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的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 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 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的要求,重视和加强隔离、消毒和防护 工作,全面落实防止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做好发热门诊、急诊、及其他所有普通病区(房)的院感控制管 理。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及确诊病例,应 当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 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应当单人单间隔离治疗。无症 状感染者应当采取集中隔离14天,或隔离7天后核酸检测阴性 可解除隔离。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 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 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空气消毒。在诊疗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 理。 (六)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由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 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 6
6 治的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 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 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的要求,重视和加强隔离、消毒和防护 工作,全面落实防止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做好发热门诊、急诊、及其他所有普通病区(房)的院感控制管 理。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及确诊病例,应 当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 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应当单人单间隔离治疗。无症 状感染者应当采取集中隔离 14 天,或隔离 7 天后核酸检测阴性 可解除隔离。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 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 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空气消毒。在诊疗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 理。 (六)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由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 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见附件3),每日至少进行 2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 及病情进展。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末 次接触后14天。 (七)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 积极开展舆情监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开展群防群控,及 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动的健康教育和 风险沟通工作,特别是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和特定人群个人防 护的指导,减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触或暴露(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 南(第二版)见附件5)。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对社会公 众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时组织 相应的科普宣传。做好返校师生和返岗人员的健康提示和健康管 理。 (八)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 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发 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 院感防控、密接管理、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 1
7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见附件 3),每日至少进行 2 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 及病情进展。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末 次接触后 14 天。 (七)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 积极开展舆情监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开展群防群控,及 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动的健康教育和 风险沟通工作,特别是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和特定人群个人防 护的指导,减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触或暴露(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 南(第二版)见附件 5)。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对社会公 众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时组织 相应的科普宣传。做好返校师生和返岗人员的健康提示和健康管 理。 (八)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 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发 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 院感防控、密接管理、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
能力。 (九)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各省级疾控机构、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地市级疾控机构以 及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做好实验室诊断方 法建立和试剂、技术储备,随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开展各 项实验室检测工作。 (十)及时做好特定场所的消毒。 及时做好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病家、医疗 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以及医学观察场所等特定场所的消毒工 作,必要时应当及时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等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二版)见附件6)。 (十一)加强重点场所、机构、人群的防控工作。 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减少公众聚集性活 动,因地制宜落实车站、机场、码头、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汽 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的通风、消毒、测体温等措施。 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生活单位的防治工作,做好晨检 制度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较多城市的防治工作, 做好春节后人口流动压力倍增的防控准备。加强农村外出返乡的 农民工、学生、经商等人员的健康教育。 (十二)科学分类实施社区防控策略
8 能力。 (九)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各省级疾控机构、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地市级疾控机构以 及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做好实验室诊断方 法建立和试剂、技术储备,随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开展各 项实验室检测工作。 (十)及时做好特定场所的消毒。 及时做好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病家、医疗 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以及医学观察场所等特定场所的消毒工 作,必要时应当及时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等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二版)见附件 6)。 (十一)加强重点场所、机构、人群的防控工作。 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减少公众聚集性活 动,因地制宜落实车站、机场、码头、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汽 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的通风、消毒、测体温等措施。 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生活单位的防治工作,做好晨检 制度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较多城市的防治工作, 做好春节后人口流动压力倍增的防控准备。加强农村外出返乡的 农民工、学生、经商等人员的健康教育。 (十二)科学分类实施社区防控策略
对于不同疫情形势的社区,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对于未发 现病例的社区,实施采取“外防输入”的策略;对于出现病例或 暴发疫情的社区,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对于疫 情传播的社区,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详见《关 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 炎机制发〔2020)5号)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 防控工作方案(试行)》。 附件: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四版)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第四版)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 版)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 5.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二版) 6.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二版) 9
9 对于不同疫情形势的社区,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对于未发 现病例的社区,实施采取“外防输入”的策略;对于出现病例或 暴发疫情的社区,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对于疫 情传播的社区,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详见《关 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 炎机制发〔2020〕5 号)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 防控工作方案(试行)》。 附件: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四版) 2. 新 型 冠 状 病 毒 肺 炎 病 例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方 案 (第四版)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 版)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 5.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二版) 6.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二版)
附件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监测方案 (第四版)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 例。为指导各地及时发现和报告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做到 早发现、早报告,防止疫情扩散,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感染者和聚 集性病例; (二)掌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特点,及时研判疫 情发生发展趋势。 二、监测定义 湖北以外省份: (一)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 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10
10 附件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监测方案 (第四版) 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 例。为指导各地及时发现和报告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做到 早发现、早报告,防止疫情扩散,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感染者和聚 集性病例; (二)掌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特点,及时研判疫 情发生发展趋势。 二、监测定义 湖北以外省份: (一)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 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