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u1≥a0颗粒可在D点以前沉淀,见轨迹 入流区位置靠近水面处,则不能去除,见轨迹 入流区位置靠近池底位置,就能被去除,见轨迹 颗粒去除率n=(100-x)+ 100 →关于理想沉淀池的补充说明: (1)表面负荷q: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HBL H A BLBL 表面负荷的数值等于颗粒的沉速; (2)颗粒的去除率 h(“y) L ILB LA_n n-H H q 平流式沉淀池的去除率仅仅决定于表面负荷及颗粒沉速与沉淀时间无关 (2)圆形理想沉淀池 辐流式 2 Q H R为沉淀池的半径; r1为中心筒半径; H为沉淀区高度;
(2)圆形理想沉淀池 A、辐流式 R___为沉淀池的半径; r1__为中心筒半径; H__为沉淀区高度; ; ( ) (2) : ; (1) : ; : 100 (100 ) , , ; , , ; , ; 0 0 0 0 0 0 0 平流式沉淀池的去除率仅仅决定于表面负荷及颗粒沉速与沉淀时间无关 颗粒的去除率 表面负荷的数值等于颗粒的沉速 表面负荷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关于理想沉淀池的补充说明 颗粒去除率 入流区位置靠近池底位置 就能被去除 见轨迹 入流区位置靠近水面处 则不能去除 见轨迹 当 当 颗粒可在 点以前沉淀 见轨迹 q u Q u A HvB u LB H L v u H h u tH BL t HBL BL t V AQ AQ q q u dx u x IV II u u u u D I t t t t x t t t = = = = = = = = = = = − +
dr=vdt. dh=udt v-半径r处的水平流速; t-某颗粒的沉速 t-沉淀时间 颗粒被沉淀去除的条件为 H dH L.≥ Q lo=q 丌(R 颗粒去除率 100rx →n=(100-x0)+ dx B、竖流式 在半径r处的任一点水流的垂直分速为vv=Ht; 当颗粒沉速u>ν颗粒被沉淀去除; 颗粒去除率 →n=(100-x0) 当颗粒沉速u<ⅴ,颗粒不能被去除;
B、竖流式 在半径 r 处的任一点,水流的垂直分速为 v,v=H/t; 当颗粒沉速 ut>v ,颗粒被沉淀去除; 当颗粒沉速 ut<v ,颗粒不能被去除; u dx u x u q AQ R r Q u rH Q v vdr u dH tut v r dr vdt dH u dt x t t R r H t t = − + = = = − = − − − = = 0 2 1 0 0 0 2 0 0 100 (100 ) : ( ) 2 : ; ; ; , 颗粒去除率 颗粒被沉淀去除的条件为 沉淀时间 某颗粒的沉速 半径 处的水平流速 (100 ) : 0 = − x 颗粒去除率
§22沉砂池 (1)作用: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比重为2.65,粒径为 02mm以上),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2)工作原理: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 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3)类型: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 §221平流式沉砂池 、组成: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及沉砂斗(图10-13,P26) 二、优点:具有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方便等 缺点:沉砂中约夹杂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 三、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 (1)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①设计流量的确定:当污水自流入池时,应按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用 水泵抽升入池时,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合流制处理系统,按 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 ②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最大流速为0.3m/s,最小流速为0.5m/s ③最大设计流量时,污水在池内的停流时间不少于30s,一般为30-60s ④设计有效水深不应大于12m,一般采用0.25-1.0m ⑤池宽不小于06m。 ⑥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1 排砂管 D=200 2-2剖面 (2)计算公式 图24平流式沉砂池的一种型式 L=vt 1)沉砂池水流部分的长度L(即两闸板之间的距离) 式中:L一水流部分的长度,m; ⅴ一最大设计流量时的速度,ms t一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s A 2)水流断面面积A 式中:qvma-最大设计流量,m/s A一水流断面面积,m b= A/h 3)池总宽度b 式中:h2一设计有效水深,m;
§2 2 沉砂池 (1) 作用: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比重为 2.65,粒径为 0.2mm 以上),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2) 工作原理: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 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3) 类型: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 §2 2 1 平流式沉砂池; 一、组成: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及沉砂斗(图 10-13,P26) 二、优点:具有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方便等 缺点:沉砂中约夹杂有 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 三、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 (1)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①设计流量的确定:当污水自流入池时,应按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用 水泵抽升入池时,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合流制处理系统,按 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 ②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最大流速为 0.3m/s,最小流速为 0.15m/s ③最大设计流量时,污水在池内的停流时间不少于 30s,一般为 30-60 s ④设计有效水深不应大于 1.2m,一般采用 0.25-1.0m, ⑤池宽不小于 0.6m。 ⑥池底坡度一般为 0.01-0.02。 (2)计算公式 图 2-4 平流式沉砂池的一种型式 1)沉砂池水流部分的长度 L(即两闸板之间的距离) 式中:L—水流部分的长度,m;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速度,m/s; t—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s。 2)水流断面面积 A 式中:qVmax—最大设计流量,m3 /s A—水流断面面积,m2 3)池总宽度 b 式中:h2—设计有效水深,m; L = vt v q A = Vmax 2 b = A/ h
=4n·X.7·86400 4)沉砂斗容积 式中:X一城市污水的沉砂量,一般采用30m3/105m3(污水) T一排砂时间的间隔,d Kz一生活污水流量的总变化系数 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 60 设贮砂斗底宽b1=0.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则贮砂斗的上口宽b2为 V=h(S1+S2+√S·S2) 贮砂斗的容积V1 式中:h’3一贮砂斗高度,m S1、S2一分别为贮砂斗上口和下口的面积。 6)贮砂斗的高度h3 设采用重力排砂,池底坡度i=0.06,坡向砂斗,则 h2=h2+0.06·l2#角5“(-2b2-b)2 7)池总高度h 式中:h一超高,m h3一贮砂斗高度m; 8)核算最小流速vmin q,/m1·Amn 式中:qmn-最小流量,m3/s n一最小流量时工作的沉砂池数目 Ami-最小流量时沉砂池中的水流断面面积, §222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沉砂斗容积 V 式中:X—城市污水的沉砂量,一般采用 30m3 /106m3(污水) T—排砂时间的间隔,d; Kz—生活污水流量的总变化系数。 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 设贮砂斗底宽 b1=0.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600;则贮砂斗的上口宽 b2 为: 贮砂斗的容积 V1: 式中:h’3—贮砂斗高度,m; S1、S2—分别为贮砂斗上口和下口的面积。 6)贮砂斗的高度 h3 设采用重力排砂,池底坡度 i=0.06,坡向砂斗,则 7)池总高度 h 式中:h1—超高,m; h3—贮砂斗高度 m; 8)核算最小流速 vmin 式中:qvmin—最小流量,m3 /s; n1—最小流量时工作的沉砂池数目; Amin—最小流量时沉砂池中的水流断面面积,m2。 §2 2 2 曝气沉砂池 一、曝气沉砂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6 10 86400 max = z V k q X T V 0 1 ' 3 2 60 2 b tg h b = + ( ) 3 1 1 2 1 2 ' V1 = h3 S + S + S • S 0.06 0.06 ( 2 2 ')/ 2 ' 2 3 ' h3 = h3 + • l =hh= h+1 + h2 •+ hL3 − b − b min 1 min / min v = qv n • A
i=0.10.5 曝气沉砂池常见的构造如图10-14所示,曝气沉砂池呈矩形,池底一侧有 =0.1-0.5的坡度,坡向另一侧的集砂槽。曝气装置设在集砂槽侧,空气扩散板距 池底060.9m,使池内水流作旋流运动,无机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与摩擦机会増 加,并受到上升气泡的冲刷作用,把表面附着的有机物磨去。此外,由于旋流产 生的离心力,把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物颗粒甩向外层并下沉,相对密度较轻的有 机物旋至水流的中心部位随水流带走。 图25曝气沉砂池示意图 二、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①沉砂池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②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 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三、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1)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①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 ②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当雨天最大流量时为1-3min ③池的有效水深为2-3m,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比可达5,当池 长宽比大于5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档伴 ④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径为2.5-6.0m,距离池底约0.6-0.9m, 并有调节阀门 ⑤处理1m3污水的曝气量为0.2m3空气 (2)计算公式 1)总有效容积V 式中 vmax--最大设计流量,m3/s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 min q1 2)池断面积A 式中:ⅴ一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前进流速,m/s A 3)池总宽度B 式中:H一有效水深,m
曝气沉砂池常见的构造如图 10-14 所示,曝气沉砂池呈矩形,池底一侧有 i=0.1-0.5 的坡度,坡向另一侧的集砂槽。曝气装置设在集砂槽侧,空气扩散板距 池底 0.6-0.9m,使池内水流作旋流运动,无机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与摩擦机会增 加,并受到上升气泡的冲刷作用,把表面附着的有机物磨去。此外,由于旋流产 生的离心力,把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物颗粒甩向外层并下沉,相对密度较轻的有 机物旋至水流的中心部位随水流带走。 图 2-5 曝气沉砂池示意图 二、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①沉砂池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 5%; ②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 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三、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1)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①水平流速一般取 0.08-0.12m/s; ②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 4-6min;当雨天最大流量时为 1-3min。 ③池的有效水深为 2-3m,池宽与池深比为 1-1.5,池的长宽比可达 5,当池 长宽比大于 5 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档伴 ④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孔径为 2.5-6.0mm,距离池底约 0.6-0.9m, 并有调节阀门; ⑤处理 1m3 污水的曝气量为 0.2 m3 空气; (2)计算公式 1)总有效容积 V 式中 qvmax—最大设计流量,m3 /s t—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min 2)池断面积 A 式中: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前进流速,m/s 3)池总宽度 B 式中:H—有效水深,m V q t Vmax = 60 v q A Vmax = H 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