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设计内容及要求。 4.比较和选择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5.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设计和器件选择。 6.画出完整电路图,并说明电路工作原理。 7.组装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测试时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8.总结设计的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点缺点,指出课题的核心以及实用价值,提出改 进意见和展望。 9.列出系统需要的元件清单,列出参考文献 10.收获、体会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设计方案和内容制作与调试 说明书内容和 规范程度 答辩考勤 总分 (30分) (30分) (10分)(10分)(100分) (20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 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主编:高吉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参考书: 《模拟电子技术》,康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康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出版 执笔:罗惠谦 审阅:郭建明 日期:2006.7 审定:周新民 日期:20067 11
11 3.设计内容及要求。 4.比较和选择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5.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设计和器件选择。 6.画出完整电路图,并说明电路工作原理。 7.组装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测试时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8.总结设计的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点缺点,指出课题的核心以及实用价值,提出改 进意见和展望。 9.列出系统需要的元件清单,列出参考文献。 10.收获、体会。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100 分)、良(80-89 分)、中(70-79 分)、及格(60-69 分)、 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主编:高吉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出版 参考书: 《模拟电子技术》,康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康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出版 执 笔:罗惠谦 审 阅:郭建明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设计方案和内容 (30 分) 制作与调试 (30 分) 说明书内容和 规范程度 (20 分) 答 辩 (10分) 考 勤 (10 分) 总 分 (100 分)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周数/学分:2/2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适应 电气信息类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教研室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设计环节的实际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硬件设计题目 1)交通红绿灯控制 要求:按每一组具体要求控制红、黄、绿灯的亮灭闪烁。 2)交通灯控制(用8253控制延时) 要求:用8253计数器代替软件延时,控制灯亮灭的时间。 3)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开关量输入 要求:在屏幕上显示输入的12个开关量,并用12个发光二极管标示。 4)双机通讯程序设计 要求: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双机通讯的程序,用中断的方式实现发送方从键盘上输入 个字符接收方将该收到的字符显示在微机屏幕上。 2.软件设计题目 1)电子琴设计 使用汇编语言设计一个运行于计算机的电子琴软件,软件应实现如下功能(实现两个以 上功能) ①弹奏:用户每按一个琴键就弹奏相应的音符 ②演奏:按下键“A”后自动弹奏预存琴谱功能; 2)用汇编语言编写霓虹灯的模拟显示程序 3)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图形变换的程序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序号 阶段内容 「所需时间(天) 设计思路、原理电路设计
1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icrocomputer Principle 周数/学分:2/2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适应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设计环节的实际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硬件设计题目 1)交通红绿灯控制 要求:按每一组具体要求控制红、黄、绿灯的亮灭闪烁。 2)交通灯控制(用 8253 控制延时) 要求:用 8253 计数器代替软件延时,控制灯亮灭的时间。 3)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开关量输入 要求:在屏幕上显示输入的 12 个开关量,并用 12 个发光二极管标示。 4)双机通讯程序设计 要求: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双机通讯的程序,用中断的方式实现发送方从键盘上输入一 个字符,接收方将该收到的字符显示在微机屏幕上。 2.软件设计题目 1)电子琴设计 使用汇编语言设计一个运行于计算机的电子琴软件,软件应实现如下功能(实现两个以 上功能): ①弹奏:用户每按一个琴键就弹奏相应的音符; ②演奏:按下键“A”后自动弹奏预存琴谱功能; ③变调:按下键“U”后,再弹奏和演奏时琴键相应的音符频率变高;按下键“D”后, 再弹奏和演奏时琴键相应的音符频率变低; 2)用汇编语言编写霓虹灯的模拟显示程序 3)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图形变换的程序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1 设计思路、原理电路设计 3 2 编程 3
序号 阶段内容 所需时间(天) 3|调试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0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书写整洁。说明书格式包括标题(中英文) 提要、正文(包括①设计项目要求与说明。②电路原理分析。③软件流程分析。④调试分析。 ⑤实验数据分析。⑥答辩。⑦成绩评定。)、附录(图纸、程序清单或软盘)。课程设计说明 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1.进行硬件接口设计 根据设计的硬件图纸,软件设计流程图及相应的软件+口试来评定成绩 2.进行纯软件设计 要求上机调试通过程序。根据程序运行效果+口试来评定成绩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评定项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日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 (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编著:郑学坚,周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l年出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编:姚燕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参考书: 《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应用基础.下册:接口与应用》,主编:邹逢兴,国防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1年出版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主编:刘乐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 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编著:沈美明、温冬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 执笔:张丹红 审阅:李志俊 日期:2006 审定:周新民 日期:20067
13 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3 调试 2 4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 合 计 10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书写整洁。说明书格式包括标题(中英文)、 提要、正文(包括①设计项目要求与说明。②电路原理分析。③软件流程分析。④调试分析。 ⑤实验数据分析。⑥答辩。⑦成绩评定。)、附录(图纸、程序清单或软盘) 。课程设计说明 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1.进行硬件接口设计 根据设计的硬件图纸,软件设计流程图及相应的软件+口试来评定成绩。 2.进行纯软件设计 要求上机调试通过程序。根据程序运行效果+口试来评定成绩。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10 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 分) 3.设计结果(例如:硬件成果、软件程序)(20 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 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 5 篇)(10 分) 6.答辩(25 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 分—100 分)、良(80 分—89 分)、中(70 分—79 分)、及格 (60 分—69 分)、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编著:郑学坚,周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出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编:姚燕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出版 参考书: 《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应用基础.下册:接口与应用》,主编:邹逢兴,国防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1 年出版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主编:刘乐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年出版 《IBM PC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编著:沈美明、温冬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出 版 执 笔:张丹红 审 阅:李志俊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Power system Analysis 周数/学分:1.5/1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 适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气技术教研室 课程设计的目的 它是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训练,能复习巩固本课程以及其 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增强工程观念,培养电力网规划设计的能力。 熟悉国家能源开发策略和有关的技术规程,规定,导则等,树立供电必须安全,可靠和经济 的观点:掌握电力网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熟练电力网的基本计算:学习工程设 计说明书的撰写。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 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后,可将电力网络规划设计作为该课程设计。其内容包括电力系 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计算;电力系统接线方案的选择:导线截面积选择:计算电力网 投资及年运行费用: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以及电气主接线;计 算本次设计范围内的总投资。电力网潮流与电压计算(最大,最小负荷分别进行);各变压 器分接开关位置选择,并作电压验算 2.课程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该任务书应包括电源及负荷点的地理 位置图:各发电厂装机情况:型号,单机容量和台数:各负荷点及发电机直配负荷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或负荷曲线),功率因数,负荷电压,调压要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等。根据课程 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图纸,完成课程设计答辩 三、课程设计进度要求 序号 阶段内容 所需时间(天) 1|分析和计算 5天 2编写设计说明书和绘图 2天 3答辩 0.5天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1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Power system Analysis 周数/学分:1.5/1.5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自动化学院电气技术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它是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训练,能复习巩固本课程以及其 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增强工程观念,培养电力网规划设计的能力。 熟悉国家能源开发策略和有关的技术规程,规定,导则等,树立供电必须安全,可靠和经济 的观点;掌握电力网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熟练电力网的基本计算;学习工程设 计说明书的撰写。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 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后,可将电力网络规划设计作为该课程设计。其内容包括电力系 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计算;电力系统接线方案的选择;导线截面积选择;计算电力网 投资及年运行费用;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以及电气主接线;计 算本次设计范围内的总投资。电力网潮流与电压计算(最大,最小负荷分别进行);各变压 器分接开关位置选择,并作电压验算。 2.课程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该任务书应包括电源及负荷点的地理 位置图;各发电厂装机情况:型号,单机容量和台数;各负荷点及发电机直配负荷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或负荷曲线),功率因数,负荷电压,调压要求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等。根据课程 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图纸,完成课程设计答辩。 三、课程设计进度要求 序号 阶 段 内 容 所需时间(天) 1 分析和计算 5 天 2 编写设计说明书和绘图 2 天 3 答辩 0.5 天 合 计 7.5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学校统一的封面。 2)前言 用一页纸简述本次课程设计任务、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 3)目录 用一页纸写出第几章标题 页码 4)正文 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课程设计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 要求和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分章编写课程设计说明正文。 2.课程设计图纸要求 用#3图纸绘制课程设计图纸,其中包括电力系统接线图(含地理位置图);系统发电 厂和变电站主接线图;最大及最小运行方式潮流分布图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评定项目 匚评分成绩 1.设计任务表达清楚、目的明确(1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分) 3.设计计算、图表、结果等正确性(20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5篇)(10分) 6.答辩(25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 (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 《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主编:何仰赞温增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 参考书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电力系统分册》,主编:陈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年出版 《电力工程》,主编:陈志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出版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主编: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水利电力出 版社,1990年出版 《 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主编: Kundur p, New York: Mcgraw-Hll Publishers,1994年出版 执笔:孙建生 审阅:宋仲康 日期:2006.7 审定:周新民 日期:2006.7
15 1)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学校统一的封面。 2)前言 用一页纸简述本次课程设计任务、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 3)目录 用一页纸写出第几章 标题----------------页码。 4)正文 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课程设计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 要求和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分章编写课程设计说明正文。 2.课程设计图纸要求 用#3 图纸绘制课程设计图纸,其中包括 电力系统接线图(含地理位置图);系统发电 厂和变电站主接线图;最大及最小运行方式潮流分布图。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评 定 项 目 评分成绩 1.设计任务表达清楚、目的明确(10 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20 分) 3.设计计算、图表、结果等正确性(20 分) 4.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15 分) 5.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 5 篇)(10 分) 6.答辩(25 分) 总 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 分—100 分)、良(80 分—89 分)、中(70 分—79 分)、及格 (60 分—69 分)、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 《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主编:何仰赞 温增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参考书: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 电力系统分册》,主编:陈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年出版 《电力工程》,主编:陈志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年出版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电气一次部分》,主编: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水利电力出 版社,1990 年出版 《Power system stability and control》,主编:Kundur P,New York:McGraw–Hill Publishers,1994 年出版 执 笔:孙建生 审 阅:宋仲康 日 期:2006.7 审 定:周新民 日 期: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