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 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 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 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 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3分)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4分)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3分)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 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 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 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 交往,鲜于侁特地 从扬州去 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3 分)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4 分)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3 分)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间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 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 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 出夏门行》)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闾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 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 简要分析。(4 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 分) (1)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 出夏门行》)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