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生物的种类 按其结构、组成等的差异分为: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 1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二)微生物的种类 按其结构、组成等的差异分为: ❖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 ❖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二)分类单位与命名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二)分类单位与命名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逐步深化,近一百多 年来,从两界系统经历过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 系统甚至六界系统,最后又出现了三原界(或三总界) 系统。 二界 三界 四界 五界 六界 三原界 (1753) (1860) (1956) 1969) (1949) (1978) 图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阴影部分为微生物)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逐步深化,近一百多 年来,从两界系统经历过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 系统甚至六界系统,最后又出现了三原界(或三总界) 系统。 图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阴影部分为微生物)
1、二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 人们对于动植物形态和类别的认识有了一些系 统的知识。 我国春秋时期已形成了对生物分成动物和植物 两大类的认设《周礼地官》 考工记》 等著作 审),这就是最早的“三弃系统”。 于公元前4世纪时亚里斯多德也提出了生物可分 为动物和植物的“两界系统 对两界系统较为科学的叙述是1753年瑞典博物 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中提出来的
1、二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 人们对于动植物形态和类别的认识有了一些系 统的知识。 我国春秋时期已形成了对生物分成动物和植物 两大类的认识(《周礼·地官》、《考工记》等著作 中),这就是最早的“二界系统”。 于公元前4世纪时亚里斯多德也提出了生物可分 为动物和植物的“两界系统”。 对两界系统较为科学的叙述是1753年瑞典博物 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中提出来的
2、三界系统 德国动物学家E.N.Haeckel(1866)提出: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原生生物界主要由一些单细胞生物及“无核类” (Monera)生物组成,包括细菌、藻类、 真菌和原生动物
2、三界系统 德国动物学家E.N.Haeckel(1866)提出: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原生生物界主要由一些单细胞生物及“无核类” (Monera)生物组成,包括细菌、藻类、 真菌和原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