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学制度 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 1、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起因) 2、康有为《新学伪经者》、《孔子改制者》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3、1895年,康梁组织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经过 开展“百日维新” 1、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新思想的传播 意义 3、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官傺体制 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皇帝,临朝训政; 结果 康梁出逃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维新措施基本废上(京师大学堂保留)
背景 (起因) 经过 意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诏书 开展“百日维新” 1、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新思想的传播 3、在一定程度上 1、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3、1895年,康梁组织 ,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2、康有为 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皇帝,临朝训政; 康梁出逃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维新措施 (京师大学堂保留) 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背景 始漢观离主君检 新學為經 若 康有為署 孔子改制 康有为(18581927) 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 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减少变法阻力 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 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 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 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为大连 署以上书… 其书之大意凡三事: 一日拒和,二迁都, 三日变法。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 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 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为大连 署以上书…… 其书之大意凡三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
“明定国是”诏书· 学器物→→学制度 洋务运动 颁布 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官僚体制 内容 政治 1、 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和军事 2、精简机构,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创办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筹建海军 传播新思想 文教 文教 1、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2、」 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堂,开办京师大学堂 兴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汰旧军,进行西洋军事训练 维新派想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 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
颁布新法 政治 1、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精简机构,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文教 1、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2、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堂,开办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汰旧军,进行西洋军事训练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官僚体制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传播新思想 洋务运动 经济和军事 文教
戊戌维新运动:结果 结果:失败 198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川政。 慈禧太后 瀛台 瀛台(物鱼亭)
戊戌维新运动:结果 结果:失败 1989年9月21日, 将 囚禁,再次临朝 。 慈禧太后 瀛台 瀛台(牣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