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毕节第三实验高中陈春梅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 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 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 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 词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作者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 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 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 院小楼,从此,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 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干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 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干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
《虞美人》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 毕节第三实验高中 陈春梅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 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 册第三单元中的第 4 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 17 首,总 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 词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作者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 15 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 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 院小楼,从此,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 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 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
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 宋太宗用牵机毒杀。《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 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 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 进文本;反复诵读,迸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光,懂得客观看待人和事,学 习前人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诗词内在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历史 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 手法和风格。 以上设置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要求文言诗文的教学要“从历史发 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注重鉴赏方法的整合, 把引导学习主体即学生的积极分析放在首位并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从而更好地 指导学生的鉴赏活动
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 而在 978 年被 宋太宗用牵机毒杀。《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 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 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 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光,懂得客观看待人和事,学 习前人的闪光点;充分挖掘诗词内在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历史 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 手法和风格。 以上设置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要求文言诗文的教学要“从历史发 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注重鉴赏方法的整合, 把引导学习主体即学生的积极分析放在首位并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从而更好地 指导学生的鉴赏活动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往往脱离作 家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挖掘不出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的只是 些肤浅的东西;其次是学生普遍表现岀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兴趣的缺 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 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丰富学生的鉴赏技巧,我 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 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首先播放带画面的邓丽君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 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走进文本, 2、诵读教学法。文言诗词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通过声 情并茂的吟诵,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为进入诗歌的 情境打好基础。 3、讨论、分析探究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 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 程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往往脱离作 家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挖掘不出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的只是一 些肤浅的东西;其次是学生普遍表现出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兴趣的缺 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 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丰富学生的鉴赏技巧,我 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 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首先播放带画面的邓丽君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 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走进文本, 2、诵读教学法 。文言诗词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 通过声 情并茂的吟诵,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为进入诗歌的 情境打好基础。 3、讨论、分析探究法 。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 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 程
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伴唱歌曲,提起兴趣,走入文本;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 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在赏析本词中也完成了对以往知识、方法的回顾和整合。 最后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知识,熟练技巧,提高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带画面的邓丽君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导入。词最初 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我设 计用课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 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 的情感基础。 (二)交代课题介绍词牌的来历。(板书) 启发学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 调。 (三)了解李煜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李煜的身份和经历又是中国古代诗人 中独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鉴赏本词的关键 此环节我安排的内容是清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注释和自我了解简 介李煜; (四)吟唱、诵读。 1、学生吟唱歌曲《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齐唱和一个学生独唱,要求 唱出今非昔比的凄凉感
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伴唱歌曲,提起兴趣,走入文本;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 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在赏析本词中也完成了对以往知识、方法的回顾和整合。 最后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知识,熟练技巧,提高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带画面的邓丽君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导入。词最初 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我设 计用课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 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 的情感基础。 (二)交代课题介绍词牌的来历。(板书) 启发学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 调。 (三)了解李煜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李煜的身份和经历又是中国古代诗人 中独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鉴赏本词的关键。 此环节我安排的内容是: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注释和自我了解简 介李煜; (四)吟唱 、诵读。 1、学生吟唱歌曲《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齐唱和一个学生独唱,要求 唱出今非昔比的凄凉感
2、用课件播放示范朗读录音。让学生听、感悟、进而得到启示。 3、我有感情地范读作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4、学生诵读词《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齐读,一个学生代表读,要求文 从字顺,初步找凄凉之感 (五)分析作品。 在分析作品上总体采用了体现“教师主导性”的问题引导法和“学生主体 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是我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讨论交流,我再进行小结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培养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音乐和听、读作品,让学生总体把握全词的情感基 调是什么,我首先提出问题:请找出词中最能概括李煜內心感受的一个词? 愁。 并由此引出问题李煜的愁有哪些?本词是如何写这些愁的?这几个问 题既交代了本词鉴赏的思路,也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 问题1、“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那么充满诗情画 意、那么美好的事务,作者为什么说“何时了”,为什么巴望它赶快结束呢? 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变化后复杂的思想 感情,了解作品知人论世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后我进行问题小结 (肯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其积极性):“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 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在词人心里也消退了颜色,原 来锦衣玉帛、朝歌夜弦伴着“春花秋月”的生活,现在只能徒增一个“阶下
2、用课件播放示范朗读录音。让学生听、感悟、进而得到启示。 3、我有感情地范读作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4、学生诵读词《虞美人》方式有全班齐读,一个学生代表读,要求文 从字顺,初步找凄凉之感。 (五)分析作品。 在分析作品上总体采用了体现“教师主导性”的问题引导法和“学生主体 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是我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讨论交流,我再进行小结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培养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音乐和听、读作品,让学生总体把握全词的情感基 调是什么,我首先提出问题:请找出词中最能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 ———愁。 并由此引出问题:李煜的愁有哪些?本词是如何写这些愁的?这几个问 题既交代了本词鉴赏的思路,也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 问题 1、“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那么充满诗情画 意、那么美好的事务,作者为什么说“何时了”,为什么巴望它赶快结束呢? 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变化后复杂的思想 感情,了解作品知人论世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后我进行问题小结 (肯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其积极性):“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 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在词人心里也消退了颜色,原 来锦衣玉帛、朝歌夜弦伴着“春花秋月”的生活,现在只能徒增一个“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