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2015~2016学年初中学科知识能力竞赛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注拼音,写汉字,释词义(4分)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 hao she)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 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 ()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1)(hao she) 。(2)盘旋 (3)奇拔: 2.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 。肠断白苹洲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3)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日本右翼势力长期觊觎中国钓鱼岛,伎俩百出,最终将贻笑大方,我们用课文《狼》(蒲 松龄)中的结尾句“ ”来形容,太恰当不过了 (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6)佛印绝类弥勒, 神情与苏,黄不属。 (7)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3.名著阅读。(5分) (1)填空。(2分)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的作品,叙述了贝多芬、 的苦难和坎 坷的一生,赞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2)排序。(3分) 请按作者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 4.综合探究。(11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
诏安县 2015~2016 学年初中学科知识能力竞赛 语 文 试 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注拼音,写汉字,释词义(4 分)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háo shē)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 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 ( )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1)(háo shē) 。(2)盘旋.. 。(3)奇拔..: 。 2.按要求填空。(10 分,以回答最好..的 5 道题计分。) (1) , 。肠断白苹洲。 (2)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3)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日本右翼势力长期觊觎中国钓鱼岛,伎俩百出,最终将贻笑大方,我们用课文《狼》(蒲 松龄)中的结尾句“ ? ”来形容,太恰当不过了。 (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 (6)佛印绝类弥勒, , ,神情与苏,黄不属。 (7)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 。 3. 名著阅读。(5 分) ⑴填空。(2 分)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的作品,叙述了贝多芬、 和 的苦难和坎 坷的一生,赞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⑵排序。(3 分) 请按作者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 》-《 》-《 》-《 》 4.综合探究。(11 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
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 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 神,完善道德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繁多,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形式 (1)中国书法(4分) 中国书法一般特指中文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以中国文化为内涵、以汉字为基础的 独特视觉艺术。中国书法作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 力 成一 其 在茂帮山 暮 把事 图一《兰亭集序》节录 图二《古诗四帖》之 ①图一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是 该作品的字体是: ②图二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是 该作品的字体是 (2)对联(2分)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 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对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 庆的节日气氛,这是春联 请选出下列哪一对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A.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B.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D.神荼,郁垒。 (3)灯谜(2分)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 谜”一称。灯谜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谜格,就 是要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 谜面。这是因灯谜向着更高难度的方面发展而创造的 常见的谜格有:曹娥格、虾须格、展翼格、蝇头格、蜓尾格、碎锦格、离合格等等
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 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 神,完善道德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繁多,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形式: (1)中国书法(4 分) 中国书法一般特指中文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以中国文化为内涵、以汉字为基础的 独特视觉艺术。中国书法作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 力。 ①图一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是 ,该作品的字体是: 。 ②图二书法作品的创作者是 ,该作品的字体是: 。 (2)对联(2 分)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 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对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 庆的节日气氛,这是春联。 请选出下列哪一对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 A.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B.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D.神荼, 郁垒。 (3)灯谜(2 分)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 谜”一称。灯谜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谜格,就 是要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 谜面。这是因灯谜向着更高难度的方面发展而创造的。 常见的谜格有:曹娥格 、虾须格、展翼格、蝇头格 、蜓尾格、碎锦格 、离合格等等
例如:蜒尾格别名垫足格:谜底需两字以上,末一字上下分开成两字读。如:气象简报 (打一《红楼梦》人物)谜底:晴雯(晴雨文) 试一试:由(打《三国演义》人物一)谜底: (4)中国象棋、成语(3分) 中国象棋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益智类游戏。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 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写出下面来自中国象棋的成语: 比喻牺牲比较重要的东西保护最重要的 将生 象)+马十 ②以上图所示,写出两个三字成语 第二部分阅读能力(5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10题。(2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王说曰:“《诗》云(1):‘他人有心,予忖度(2)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 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3)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4),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5)”,而不见舆薪(6),则王许(7)之乎?”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 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例如:蜓尾格别名垫足格:谜底需两字以上,末一字上下分开成两字读。如: 气象简报 (打一《红楼梦》人物) 谜底:晴雯 (晴雨文) 试一试:由(打《三国演义》人物一)谜底: 。 (4)中国象棋、成语(3 分) 中国象棋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益智类游戏。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 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写出下面来自中国象棋的成语: ① :比喻牺牲比较重要的东西保护最重要的。 ②以上图所示,写出两个三字成语: 、 。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50 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5—10 题。(20 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王说曰:“《诗》云⑴:‘他人有心,予忖度⑵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 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⑶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⑷’,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⑸’,而不见舆薪⑹,则王许⑺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 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8),语人曰‘我不能’,是 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 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天下可运于掌0。《诗》云QD:‘刑于寡 妻0D,至于兄弟,以御⑩3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 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 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0王兴甲兵,危士 臣,构怨5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注释]: (1)《诗》云:引自《诗经.小雅.巧言》。(2)忖度:猜测,揣想。(3)戚戚:心有所动的感觉。 (4)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5秋毫之末:指细微难见的东西。(6)舆:车子。薪: 木柴。()许:赞许,同意。(8)太山:泰山。北海:渤海。(9)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 “幼”都作动词用,老:尊敬;幼:爱护。⑩0运于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 D《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大雅思齐》。0D寡妻:国君的正妻。(御:治理。Q4抑: 选择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①5构怨:结怨,构成仇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货恶其弃于地也_(2)反而求之_(3)故王之不王_(4)权,然后知轻重 6.分别从(甲)、(乙)两文中举出一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4分) (甲)文:()通_,解释: (乙)文:(2) 通 ,解释: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是谓大同。/夫子之谓也 B.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以御于家邦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于我心有戚戚焉。D.故王之不王/舆薪之不见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9.(3分)(乙)文中记述的是孟子劝说齐宣王推行仁政(以道德治天下)的一段对话,请结合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⑻,语人曰‘我不能’,是 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 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⑼。天下可运于掌⑽。《诗》云⑾:‘刑于寡 妻⑿,至于兄弟,以御⒀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 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 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⒁王兴甲兵,危士 臣,构怨⒂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注释]: ⑴《诗》云:引自《诗经.小雅.巧言》。⑵忖度:猜测,揣想。 ⑶戚戚:心有所动的感觉。 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⑸秋毫之末:指细微难见的东西。 ⑹舆:车子。薪: 木柴。⑺许:赞许,同意。 ⑻太山:泰山。北海:渤海。 ⑼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 “幼”都作动词用,老:尊敬;幼:爱护。⑽运于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 ⑾《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大雅.思齐》。⑿寡妻:国君的正妻。⒀御:治理。⒁抑: 选择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⒂构怨:结怨,构成仇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 (2)反而求.之 (3)故王之不王. (4)权.,然后知轻重 。 6.分别从(甲)、(乙)两文中举出一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4 分) (甲)文:⑴ 通 ,解释: 。 (乙)文:⑵ 通 ,解释: 。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是谓.大同。/夫子之谓.也。 B.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以.御于家邦。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于.我心有戚戚焉。 D.故王之.不王/舆薪之.不见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9.(3 分)(乙)文中记述的是孟子劝说齐宣王推行仁政(以道德治天下)的一段对话,请结合
文段内容,分析孟子的阐述过程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符合(甲)文 “大同”社会的哪个基本特征?此外,“大同”社会还有哪些基本特征?(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6分) 中秋拜月 沈云枝 ①明月高悬,银光轻洒,夜风送凉,阳台的一角,我和母亲在一张供上月饼的小桌前, 着一轮皎洁的满月,低身拜下……中秋将至,儿时的这一幕又清晰地浮在脑间,熨暖胸口,引 发我几许美好的回忆和绵长的思念 ②我幼年体弱,母亲听从一位“仙人”的说法,每年中秋之夜祭拜“月娘”为我祈保平 安。往往八月十四,母亲就备好月饼和其它供品,到了中秋当夜,我穿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跟着 母亲上了阳台,清风徐来,银色的月光沐浴着全身,很快母亲的祷告随着袅袅香气飘向浩渺的 苍穹:我则跪在她身旁,望着桌面上两叠又高又整齐的月饼大口咽着口水 ③慢慢地我的身子逐渐好转,家里中秋“拜月”的习惯却从没中断过。春去秋来,一年 度这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里,承载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良好祈愿,而在我年少懵懂的眼中,这 份美好几乎全部体现在—一能够大快朵颐地过足对月饼香甜诱惑的瘾。常常是更深夜阑,蛩鸣 渐起,千家酣梦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三串长长的灰烬从香头上倒垂下来,空气中泛起初露的 清寒,完成最后的拜礼,我从母亲手中接过一块松软绵润的月饼,当场就满满咬下一口,红糖 的甘甜和芝麻的酥香顿时在口腔洋溢开来,浸泡了整个身心,静寂的夜里听得出我津津有味的 咀嚼巴咂声。母亲用粗糙的手轻摩着我的头,我咧开嘴笑了,母亲也笑了,无言的月光下,她 的目光温和而慈祥。 ④后来我到县里念书,那个万户翘首、与共婵娟的夜晚,依然是我甜蜜的牵挂和美好的渴 ”,十多年来,我风尘奔走辗转去来,参加过许多各种形式的中秋聚 会,月饼也日见得精致考究、五色灿然起来,然而儿时那种纯然的喜悦甘香却难得再品尝到, 记忆之网偶尔回撒,打捞上来能够拨动心弦的也并不多。每当东方月出、大地漂银的时候,我 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阳台上一对母子偎依的身影,口中回味那久违的红糖与芝麻混合的香甜 ⑤光阴如流,世事沧桑。母亲终于未能把拜月的心愿一年年地写圆,在我教书的第六个年 头,她因操劳过度永远地走了,那个让我向往陶醉的夜晚在一片模糊的泪水中成了断章。从此
文段内容,分析孟子的阐述过程。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符合(甲)文 “大同”社会的哪个基本特征?此外,“大同”社会还有哪些基本特征? (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5 题。(16 分) 中 秋 拜 月 沈云枝 ①明月高悬,银光轻洒,夜风送凉,阳台的一角,我和母亲在一张供上月饼的小桌前,向 着一轮皎洁的满月,低身拜下……中秋将至,儿时的这一幕又清晰地浮在脑间,熨暖胸口,引 发我几许美好的回忆和绵长的思念。 ②我幼年体弱,母亲听从一位“仙人”的说法,每年中秋之夜祭拜“月娘”为我祈保平 安。往往八月十四,母亲就备好月饼和其它供品,到了中秋当夜,我穿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跟着 母亲上了阳台,清风徐来,银色的月光沐浴着全身,很快母亲的祷告随着袅袅香气飘向浩渺的 苍穹;我则跪在她身旁,望着桌面上两叠又高又整齐的月饼大口咽着口水。 ③慢慢地我的身子逐渐好转,家里中秋“拜月”的习惯却从没中断过。春去秋来,一年一 度这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里,承载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良好祈愿,而在我年少懵懂的眼中,这 份美好几乎全部体现在——能够大快朵颐地过足对月饼香甜诱惑的瘾。常常是更深夜阑,蛩鸣 渐起,千家酣梦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三串长长的灰烬从香头上倒垂下来,空气中泛起初露的 清寒,完成最后的拜礼,我从母亲手中接过一块松软绵润的月饼,当场就满满咬下一口,红糖 的甘甜和芝麻的酥香顿时在口腔洋溢开来,浸泡了整个身心,静寂的夜里听得出我津津有味的 咀嚼巴咂声。母亲用粗糙的手轻摩着我的头,我咧开嘴笑了,母亲也笑了,无言的月光下,她 的目光温和而慈祥。 ④后来我到县里念书,那个万户翘首、与共婵娟的夜晚,依然是我甜蜜的牵挂和美好的渴 盼。“ ”,十多年来,我风尘奔走辗转去来,参加过许多各种形式的中秋聚 会,月饼也日见得精致考究、五色灿然起来,然而儿时那种纯然的喜悦甘香却难得再品尝到, 记忆之网偶尔回撒,打捞上来能够拨动心弦的也并不多。每当东方月出、大地漂银的时候,我 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阳台上一对母子偎依的身影,口中回味那久违的红糖与芝麻混合的香甜…… ⑤光阴如流,世事沧桑。母亲终于未能把拜月的心愿一年年地写圆,在我教书的第六个年 头,她因操劳过度永远地走了,那个让我向往陶醉的夜晚在一片模糊的泪水中成了断章。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