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马塘镇邱升中学 2011-2012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3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 (28分) 1.根据注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全面贯che( 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xng()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 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shu()。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 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 chang()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2.默写。(10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 ,家书抵万金。( 《春望》) ③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⑦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当九级地震来袭时,日本全岛地动山摇,刹时海浪涛天,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 桑田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B.那些制造抢盐风波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C.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D.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南通市总人口为76266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 8 页 第 1 页 如东县马塘镇邱升中学 2011-2012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 130 分 考试时间 130 分钟) 一(28 分) 1.根据注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全面贯 chè( )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 xīng( )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 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 shǔ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 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 chāng ( )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2.默写。(10 分) ①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② ,家书抵万金。( 《春望》) ③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 》) ⑥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⑦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 __ __________, 。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 ....的精神值得提倡。 C、当九级地震来袭时,日本全岛地动山摇,刹时海浪涛天,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 桑田..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B.那些制造抢盐风波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C.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D.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南通市总人口为 762.66 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相比,人口增长了0.02%,文盲率由7.2%下降为3.31% 5.语文实践(8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校开展了“向党旗敬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新闻播报 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到的关于建党90周年的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 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 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 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 传唱的热潮;浙江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 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活动二:活动策划 各班都要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 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2分)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活动三:专栏撰稿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校团委在校刊上开辟了“红旗飘飘”和“伟 大历程”两个专栏。请仿照“红旗飘飘”专栏的“开栏的话”为“伟大历程”专栏 撰写一则“开栏的话”。(3分) 示例:“红旗飘飘”开栏的话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中 国共产党党旗。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这 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红旗飘飘”专栏,通过优秀 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大家对党的信念,激励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8页第2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 8 页 第 2 页 相比,人口增长了 0.02%,文盲率由 7.2%下降为 3.31%。 5. 语文实践 (8 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学校开展了“向党旗敬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新闻播报 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到的关于建党 90 周年的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 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3 分)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 90 华诞,武汉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 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 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 传唱的热潮;浙江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 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活动二:活动策划 各班都要开展庆祝建党 90 周年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 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2 分)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1) (2) 活动三:专栏撰稿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校团委在校刊上开辟了“红旗飘飘”和“伟 大历程”两个专栏。请仿照“红旗飘飘”专栏的“开栏的话”为“伟大历程”专栏 撰写一则“开栏的话”。(3 分) 示例:“红旗飘飘”开栏的话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 90 周年之际,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中 国共产党党旗。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这 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红旗飘飘”专栏,通过优秀 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大家对党的信念,激励
全校同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伟大历程”开栏的话: 二(59分) 阅读朱自清的《背影》选段,回答6~10题(16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 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 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 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景,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 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 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 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 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 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文中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2分) 7.选文写一般人过铁道是“跳下去又爬上去”,写父亲过铁道时,“跳”改成了 (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填空),“爬”改成了 (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填空),突出了父亲过铁道去买橘子的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8页第3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 8 页 第 3 页 全校同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伟大历程”开栏的话: 二(59 分) 阅读朱自清的《背影》选段,回答 6~10 题(16 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 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 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 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景,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 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 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 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 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 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文中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2 分) 7.选文写一般人过铁道是“跳下去又爬上去”,写父亲过铁道时,“跳”改成了“ ”(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填空),“爬”改成了“ ” (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填空),突出了父亲过铁道去买橘子的 _
表现了 (4分) 8.“心里很轻松似的”,你认为父亲为什么会感到轻松?(3分) 9.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10.父亲的爱子之请,文章表达得淋漓尽致,你能否回忆起哪一句古诗也表达了这 种父母对儿女的无尽的爱(连续的两句)?(3分) 阅读《一个人的奔跑》一文,回答11~14题(14分) 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 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 潘,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 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 “我该回宾馆休息了。”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 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他顺着跑道 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 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 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8页第4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 8 页 第 4 页 表现了 _。(4 分) 8. “心里很轻松似的”,你认为父亲为什么会感到轻松?(3 分) 9. 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 分) 10. 父亲的爱子之请,文章表达得淋漓尽致,你能否回忆起哪一句古诗也表达了这 种父母对儿女的无尽的爱(连续的两句)?(3 分) 阅读《一个人的奔跑》一文,回答 11~14 题(14 分) 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 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 潘,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 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 “我该回宾馆休息了。”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 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他顺着跑道 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 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 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
外把我送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我要 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 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 国的凝望.… 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 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格言》杂志) 11.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50字内)(3 分) 12.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 ”,最后是“ (各填文中的一个词),说说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4分) 13.《格言》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 文字。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3分) 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C.责任重于荣誉。 D.奥运会重在参与 1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祖国的凝望”的?为了这一“凝望”,无数志士仁人 被感奋激发着。请你也说出一个类似的故事。(3分) 阅读郭震海的《对门送来绿豆糕》一文,回答15~19题(15分)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晩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8页第5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共 8 页 第 5 页 外把我送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我要 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 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 国的凝望……” 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 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格言》杂志) 11.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50 字内)(3 分) 12.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 ”,最后是“ ” (各填文中的一个词),说说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4 分) 13.《格言》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 文字。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 )(3 分) 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C.责任重于荣誉。 D.奥运会重在参与。 1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祖国的凝望”的?为了这一“凝望”,无数志士仁人 被感奋激发着。请你也说出一个类似的故事。(3 分) 阅读郭震海的《对门送来绿豆糕》一文,回答 15~19 题(15 分)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