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洲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卷(五)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2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意②扶ye③顶礼膜mo_拜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病树前头万木春。(李商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注意:⑦⑧⑨三题任选两题。 ⑦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正如孔子在《论语》中说:“ ⑧一场大雪过后,锡城处处银装素裏,玉树琼枝,让人不禁想起了岑参在《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中写下的名句:“ ⑨空军飞行员李剑英是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为了保护百姓的生 命和财产安全壮烈牺牲,他的义举诠释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所说的: 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3分)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加 ③福 4.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城市记忆的既有物质遗产,也有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一座座建筑,还有成 片的历史街区、名人故居等,纵向地_着城市的历史脉络与传承,横向地_着 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 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 A.记忆承载交织展示 B.展示交织记忆承载 C.承载记忆展示交织 D.交织展示承载记忆
1 前洲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综合练习卷(五)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 22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①qiè 意 ②扶 yè ③顶礼膜 mó 拜 2.根据课文默写。(10 分) 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③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李商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⑥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注意:⑦⑧⑨三题任选两题。 ⑦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正如孔子在《论语》中说:“ , ”。 ⑧一场大雪过后,锡城处处银装素裹,玉树琼枝,让人不禁想起了岑参在《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中写下的名句:“ , ”。 ⑨空军飞行员李剑英是 2007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为了保护百姓的生 命和财产安全壮烈牺牲,他的义举诠释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所说的: “ , 。” 3. 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3 分)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①徧 ②加 ③福 4.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 分) 城市记忆的既有物质遗产,也有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一座座建筑,还有成 片的历史街区、名人故居等,纵向地 着城市的历史脉络与传承,横向地 着 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 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 A.记忆 承载 交织 展示 B.展示 交织 记忆 承载 C.承载 记忆 展示 交织 D.交织 展示 承载 记忆
5.仿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一致,意思连贯。(句子中涉及的作者、作品、 人物等关键词必须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2分) 什么是语文?有人说,语文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魏王的老 骥之志 是鲁迅魂萦梦绕的《社戏》,是朱自清饱含父爱 的《背影》,是余光中难以释怀的《乡愁》, 6.为了普及与光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国粹京剧的传承发展开拓广泛的社会资源,教 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 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15首京剧经典唱段 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你认为中小学生有必要学习京剧吗?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50字。( 、阅读分析(共40分) (一)(2分) 7.对下面这首古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干。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 强烈,高度概括 B.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一个“肯”字,表现 了诗人的老而弥坚,足见其刚直不阿之态。 C.颈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写出了 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迷茫。 D.尾联沉痛而稳重。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 难言的激愤之情
2 5.仿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一致,意思连贯。(句子中涉及的作者、作品、 人物等关键词必须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2 分) 什么是语文?有人说,语文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魏王的老 骥之志, ;是鲁迅魂萦梦绕的《社戏》,是朱自清饱含父爱 的《背影》,是余光中难以释怀的《乡愁》, …… 6.为了普及与光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国粹京剧的传承发展开拓广泛的社会资源,教 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 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 15 首京剧经典唱段 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你认为中小学生有必要学习京剧吗?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 50 字。(2 分) 二、阅读分析(共 40 分) (一)(2 分) 7.对下面这首古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 强烈,高度概括。 B.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一个“肯”字,表现 了诗人的老而弥坚,足见其刚直不阿之态。 C.颈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写出了 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迷茫。 D.尾联沉痛而稳重。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 难言的激愤之情
(二)(11分)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 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诏侍胡诈之曰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 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 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 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土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日:“见火然,皆当 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嗓。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 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超:即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杰出 的军事家和外交家。②鄯善: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婼羌县东北。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后忽更疏懈更 2今虏使到裁数日裁: ③会天大风会 ④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悉 9.下列句中的“以”与“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B.徐喷以烟 C.以中有足乐者 D.策之不以其道 10.翻译句子。(3分) 乃诏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11.本文记叙了班超初次出使西域,在鄯善国袭击匈奴使者成功的经过。请你结合全文说 说班超成功的原因。(2分) 答
3 (二)(11 分) 超 ①到鄯善②,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 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诏侍胡诈之曰: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 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 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 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 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 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超:即班超(32—102 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杰出 的军事家和外交家。②鄯善: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婼羌县东北。 8.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 后忽更.疏懈 更: ② 今虏使到裁.数日 裁: ③ 会.天大风 会: ④ 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悉: 9.下列句中的“以”与“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B.徐喷以.烟 C.以.中有足乐者 D.策之不以.其道 10.翻译句子。(3 分) 乃诏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译: 11.本文记叙了班超初次出使西域,在鄯善国袭击匈奴使者成功的经过。请你结合全文说 说班超成功的原因。(2 分) 答:
(三)(6分) ⑩自2007年11月27日“嫦娥号”卫星成功实现绕月飞行以来,藓至2008年2 月20日晚10点已经飞行1204圈。21日上午10点左右,它首次迎来月食的挑战。“嫦 娥—号”卫星在长达227分钟的时间内处于温度极低、只能靠电池供应能源的状态,并且 和地面失去联系。"嫦娥号”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恶劣,无法接受太阳辐射,温度 下降,最低时降到零下100多摄氏度,这使得“嫦娥—号”的机器面临严寒环境的考验 ②“嫦娥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表示,对于“嫦娥号”卫星面临的首次月 食考验,硏制人员已准备好多项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卫星研制时做了 大量的设计和验证工作,卫星上天前进行一系列最恶劣环境验证试验,对星上所有设备的 月食降温情况进行仿真和实验考核,模拟月食环境最长达6小时以上;二是对“嫦娥号 卫星绕月飞行轨道进行调整,1月27日已将其运行轨道抬高近两公里,以缩短卫星经历 月食阴影的时间,由原来的四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25分左右;三是对“嫦娥号”卫 星热控设计、供配电设计、数据管理设计进行针对性调整,在卫星进入月食阴影前尽量让 太阳照射充电,最大限度提升卫星本身温度;四是尽量关闭—些能关的星载设备,节约星 上能源 ③叶培建说,“嫦娥一号”卫星面临的这次月食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卫星进入月 食阴影前、中、后一段时间,均不在中国境内测控弧段覆盖范围内,通过国际合作,欧洲 空间局将在“嫦娥-号”卫星穿越月食阴影后及时进行跟踪测控,但应对月食考验的多项 措施具体效果如何,21日晚上才能有分晓。他透露,2008年8月份,“嫦娥号″卫星 还将再次经历月食考验。 ④21日14时10分左右,“嫦娥号”飞出地球阴影,成功接受了月食考验,地面工 作人员已经恢复了与她的通讯联系 (选自中国公众科技网) 12.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答: 13.请你简要概括硏制人员为应对“嫦娥一号”面临的首次月食考验准备了哪些措施。(2 分) 答: 14.第③自然段“‘嫦娥一号’卫星面临的这次月食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中的“特殊”能 不能删掉?为什么?(2分) 答:
4 (三)(6 分) ①自 2007 年 11 月 27 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现绕月飞行以来,截至 2008 年 2 月 20 日晚 10 点已经飞行 1204 圈。21 日上午 10 点左右,它首次迎来月食的挑战。“嫦 娥一号”卫星在长达 227 分钟的时间内处于温度极低、只能靠电池供应能源的状态,并且 和地面失去联系。“嫦娥一号”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恶劣,无法接受太阳辐射,温度 下降,最低时降到零下 100 多摄氏度,这使得“嫦娥一号”的机器面临严寒环境的考验。 ②“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表示,对于“嫦娥一号”卫星面临的首次月 食考验,研制人员已准备好多项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卫星研制时做了 大量的设计和验证工作,卫星上天前进行一系列最恶劣环境验证试验,对星上所有设备的 月食降温情况进行仿真和实验考核,模拟月食环境最长达 6 小时以上;二是对“嫦娥一号” 卫星绕月飞行轨道进行调整,1 月 27 日已将其运行轨道抬高近两公里,以缩短卫星经历 月食阴影的时间,由原来的四个多小时缩短至 2 小时 25 分左右;三是对“嫦娥一号”卫 星热控设计、供配电设计、数据管理设计进行针对性调整,在卫星进入月食阴影前尽量让 太阳照射充电,最大限度提升卫星本身温度;四是尽量关闭一些能关的星载设备,节约星 上能源。 ③叶培建说,“嫦娥一号”卫星面临的这次月食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卫星进入月 食阴影前、中、后一段时间,均不在中国境内测控弧段覆盖范围内,通过国际合作,欧洲 空间局将在“嫦娥一号”卫星穿越月食阴影后及时进行跟踪测控,但应对月食考验的多项 措施具体效果如何,21 日晚上才能有分晓。他透露,2008 年 8 月份,“嫦娥一号”卫星 还将再次经历月食考验。 ④21 日 14 时 10 分左右,“嫦娥一号”飞出地球阴影,成功接受了月食考验,地面工 作人员已经恢复了与她的通讯联系。 (选自中国公众科技网) 12.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 分) 答: 13.请你简要概括研制人员为应对“嫦娥一号”面临的首次月食考验准备了哪些措施。(2 分) 答: 14.第③自然段“‘嫦娥一号’卫星面临的这次月食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中的“特殊”能 不能删掉?为什么?(2 分) 答:
(四)(6分)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①读了翟春阳先生的《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心有戚戚焉。春阳先生针 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队会的主题—一—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你是选择 生还是选择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②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某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 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 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 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 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God(上帝)和 friend(朋友), God(上帝)和 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③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 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刺激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殊不知 动机虽好,可由于方式不当,结果却南辕北辙。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 生死抉择中,近1/4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 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 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④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 硬是将生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其实,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 同质、平等的,凡是生命都值得敬畏。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 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这里的关键在于 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匕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 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 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 忍之心。 ⑤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 友还是父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 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 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 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选自2007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 改)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6.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澳洲少女的眼泪,有何用意?(2分) 答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④段划线句的理解。(2分)
5 (四)(6 分)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①读了翟春阳先生的《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心有戚戚焉。春阳先生针 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队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你是选择 生还是选择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②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某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 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 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 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 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 God(上帝)和 friend(朋友), God(上帝)和 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③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 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刺激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殊不知, 动机虽好,可由于方式不当,结果却南辕北辙。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 生死抉择中,近 1/4 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 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 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④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 硬是将生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其实,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 同质、平等的,凡是生命都值得敬畏。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 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这里的关键在于, 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 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 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 忍之心。 ⑤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 友还是父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 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 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 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选自 2007 年 10 月 11 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 改)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 分) 16.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澳洲少女的眼泪,有何用意?(2 分) 答: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④段划线句的理解。(2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