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今译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译文)外出徐州一带求学,同时通晓数种儒家经书。沛国的相陈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就任。2.即如佗言,立吐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日:“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要,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象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请日:”佗术实工,人名所悬,宜含有之。”(译文)于是把华佗押送交付到许昌监狱,审讯验实,供认服罪。苟或请求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所维系的人,应当宽恕他。“4.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译文)华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急罢了。活动后水谷精气得以消化,血脉能够畅通,疾病就不会产生,比如门轴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本讲课程的小结】本篇文章通过多则医案体现了华佗的高超医术,理解文意的同时,还要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特殊的字词语法现象。【本讲课程的作业】1.”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两句都有”数”这个词,这两个词在表意上有何不同?2.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3.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4.预习文选《丹溪翁传》课程名称:《医古文2》第5-6周,第5-6讲次摘要文选《丹溪翁传》授课题目 (章、节)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掌握:课文重点词、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四)今译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译文〕外出徐州一带求学,同时通晓数种儒家经书。沛国的相陈珪推举他为孝廉,太尉 黄琬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 县车边,欲造佗。佗尙未还,小儿戏门前,逆 见,自相谓 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 拜访华佗。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象遇 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名所悬,宜含宥之。" 〔译文〕于是把华佗押送交付到许昌监狱,审讯验实,供认服罪。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 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所维系的人,应当宽恕他。" 4.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 朽是也。 〔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惫罢了。活动后水 谷精气得以消化,血脉能够畅通,疾病就不会产生,比如门轴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本讲课程的小结】 本篇文章通过多则医案体现了华佗的高超医术,理解文意的同时,还要掌握文章中出现 的重点字词和特殊的字词语法现象。 【本讲课程的作业】 1."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两句都有"数"这个词,这两个词在表意上有何不同? 2.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3.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 4.预习文选《丹溪翁传》 课程名称:《医古文2》 第 5-6 周,第 5-6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文选 《丹溪翁传》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掌握:课文重点词、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熟悉: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朱丹溪的学医经历,他在临床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被称作”直谅多闻之益友”的原因。本课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应予识别。[重、点】本篇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实词活用和特殊语序。【难点】1.关键词语的注释、一词多义现象,不同类型句子的今译。2.文章中较多地引用了《左传》、《论语》、《孟子》以及《素问》中的一些文句,要注意它们对表达文章思想的作用。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丹溪翁传》,作者戴良,与朱丹溪同乡,在丹溪翁过世后,追念好友,写下丹溪翁传,记录朱丹溪在医学方面的事迹和成就,以及朱丹溪仁厚的品性。板书:朱丹溪生平,介绍一生中重要的时期,解释朱丹溪学医的机缘和经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本讲课程的内容】(一)用字1.通假字①而一一尔尽去而旧学。②纪一一记班班可纪。③辟一一譬辟如滴水之器。④厉一一励足以激贪而厉俗。③葆一一保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2.古今字寺一一侍宋理宗朝寺人。3.异体字①凑一一凑遂辐凑于道。② 魅——苏 三饮之矣。③凉一一凉乃以辛凉之剂。(二)词语1.讳:旧指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2.言:字。3.益:逐渐。4.其:是否。5.游艺:从事某项技艺。6.及物:即"推己及物"的省称。谓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物,指他人。今通作"推已及人”。7.仕:做官。8.向:从前。9.一:专一;专心。10.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衡器。权,秤锤;衡,秤杆。此指医治准则。11.鲜:少。12.克:能。13.治装:整理行装。14.即:询间。此谓请教。15.寺人:宫中近侍。16.旁:广泛。17.:本指衣服狭小,此指心胸狭小。18.笃:诚恩。19.北面:面向北。20.敷扬:犹”敷畅”,陈述并发挥。21.一:完全。22.决焉:解开消散貌。23.无何:无几何时,不久。24.泥:拘泥。25.末疾:四肢的疾患。226.声闻:声誉。27.消息:酌。28.徒:只是,仅仅。29.寻:探求。30.指归:主旨。31.辐凑:车辐集中于轴心。喻聚集。32.凡几:多少。33.班班:明显貌。34.伦:次序,条理。35.促:急忙,赶快。36.内观:犹内视”。不视外物,排除杂念。37.少选:一会儿。38.庶几:或许。39.胶:拘泥。40.靳靳:拘泥固执貌。41.叠叠:勤奋不倦貌。42.春秋:年龄。43.:顺从。44.简贞良:坚持美德,表里如一,清白守节,温良和善。45.介特:介立特行。谓行为耿直清高,不随波逐流。46.节宣:指饮食起居。47.折节:屈身。喻屈已下人,降低身分。48.拂衣:犹”拂袖”,表示愤。49.:玷污。50卓卓:超群不凡貌。51.著龟:谓卜签。著草用来笼卦,龟甲用来占卜。52.利害:义偏于”害”,祸害。53.激贪厉俗:抑制贪婪之
熟悉: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作用)。 了解:朱丹溪的学医经历,他在临床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被称作"直谅多闻之益友"的原因。本课通假 字、古今字、异体字,应予识别。 【重 点】本篇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实词活用和特殊语序。 【难 点】1.关键词语的注释、一词多义现象,不同类型句子的今译。 2.文章中较多地引用了《左 传》、《论语》、《孟子》以及《素问》中的一些文句,要注意它们对表达文章思想的作用。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丹溪翁传》,作者戴良,与朱丹溪同乡,在丹溪翁过世后,追念 好友,写下丹溪翁传,记录朱丹溪在医学方面的事迹和成就,以及朱丹溪仁厚的品性。 板书:朱丹溪生平,介绍一生中重要的时期,解释朱丹溪学医的机缘和经过,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文意。 【本讲课程的内容】 (一)用字 1.通假字 ① 而——尔 尽去而旧学。 ② 纪——记 班班可纪。 ③ 辟——譬 辟如滴水之器。 ④ 厉——励 足以激贪而厉俗。 ⑤ 葆——保 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 2.古今字 寺——侍 宋理宗朝寺人。 3.异体字 ① 湊——凑 遂辐湊于道。 ② 甦——苏 三饮之甦矣。 ③ 涼——凉 乃以辛涼之剂。 (二)词语 1.讳:旧指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 2.言:字。 3.益:逐渐。 4.其:是否。 5. 游艺:从事某项技艺。 6.及物:卽"推己及物"的省称。谓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 着想。物,指他人。今通作"推己及人"。 7.仕:做官。 8.向:从前。 9.一:专 一;专心。 10.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衡器。权,秤锤;衡,秤杆。此指医治准 则。 11.鲜:少 。 12.克:能。 13.治装:整理行装。 14.叩:询问。此谓请 教。 15.寺人:宫中近侍。 16.旁:广泛。 17.褊:本指衣服狭小,此指心胸狭 小。 18.笃:诚恳。 19.北面:面向北。 20.敷扬:犹"敷畅",陈述并发 挥。 21.一:完全。 22.涣焉:解开消散貌。 23.无何:无几何时,不久。 24. 泥:拘泥。 25.末疾:四肢的疾患。 26.声闻:声誉。 27.消息:斟酌。 28. 徒:只是,仅仅。 29.寻:探求。 30.指归:主旨。 31.辐湊:车辐集中于轴心。 喻聚集。 32.凡几:多少。 33.班班:明显貌 。 34.伦:次序,条理。 35. 促:急忙,赶快。 36.内观:犹"内视"。不视外物,排除杂念。 37.少选:一会 儿。 38.庶几:或许。 39.胶:拘泥。 40.靳靳:拘泥固执貌。 41.亹亹:勤奋 不倦貌。 42.春秋:年龄。 43.徇:顺从。 44.简慇贞良:坚持美德,表里如一, 清白守节,温良和善。 45.介特:介立特行。谓行为耿直清高,不随波逐流。 46.节 宣:指饮食起居。 47.折节:屈身。喻屈己下人,降低身分。 48.拂衣:犹"拂袖", 表示愤怒。 49.浼:玷污。 50.卓卓:超群不凡貌。 51.蓍龟:谓卜筮。蓍草用来 筮卦,龟甲用来占卜。 52.利害:义偏于"害",祸害。 53.激贪厉俗:抑制贪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