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氧化还原电位,NADH→02,低→高 四种重要的复合物: ●复合物I:NADH-CoQ还原酶(NADH脱氢酶) ●复合物Ⅱ:琥珀酸-CoQ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 ·复合物III:CoQ一细胞色素c还原酶 ●复合物IV:细胞色素氧化酶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 氧化还原电位,NADH→O2,低→高 ◼ 四种重要的复合物: ⚫ 复合物I:NADH-CoQ还原酶(NADH脱氢酶) ⚫ 复合物Ⅱ:琥珀酸-CoQ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 ⚫ 复合物III: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 ⚫ 复合物IV:细胞色素氧化酶
■通过以上复合物I、III、IV时都有一个大的氧还电位变化, 认为是质子泵的部位。 ■电子传递认为是分子随机碰撞的结果,CoQ可在膜内自由 扩散,作为复合物I和III之间的媒介,Cyt-C分子量不大, 运动快,作为复合物III和IV之间的媒介
◼ 通过以上复合物I、III、IV时都有一个大的氧还电位变化, 认为是质子泵的部位。 ◼ 电子传递认为是分子随机碰撞的结果,CoQ可在膜内自由 扩散,作为复合物I和III之间的媒介,Cyt-C分子量不大, 运动快,作为复合物III和IV之间的媒介
(2)质子动力 膜两侧的电位差△y和pH差△pH ■质子动力△P=△Ψ-59△pH(单位为mV) ■线粒体中,△Ψ=-160mV,△pH≈1,基质pH≈8, 膜间腔pH(胞质溶液)≈7
(2)质子动力 ◼ 膜两侧的电位差和pH差pH ◼ 质子动力P = - 59pH (单位为mV) ◼ 线粒体中, = -160mV,pH 1,基质pH8, 膜间腔pH(胞质溶液)7
(3)ATP的合成 ■ATP合成酶的分子结构与组成 ●ATP合成酶(FF。-ATP酶):由多亚基组成,由突出于 膜外的1头部和嵌于膜内的F基部组成。 ■亚线粒体颗粒试验:无F颗粒的“外翻小泡”不能合成 ATP,加入F,颗粒可以合成ATP,说明F颗粒具有ATP酶活性
(3)ATP的合成 ◼ ATP合成酶的分子结构与组成 ⚫ ATP合成酶(F1F0-ATP酶):由多亚基组成,由突出于 膜外的F1头部和嵌于膜内的F0基部组成。 ◼ 亚线粒体颗粒试验:无F1颗粒的“外翻小泡”不能合成 ATP,加入F1颗粒可以合成ATP,说明F1颗粒具有ATP酶活性
■工作特点:可逆性复合酶,既能利用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 的能量合成ATP,又能水解ATP将质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 1ATP合成机制
◼ 工作特点:可逆性复合酶,既能利用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 的能量合成ATP,又能水解ATP将质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 ◼ ATP合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