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池长L L=VIA H=h1+h2+h3 式中:L一池长 5)池子总深H 式中:h一保护高度 h2-池子有效水深 G=3600Dq h3一沉砂坑深 6)所需曝气量G 式中:G一所需曝气量,m3/h D一每污水所需曝气量,m3/m3 §223竖流式沉砂池 接来水管 :构造及工作原理 构造如下图26所示,污水由中心管引入,然后由下向上流至水面排出池外 沉渣落入池子下部的沉砂斗,借重力或水射器排出。处理效果不及平流式和曝气 式沉砂池 图26竖流式沉砂池 竖流式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1)竖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①中心进水管内最大流速为0.3ms ②池内水流上升流速最大为0.1m/s,最小为0.02m/s ③最大流量时的停留时间不小于20s,一般采用30-60s (2)计算公式 1)中心管直径d 式中:v1一中心管流速,m/s 最大设计流量,m3/s 2池子直径D
4)池长 L L=V/A 式中:L—池长。 5)池子总深 H 式中: h1—保护高度 h2—池子有效水深 h3—沉砂坑深 6)所需曝气量 G 式中:G—所需曝气量,m3 /h; D—每污水所需曝气量,m3 /m3 §2 2 3 竖流式沉砂池; 一:构造及工作原理 构造如下图 2-6 所示,污水由中心管引入,然后由下向上流至水面排出池外。 沉渣落入池子下部的沉砂斗,借重力或水射器排出。处理效果不及平流式和曝气 式沉砂池。 图 2-6 竖流式沉砂池 二:竖流式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1)竖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①中心进水管内最大流速为 0.3m/s ②池内水流上升流速最大为 0.1m/s,最小为 0.02m/s ③最大流量时的停留时间不小于 20s,一般采用 30-60 s (2)计算公式 1)中心管直径 d 式中:v1—中心管流速,m/s qvmax—最大设计流量,m3 /s 2)池子直径 D H = h1 + h2 + h3 max G = 3600DqV 1 max 4 v q d V = D d h1 h2 h3 h4 H 接来水管 α 500
4q(V1+v2) h,=v2T h4 2 式中:v一池内水流上升中流速,m/s 3)水流部分高度h 式中:T一最大流量时的停留时间,s 4)沉砂斗高度h 式中:D一池子直径,m; d’一沉砂斗底直径 a一斗壁角一般为550-60。 H=h1+h2+h3+h4 5)沉砂池总高度H 式中:h一保护高度 h2—水流部分高度,m h3一中心喇叭口至沉砂面之间的缓冲层高度,m +R+ h4一沉砂斗高度h4, 6)沉砂池下部圆截锥部分实有容积V1 q·X.T.86400 k.10 7)沉砂斗容积V 式中:ⅹ一城市污水的沉砂量,一般采用30m/10m3(污水) T一排砂时间的间隔,d Kz一生活污水流量的总变化系数 §23沉淀池 (1)作用:分离悬浮物 (2)组成: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 进水区、出水区: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池子的主体部位 贮泥区:存放污泥的地方,它起到贮存、浓缩、与排放的作用 缓冲区:介于沉淀区与贮泥区之间,主要用于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 污泥 (3)类型: 初次沉淀池:生物处理前的沉淀池,可以去除 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 约30%的BOD5和55%的悬浮物 次沉淀池: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主要用于
式中:v2—池内水流上升中流速,m/s 3)水流部分高度 h2 式中:T—最大流量时的停留时间,s 4)沉砂斗高度 h4 式中:D—池子直径,m; d’—沉砂斗底直径,m; α—斗壁角一般为 550 -600。 5) 沉砂池总高度 H 式中: h1—保护高度,m h2—水流部分高度,m h3—中心喇叭口至沉砂面之间的缓冲层高度,m h4—沉砂斗高度 h4,m 6)沉砂池下部圆截锥部分实有容积 V1 7)沉砂斗容积 V 式中:X—城市污水的沉砂量,一般采用 30m3 /106m3(污水) T—排砂时间的间隔,d; Kz—生活污水流量的总变化系数 §2 3 沉淀池 (1)作用:分离悬浮物 (2)组成: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 进水区、出水区: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池子的主体部位 贮泥区:存放污泥的地方,它起到贮存、浓缩、与排放的作用 缓冲区:介于沉淀区与贮泥区之间,主要用于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 污泥 (3)类型: 初次沉淀池:生物处理前的沉淀池,可以去除 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 约 30%的 BOD5 和 55%的悬浮物 二次沉淀池: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主要用于 1 2 1 2 4 ( ) max v v q v v D V + = h2 = v2T tg D d h − = 2 ' 4 H = h1 + h2 + h3 + h4 ( ) 4 2 2 1 3 R Rr r h V = + + 6 10 86400 max = z V k q X T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