些基本的东西。但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了 看的书,明天又忘了。因此他就把书中重要的地方,或精当的语句,用大字摘录出来,张贴在壁上,就寝前向壁朗 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这样,一直到能背诵为止。1976年,他已经90高龄,仍坚持这样做。 居贫苦而志不倦 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充是在十分清贫的情况下开始专心治学著书的。他先后著有《大儒》、《讥俗》 《节义》、《政务》、《养性》等书。王充从34岁开始,前后用30多年时间,写成《论衡》一书。为了专心著作,他闭 门谢客,拒绝一切婚丧喜庆的应酬活动。在他卧室的窗台书架上,到处放着刀笔和竹木简,他一有想法就随时记下来 直到临死前不久,他才完成这本对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迷信进行系统批判的巨著。 坚持的胜利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198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 看了8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蝇咬,观察难以继续。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放弃它 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镱下观察。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身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 完全一样。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传播疟疾病的根源。 科尔的“报告 1903年10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数学会议上,大家要求科尔教授作学术报告。科尔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写 下了一个算式,接着又进行计算,得到结果以后,科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会员们立即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因为他通 过这不说话的报告,证明了2的67次方-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200年来被人怀疑的质数。尔后,有人问科尔:为论 证这一问题,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年里的全部星期天。 欧立希的“六零六” 细菌学家欧立希,为了医治当时流行的“昏睡病”,发现一种叫“阿托什尔”的化学药品,可杀死引起昏睡病 的锥虫,但是,美中不足,这种药物又会给人带来双目失明。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坚韧不拔,经过606次试验,失败605 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一种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伤害病人视学的药品,取名叫“六零六”。 米开朗琪罗绘成巨幅壁画 508年,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接受了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屋顶大壁画的任务。任务相当艰 巨:屋顶高达20多米,面积300平方米,画中人物340多个。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多少次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还摔成 过重伤。经过4年零3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轰动全意大利的巨幅壁画,但他的身体已摔成畸形 无恒埋隐患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
北海域整理 音乐家冼星海,练奏乐谱缺少钢琴,就用碗、碟、盆、罐作为替代,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苦练,终于孕育出 了振奋人心的、史诗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 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一时间断,终 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表演大师。 爱迪生为了解决灯丝材料问题,先后试验了 6000 多种材料,最后成功。 中国科学家王林鹤在试制高压电桥时所获 得的成功,也正是积 370 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 的结果。 蜂蜜如何酿出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蜂蜜需往来飞行 30 万公里,吸吮 1200 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 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吞吐吐 120 次到 340 次,汁液成蜜汁,但这时的蜂蜜,还有大量的水 分,不适宜储藏,蜜蜂还要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由此观之,蜂蜜 酿自于蜜蜂的锲 而不舍中。 铁杵磨成针 相传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念书缺乏耐心,常常逃学。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脚下,见一位老太太 在磨一根铁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问。老太太告诉他要磨出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不已,铁棒如何磨成针呢?老 太太说:只要有恒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启发,自此他发愤读书,毫不懈怠,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薛谭学讴 古代,有位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习唱歌,但还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本领,就自以为统统学到手了, 于是向秦青告辞回家。秦青亲自送他到城郊大路旁,弹琴唱歌为他饯行。秦青那高昂的歌声,在林间回荡,使流云也停 立倾听。薛谭学悟到自己还没有把老师的本领真正学到手,便向秦青谢罪,要求回去继续学习,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 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位像秦青一样的歌唱家。 鲁迅长期坚持写日记 鲁迅从 1907~1936 年 30 年间写作(包括翻译)了 500 多万字的著作。在此期间,他不管工作、写作再忙, 客观环境如何艰苦、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20 余年,从不间断,只有到最后病危的时候,才被迫 停下笔来。 生命不息笔不辍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 70 余年的画画 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 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 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1957 年他逝世这 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 之王——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 恒兀穷年 徐特立认为读书固贵理解,也须记忆。要理解得好,必须记忆一些基本的东西。但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了, 今天看的书,明天又忘了。因此他就把书中重要的地方,或精当的语句,用大字摘录出来,张贴在壁上,就寝前向壁朗 读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这样,一直到能背诵为止。1976 年,他已经 90 高龄,仍坚持这样做。 居贫苦而志不倦 汉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充是在十分清贫的情况下开始专心治学著书的。他先后著有《大儒》、《讥俗》、 《节义》、《政务》、《养性》等 书。王充从 34 岁开始,前后用 30 多年时间,写成《论衡》一书。为了专心著作,他闭 门谢客,拒绝一切婚丧喜庆的应酬活动。在他卧室的窗台书架上,到处放着刀笔和竹木简,他一有想法就随时记下来。 直到临死前不久,他才完成这本对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迷信进行系统批判的巨著。 坚持的胜利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1983 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 看了 8 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蝇咬,观察难以继续。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放弃它 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镱下观察。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身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 完全一样。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传播疟疾病的根源。 科尔的“报告” 1903 年 10 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数学会议上,大家要求科尔教授 作学术报告。科尔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写 下了一个算式,接着又进行计算,得到结果以后,科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会员们立即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因为他通 过这不说话的报告,证明了 2 的 67 次方-1 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 200 年来被人怀疑的质数。尔后,有人问科尔:为论 证这一问题,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 年里的全部星期天。” 欧立希的“六零六” 细菌学家欧立希,为了医治当时流行的“昏睡病”,发现一种叫“阿托什尔”的化学药品,可杀死引起昏睡病 的锥虫,但是,美中不足,这种药物又会给人带来双目失明。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坚韧不拔,经过 606 次试验,失败 605 次,终于成功地制造 出一种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伤害病 人视学的药品,取名叫“六零六”。 米开朗琪罗绘成巨幅壁画 1508 年,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接受了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屋顶大壁画的任务。任务相当艰 巨:屋顶高达 20 多米,面积 300 平方米,画中人物 340 多个。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多少次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还摔成 过重伤。经过 4 年零 3 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轰动全意大利的巨幅壁画,但他的身体已摔成畸形。 无恒埋隐患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