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
NANDASO」 灰椋鸟 别名杜丽雀、高梁头等。 属崔形目,椋鸟科。体长约 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 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 白色。嘴和脚橙红色。幼鸟 上体褐色沾棕,头和颈的两 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常结 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 中。整群飞动,有如波状。叫声低微而单调。食物为忍冬果 实、桑葚和黃连木等的种子、甲虫及其他昆虫和幼虫等。繁 殖在4—6月间。巢以杂草、残羽等筑成,相当粗糙,而置于 树洞中,距地面约3—10米。卵每产3一5枚,呈淡蓝或玉蓝 色,有时更微缀以褐色斑。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内蒙古、 华北、青海及山东一带;越冬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次椋鸟
绍新聊家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通 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 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 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 头和颈的两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常结群栖息于 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有如波状。叫 声低微而单调,吱吱叫声。食物为忍冬果实、桑 葚、枣和黄连木等的种子、甲虫及其它昆虫和幼 虫等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通 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 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 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 头和颈的两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常结群栖息于 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有如波状。叫 声低微而单调,吱吱叫声。食物为忍冬果实、桑 葚、枣和黄连木等的种子、甲虫及其它昆虫和幼 虫等
徐秀娟(19641987 出身于养鹤世家。 1986年大学业后 应聘来到盐城旬然 保护区工作,创建 了江苏省第一个鹤 类饲养场
徐秀娟(1964—1987), 出身于养鹤世家。 1986年大学毕业后 应聘来到盐城自然 保护区工作,创建 了江苏省第一个鹤 类饲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