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级别进行相应调整,并将事件初次、进展和结案报告及时进行 网络直报。 (四)流行病学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 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应 当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具 体内容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四版)》 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县 (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个案调查后,应当将确诊病例和 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调查信息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上报。 县(区)级疾控机构应当及时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报送 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 (五)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收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入、聚集性疫情 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尽快将标本送至当 地指定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相关病原学 检测。 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拭 子等)、下呼吸道标本(如深咳痰液、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 洗液、肺泡灌洗液等)、眼结膜拭子、粪便标本、抗凝血和血清 16
16 件级别进行相应调整,并将事件初次、进展和结案报告及时进行 网络直报。 (四)流行病学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 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应 当于 24 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具 体内容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四版)》 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县 (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个案调查后,应当将确诊病例和 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调查信息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上报。 县(区)级疾控机构应当及时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报送 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 (五)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收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聚集性疫情 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尽快将标本送至当 地指定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相关病原学 检测。 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拭 子等)、下呼吸道标本(如深咳痰液、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 洗液、肺泡灌洗液等)、眼结膜拭子、粪便标本、抗凝血和血清
标本等。临床标本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 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3~ 4周的恢复期血清。 临床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具体要求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 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 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 生部令第45号)及其他相关要求执行。 (六)聚集性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复核要求。 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例及以上的聚集性病例的原始 标本应当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确认。 >
17 标本等。临床标本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 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 7 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 3~ 4 周的恢复期血清。 临床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具体要求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 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管理,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 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 生部令第 45 号)及其他相关要求执行。 (六)聚集性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复核要求。 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5 例及以上的聚集性病例的原始 标本应当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确认
附件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第四版) 为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 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病例的蔓延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调查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 暴露史; (二)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入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个案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完成流 行病学调查,可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
18 附件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第四版) 为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 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病例的蔓延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调查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 暴露史; (二)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个案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24 小时内完成流 行病学调查,可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
方式开展。如果病例的病情允许,则调查时应当先调查病例本人, 再对其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的调查内容:基本 信息和密切接触者,仅填写附表前两部分。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内容: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 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等,详见附表。 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 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执行。 (二)聚集性疫情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根据网络直报信息和病例个案调查情况,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四版)》的定义,判 定聚集性疫情后,应当立即开展调查。调查内容除所有病例的感 染来源、密切接触者等信息外,重点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 分析传播链,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 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填报事件的基本信息、初次、进展和 结案报告。 四、组织与实施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就诊医疗机构所在的县(市、 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 19
19 方式开展。如果病例的病情允许,则调查时应当先调查病例本人, 再对其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的调查内容:基本 信息和密切接触者,仅填写附表前两部分。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内容: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 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等,详见附表。 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 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执行。 (二)聚集性疫情调查。 县(区)级疾控机构根据网络直报信息和病例个案调查情况,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四版)》的定义,判 定聚集性疫情后,应当立即开展调查。调查内容除所有病例的感 染来源、密切接触者等信息外,重点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 分析传播链,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 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填报事件的基本信息、初次、进展和 结案报告。 四、组织与实施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就诊医疗机构所在的县(市、 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