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原理》一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1)开始分解温度:化合物AB,(s)在B(g)一定的分压下开始并继续分解的温度,也称开始分解温度,用T开表示。 A. ,()=" 4(s) + (g)对于AB,(s)的分解反应:7n△,G=-(A+BT)由于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G㎡=-(A+BT)中,-A>0,A<0。(符合图5-1)A,Gm=△,G+RTlnP=-A+(RlnP-B)T平衡时的温度即为T开。令△G㎡=0,则:- A+(Rln PB - B)T弃=0A所以:式中,PB一环境中B的分压。(不是分解T= Rn Ps - B压)2)化学沸腾温度:化合物AmB,(s)分解反应的分解压等于环境总压(PB(平)=P环境)时的温度,用T佛表示。(因为A<0,P环境≥PB(平),所以T饿≥T弃)A其中,P环境=P%。Tu= Rh Pm -Be,当p'=100kpa时,P环境=l,此时T#=-%B当温度达到T时,化合物分解最为剧烈,因此T并不用于实际生产,而是利用T第,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5.1.3分解压的影响因素分解压除了受温度T及压力p的影响,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固相物的相变(熔化、沸腾、升华)。产物A(s)发生相变,分解压增大,而反应物AB(s)发生相变则分解压减小。2)固体的分散度。固体的分散度越大,其表面积越大,化学势越大,固体物的6
《钢铁冶金原理》-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 6 1)开始分解温度:化合物 A B (s) m n 在 B(g)一定的分压下开始并继续分解的温度,也 称开始分解温度,用 T开 表示。 对 于 A B (s) m n 的 分 解 反 应 : ( ) ( ) ( ) 1 A s B g n m A B s n m n = + G (A BT ) r m = − + 由于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G (A BT ) r m = − + 中, − A 0, A 0 。(符合图 5-1) rGm = rGm + RT ln pB = −A + (Rln pB − B)T 平衡时的温度即为 T开 。令 rGm = 0 ,则: − A+ (Rln pB − B)T开 =0 所以: R p B A T ln B − 开 = 式中, B p ——环境中 B 的分压。(不是分解 压) 2)化学沸腾温度:化合物 A B (s) m n 分解反应的分解压等于环境总压( pB(平) =p环境 ) 时的温度,用 T沸 表示。(因为 A 0, 环境 B(平) p p ,所以 T沸 T开 ) R p B A T 环境 − 沸 = ln 其中, p p p ' 环境 = ,当 p' =100kpa 时, p环境 =1,此时 B T =− A 沸 当温度达到 T沸 时,化合物分解最为剧烈,因此 T开 并不用于实际生产,而是利用 T沸 ,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5.1.3 分解压的影响因素 分解压除了受温度 T 及压力 p 的影响,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固相物的相变(熔化、沸腾、升华)。产物 A(s) 发生相变,分解压增大,而反 应物 AB(s) 发生相变则分解压减小。 2)固体的分散度。固体的分散度越大,其表面积越大,化学势越大,固体物的
《钢铁冶金原理》一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反应能力越强,分解压增加。3)固相物的溶解。固相物溶解于第三物质时,提高化合物AB的活度及降低A的活度都将使分解压增大,反之,分解压减小。(AB)=[4+Be) Pe=Kcmal小结:使学生了解分解压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作业:本章课后习题P280第1、2题7
《钢铁冶金原理》-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 7 反应能力越强,分解压增加。 3)固相物的溶解。固相物溶解于第三物质时,提高化合物 AB 的活度及降低 A 的活度都将使分解压增大,反之,分解压减小。 ( ) ( ) [ ] AB = A + B g A AB B a a p K ( ) = 小结:使学生了解分解压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 作业:本章课后习题 P280 第 1、2 题
《钢铁冶金原理》一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5.2碳酸盐的分解反应目的要求:本章内容自学碳酸钙的分解反应:A,G=(170577-144.19T)J·mol-1CaCO,(s)= CaO(s)+CO2可以计算石灰石的开始分解温度和沸腾温度分别为800℃和910℃,在一般烧窑内的缎烧温度为950~1100℃。8
《钢铁冶金原理》-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 8 5.2 碳酸盐的分解反应 目的要求:本章内容自学 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3 2 CaCO (s) = CaO(s) +CO 1 (170577 144.19 ) − G = − T J mol r m 可以计算石灰石的开始分解温度和沸腾温度分别为 800℃和 910℃,在一般煅烧 窑内的煅烧温度为 950~1100℃
《钢铁冶金原理》一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5.3氧化物的形成一分解反应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氧势、氧势图的特点和应用及氧化物形成-分解反应热力学原理。教学内容:(1)氧势;(2)氧势图:(3)氧化物形成一分解的热力学原理;(4)氧化铁分解的优势区图:(5)FeO-O相图。重点难点:氧势、氧势图的应用、氧化铁分解的优势区图。引入:自然条件下,金属氧化物能够稳定的存在于矿石中,原因是其分解压非常小,不易分解。而冶金过程,就是要将金属从这些稳定的氧化物中分解出来,因此需要研究其形成-分解反应的氧化物的分解压。5.3.1氧势5.3.1.1体系的氧势在某温度下,用体系的平衡氧分压Po,计算的RTInPo,就叫做该体系的氧势(oxygenpotential),记做元。表示。如:把教室作为研究体系,常温常压时,元o(教室)=8.314×293×h0.21即为教室的氧势;氧气瓶中的氧势:元o(瓶)=8.314×293×ln1(瓶内压力为Po,=1)5.3.1.2混合气相的氧势治金工业中混合气相氧势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体系:CO-CO,和H,-H,O。1)对于CO-CO,混合体系,存在反应2CO+0, =2CO2,G°=(-565390+175.17T)J ·mol-l = A+BT反应平衡常数为:K°=Po一,由此可得:Po,KpcoPo,Pc因此CO-CO,混合体系的氧势为:o-0.) = RT h o. -RT n K + 2RT h = (T, , Pe)Pco Pco = A+(B+2RIn Pco)T即To(CO-CO,) =△,G% +2RT InPcoPco9
《钢铁冶金原理》-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 9 5.3 氧化物的形成-分解反应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氧势、氧势图的特点和应用及氧化物形成-分解反应热力学原理。 教学内容:(1)氧势;(2)氧势图;(3)氧化物形成-分解的热力学原理;(4)氧化铁分解 的优势区图;(5)FeO-O 相图。 重点难点:氧势、氧势图的应用、氧化铁分解的优势区图。 引入:自然条件下,金属氧化物能够稳定的存在于矿石中,原因是其分解压非常小,不易分解。 而冶金过程,就是要将金属从这些稳定的氧化物中分解出来,因此需要研究其形成-分解反应的氧 化物的分解压。 5.3.1 氧势 5.3.1.1 体系的氧势 在某温度下,用体系的平衡氧分压 O2 p 计算的 2 RT ln pO 就叫做该体系的氧势 (oxygen potential),记做 O 表示。 如:把教室作为研究体系,常温常压时, 8.314 293 ln 0.21 O(教室) = 即为教室的 氧势;氧气瓶中的氧势: 8.314 293 ln 1 O(瓶) = (瓶内压力为 1 2 pO = ) 5.3.1.2 混合气相的氧势 冶金工业中混合气相氧势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体系: CO−CO2 和 H2 − H2O。 1)对于 CO−CO2 混合体系,存在反应: 2CO+O2 = 2CO2 rGm = − + T J mol = A + BT −1 ( 565390 175.17 ) 反应平衡常数为: 2 2 2 2 CO O CO p p p K = ,由此可得: 2 2 2 1 = CO CO O p p K p 因此 CO−CO2 混合体系的氧势为: ln ln 2 ln ( , , ) 2 2 2 2 ( ) CO CO CO CO O CO CO O f T p p p p − = RT p = −RT K + RT = 即 T p p A B R p p G RT CO CO CO CO O CO CO r m 2 ln ( 2 ln ) 2 2 2 ( − ) = + = + +
《钢铁冶金原理》一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5-20)在Pco,一定时,元。一T呈线性关系,见P240,图5-4(a)。Pco2)对于H,-H,O混合体系,存在反应:2H, +O, = 2H,O(g)A,G=(-495000 +111.76T)J·mol-l= A'+B'TPHO)TH,-H,O混合体系的氧势为:元o(Hs-H,0)=RTlnPo.=A+(B+2Rin(5-21)PH在PHO一定时,元。一T也呈线性关系,见P240,图5-4(b)。/pH25.3.1.3氧化物的氧势某一温度下,若平衡体系由凝聚相纯物质M(s,I)、O,和M,O,(s,l.g)三种物质组成,则该体系的氧势就叫氧化物M,0,的氧势,元o(M,0,)。1)M,O,以固、液态存在时,2 M(s,1)+0, =32 M,0,(s,1)A,G= A+BTyyailo,K°:ar/y.Po,afo,11由此:Po,(以纯物质为标准态时:aMo,=1,am=1)K0Kaxly一单变量函所以:元o(M,0,)=RT In Po, =-RT In K°=A,G°= f(T)数2)M,0,以气态存在时,2× M(s,1)+ 0, =32 M,0,(g)AG=A+B'T山JPMlo,K°aly.Po.10
《钢铁冶金原理》-5.化合物的形成-分解及碳、氢燃烧反应 10 (5-20) 在 CO CO p p 2 一定时, O —T 呈线性关系,见 P240,图 5-4(a)。 2)对于 H2 − H2O 混合体系,存在反应: 2 2 ( ) H2 +O2 = H2O g rGm ( 495000 111.76T)J mol A' B'T 1 = − + = + − H2 − H2O 混合体系的氧势为: T p p RT p A B R H H O O H H O O ln ' ( ' 2 ln ) 2 2 2 2 2 ( − ) = = + + (5-21) 在 2 2 H H O p p 一定时, O —T 也呈线性关系,见 P240,图 5-4(b)。 5.3.1.3 氧化物的氧势 某一温度下,若平衡体系由凝聚相纯物质 M (s,l) 、O2 和 M O (s,l, g) x y 三种物质 组成,则该体系的氧势就叫氧化物 M xOy 的氧势, ( ) O MxOy 。 1) M xOy 以固、液态存在时, ( , ) 2 ( , ) 2 2 M O s l y M s l O y x + = x y rG = A+ BT 2 2 / 2 / O x y M y M O a p a K x y = 由此: a K a K p x y M y M O O 1 x y 1 2 / 2 / 2 = = (以纯物质为标准态时: =1 MxOy a ,aM =1 ) 所以: ln ln ( ) 2 O(M O ) RT pO RT K rGm f T x y = = − = = ——单变量函 数 2) M xOy 以气态存在时, ( ) 2 ( , ) 2 2 M O g y M s l O y x + = x y rG = A'+B'T 2 2 / 2 / O x y M y M O a p p K x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