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世界学米着丛中 经济史理论 〔英〕约翰·希克斯著
目 录 序言 I 第一章 理论和历史 4 第二章 习俗和指令 11 第三章 市场的兴起 25 第四章 城邦和殖民地 40 第五章 货币、法律和信用 56 第六章 君主的财源 75 第七章 农业的商业化 92 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 111 第九章 工业革命 128 第十章 结论 145 附录:李嘉图论机器152 1
序言 这是我在1967年11月在威尔士大学所做的格雷诺格讲演的 个改写本(有较大的扩充)。应这次邀请而做的讲演促使我把一 些酝酿已久的想法整理出来。 我不是经济史学家,但我对经济史早就怀有兴趣;而且这方面 有些最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我正是亲自从他们那里受到教益的。我 当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是科尔;我在“借调”到南非的威特沃特斯兰 德大学之后不久就根据艾琳·鲍威尔借给我的讲课笔记讲授英国 中世纪经济史。在她的帮助下,我挑起了当时落在我肩头的这副 沉重担子。当时我不得不把她的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叙述变成 自己的语言。由于有那段经历,一颗种籽播下去了,到最后可能会 萌生出芽来。后来在三十年代初期我和波斯坦常常在一起讨论 些问题,那时我们都是伦敦大学的讲师;我相信他会从以下叙述中 认出我从他那里所学到的某些东西。不过,这一切都是很久以前 的事了。以后我没有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然而连我自己也感 到意外的是,如今我又回到了这个领域。我相信,若不是埃思顿的 敦促我是不会重操旧业的。在曼彻斯特的七年当中,我们是至为 密切的同事,他退休以后我又与他比邻而居。我通过他得以与经 济史学家们保持联系;他鼓励我坚持在《经济史评论》上发表的见 解,因为我可以同他一起来讨论它。他甚至鼓励我把自己的看法 加以发挥,因为我可以跟他一道讨论这些见解。他没有活到看见 我的工业革命那一章的最后的面貌,因此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同意 该章的看法,但本书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在不同阶段同他讨论过
的。 我在写作期间还得到过其他许多人的帮助。我不仅在阿伯里 斯特威思大学还在别的地方讲授过经济史;每次我都获得我能利 用的一些有益的批评、事例和思想。当我仅写完两章时我就把它 们作为论文交给堪培拉大学的一个研究班;在牛津大学我又把在 阿伯里斯特威思大学讲的内容重讲了一遍。当本书快要完成时, 我用它在维也纳大学讲课,而每次讲授后进行的讨论都使我有所 裨益。 在这些方面帮助我的人,大部分都是经济史学家和经济学家; 但并不限于这一类的学者。如同我要说明的那样,我试图把经济 史与其它历史联系起来考察,把经济活动与人类的其它活动联系 起来考察。至少在我看来,我没有超越经济史的界限,但我试图直 接到达这些界限;要做到这一点,我就不能不注意经济史以外的情 况。我认为自己很幸运,这特别是由于我在牛津大学工作并且是 在万灵学院工作;这里集中了许多历史学家(和渊博的法学家),我 几乎天天和他们见面,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向他们求教。他们之 中有许多人曾帮助过我,有时在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上,有时在 些很小的论点上,有时我猜想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帮助我。很难 划出一条界线来。因此我只好不逐一致谢了。(只有个别情况是 例外,在那种场合,读者可能会奇怪,我是怎么抓住一家与我一贯 的看法显然无关的杂志的)。不进行冒有一定风险的概括,如同我 将要尝试的,就得不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我必须为此负起全 部责任。 索引注释。还有一点这里提一下也许有好处。我在写作过程 中曾以几种类型的读者为念。我以前写的一些书许多国家的研究 经济学的学生都读过;但愿本书也能如此,而且不以学习经济学的 学生为限。我所谈到的许多问题对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不仅是一目
了然,甚至是相当熟悉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就不完全十分熟悉 了。我将怎样帮助后一种读者而又不致使前一种读者感到乏味 呢?我曾试图通过扩大索引的功能来找到解决的办法。就是说本 书的索引比一般可望在一部这样大小的书中看到的索引要大→ 些,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索引还是一部词典,特别是一部关于历 史年代的词典。这样,如果读者感到文中某处另有所指,他希望得 到这方面稍多一点的知识,那么他或许能在索引中找到答粲。 希克斯 于196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