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 表1-1震级与烈度的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1~2 6~7 表1-2不同烈度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 地面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 1~2度 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只有地震仪才能记录到 3度 室内少数人能感觉到轻微的振动 4~5度 人们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室内物件有些摆动和有尘土掉落现象 6度 较老的建筑物多数要被损坏,个别建筑有倒塌的可能:有时在潮湿松散的地面上,有 细小裂缝出现,少数山区发生土石散落 家具倾覆破坏,水池中产生波浪,对坚固的住宅建筑有轻微的损坏,如墙上产生轻微 7度 的裂缝,抹灰层大片的脱落,瓦从屋顶掉下等:工厂的烟囱上部倒下:严重破坏陈旧 的建筑物和简易建筑物,有时有喷砂冒水现象 树杆摇动很大,甚至折断: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坚固的建筑物墙上产生很大裂缝而 遭到严重的破坏;工厂的烟囱和水塔倒塌 9度 ˉ般建筑物倒塌或部分倒塌:坚固的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大多数变得不能用 面出现裂缝,山体有滑坡现象 建筑物严重破坏;地面裂缝很多,湖泊水库有大 浪出现:部分铁 铁轨弯曲变形 11~12度 建筑普遍倒塌,地面变形严重,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 5.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为了建筑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尺寸协调,从而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 降低造价并提高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质量和速度,建筑设计应采用国家规定的建筑统一模 数制。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 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根据国家制订的《建筑统一模数制》,我国采用的基本模数 M=100mm,同时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部位、构件尺寸、构造节点以及断面、缝隙等尺寸的 不同要求,还分别采用分模数和扩大模数 分模数1/2M(50mm)、1/5M(20mm)、l/10M(10mm)适用于成材的厚度、直径、缝隙、 构造的细小尺寸以及建筑制品的公偏差等。 基本模数IM和扩大模数3M(300mm)、6M(60omm)等适用于门窗洞口、构配件、建筑 制品及建筑物的跨度(进深)、柱距(开间)和层高的尺寸等。 扩大模数12M(1200mm)、30M(300m)、60M(6000mm)等适用于大型建筑物的跨度(进 深)、柱距(开间)、层高及构配件的尺寸等。 各类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还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 在使用要求、所用材料、设备条件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并且相应确定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 耐火等级。耐火等级的划分方法见表1-3
·20· 房屋建筑学 ·20· 表 1-1 震级与烈度的对应关系 震 级 1~2 3 4 5 6 7 8 8 以上 震中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1 12 表 1-2 不同烈度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 地面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 1~2 度 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只有地震仪才能记录到 3 度 室内少数人能感觉到轻微的振动 4~5 度 人们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室内物件有些摆动和有尘土掉落现象 6 度 较老的建筑物多数要被损坏,个别建筑有倒塌的可能;有时在潮湿松散的地面上,有 细小裂缝出现,少数山区发生土石散落 7 度 家具倾覆破坏,水池中产生波浪,对坚固的住宅建筑有轻微的损坏,如墙上产生轻微 的裂缝,抹灰层大片的脱落,瓦从屋顶掉下等;工厂的烟囱上部倒下;严重破坏陈旧 的建筑物和简易建筑物,有时有喷砂冒水现象 8 度 树杆摇动很大,甚至折断;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坚固的建筑物墙上产生很大裂缝而 遭到严重的破坏;工厂的烟囱和水塔倒塌 9 度 一般建筑物倒塌或部分倒塌;坚固的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大多数变得不能用, 地面出现裂缝,山体有滑坡现象 10 度 建筑物严重破坏;地面裂缝很多,湖泊水库有大浪出现;部分铁轨弯曲变形 11~12 度 建筑普遍倒塌,地面变形严重,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 5. 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为了建筑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尺寸协调,从而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 降低造价并提高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质量和速度,建筑设计应采用国家规定的建筑统一模 数制。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 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根据国家制订的《建筑统一模数制》,我国采用的基本模数 M=100mm,同时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部位、构件尺寸、构造节点以及断面、缝隙等尺寸的 不同要求,还分别采用分模数和扩大模数。 分模数 1/2M(50mm)、1/5M(20mm)、1/10M(10mm)适用于成材的厚度、直径、缝隙、 构造的细小尺寸以及建筑制品的公偏差等。 基本模数 1M 和扩大模数 3M(300mm)、6M(600mm)等适用于门窗洞口、构配件、建筑 制品及建筑物的跨度(进深)、柱距(开间)和层高的尺寸等。 扩大模数 12M(1200mm)、30M(3000mm)、60M(6000mm)等适用于大型建筑物的跨度(进 深)、柱距(开间)、层高及构配件的尺寸等。 各类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还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 在使用要求、所用材料、设备条件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并且相应确定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 耐火等级。耐火等级的划分方法见表 1-3
第1章绪论 21 表1-3多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耐火等级 构件名称 二级 三级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防火墙 非400 非4.00 非4.00 非4.00 非2.50 非0.50 墙 非承重墙 非1.00 非1.00 非050非025 房间隔墙 非0.75 非0.50 柱支承多层的柱 非250 非250 承单层的柱 非200 梁 非200 非1.50 难0.50 楼板 非1.50 非1.00 非0.50 难0.25 屋顶承重构件 非0.50 疏散楼梯 非1.50 非1.00 非100 燃 吊顶(包括吊顶栅格) 非0.25 非0.25 非0.15 1.7思考题 1.建筑物包括哪几种类型? 2.建筑物等级怎样划分 3.建筑设计分哪几个阶段? 4.建筑设计有何要求? 5.建筑设计的依据有哪些? 6.有哪些因素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 7.什么是风玫瑰图? 8.什么是模数,简述模数制的作用。 如何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第 1 章 绪论 ·21· ·21· 表 1-3 多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耐火等级 构件名称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h 非 4.00 非 4.00 非 4.00 非 4.00 非 3.00 非 2.50 非 2.50 非 0.50 非 1.00 非 1.00 非 0.50 非 0.25 墙 防火墙 承重墙 非承重墙 房间隔墙 非 0.75 非 0.50 难 0.50 难 0.25 非 3.00 非 2.50 非 2.50 非 0.50 柱 支承多层的柱 支承单层的柱 非 2.50 非 2.00 非 2.00 非 非 2.00 非 1.50 非 1.00 难 0.50 非 1.50 非 1.00 非 0.50 难 0.25 非 1.50 非 0.50 燃 燃 非 1.50 非 1.00 非 1.00 燃 梁 楼板 屋顶承重构件 疏散楼梯 吊顶(包括吊顶栅格) 非 0.25 非 0.25 非 0.15 燃 1.7 思 考 题 1. 建筑物包括哪几种类型? 2. 建筑物等级怎样划分? 3. 建筑设计分哪几个阶段? 4. 建筑设计有何要求? 5. 建筑设计的依据有哪些? 6. 有哪些因素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 7. 什么是风玫瑰图? 8. 什么是模数,简述模数制的作用。 9. 如何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第2章建筑场地 内容提要:本章内容包括场地分析、场地平整、场地交通、边坡保护等。主要讲述设 计前要了解的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及水文知识 教学要求:重点了解场地分析方法,其他内容仅作一般性了解 房屋建筑的建设离不开用地,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土地使用与开发的法律、法规进行选 址和建设。在我国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归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 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其中的居住用地分类见表2-1。 2.1场地分析 在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房屋建造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 重要因素。从既能提高人的舒适程度又能保护能源和资源的角度出发,房屋设计方案应该 尽量保持其所在地域的本土特征,使房屋的形式及布置与周围的地形相匹配,并同时考虑 当地日照、风向和水流流向等因素的影响。除了环境因素以外,各地区的相关建筑法规也 制约着房屋的设计。这些法规规定了建筑物所在地所容许的使用和活动情况,同时也限制 了建筑物的规模和形状以及具体位置。 正如建筑物的建造位置和施工方法受环境和地方法规等因素限制一样,一座建筑物的 施工和使用不可避免地还需要交通系统、公用设施以及其他服务设施的配套服务。同时, 除了改变土地的使用状况外,建筑物的建造还以利用能源和消费材料的方式改变着环境。 我们必须要考虑在既不需要提高上述服务设施系统运营能力也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 响的情况下,一个场地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要考虑到尽量减 少对能源的消耗。 场地分析是硏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确定建筑物的 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的过程。进行场地分析首先要收集场地的物理数据资 料。场地分析的一般程序为 (1)画出场地的范围和形状以确定它的合法用地范围(如图2.1所示)。 (2)确认房屋的缩进距离和已有的土地使用权。必要的话,限定建设项目、场地绿化 未来发展等所需的面积和体积。 (3)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适于施工和户外活动区域的位置
第 2 章 建 筑 场 地 内容提要:本章内容包括场地分析、场地平整、场地交通、边坡保护等。主要讲述设 计前要了解的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及水文知识。 教学要求:重点了解场地分析方法,其他内容仅作一般性了解。 房屋建筑的建设离不开用地,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土地使用与开发的法律、法规进行选 址和建设。在我国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归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 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 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其中的居住用地分类见表 2-1。 2.1 场 地 分 析 在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房屋建造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 重要因素。从既能提高人的舒适程度又能保护能源和资源的角度出发,房屋设计方案应该 尽量保持其所在地域的本土特征,使房屋的形式及布置与周围的地形相匹配,并同时考虑 当地日照、风向和水流流向等因素的影响。除了环境因素以外,各地区的相关建筑法规也 制约着房屋的设计。这些法规规定了建筑物所在地所容许的使用和活动情况,同时也限制 了建筑物的规模和形状以及具体位置。 正如建筑物的建造位置和施工方法受环境和地方法规等因素限制一样,—座建筑物的 施工和使用不可避免地还需要交通系统、公用设施以及其他服务设施的配套服务。同时, 除了改变土地的使用状况外,建筑物的建造还以利用能源和消费材料的方式改变着环境。 我们必须要考虑在既不需要提高上述服务设施系统运营能力也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 响的情况下,一个场地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要考虑到尽量减 少对能源的消耗。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确定建筑物的 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的过程。进行场地分析首先要收集场地的物理数据资 料。场地分析的一般程序为: (1) 画出场地的范围和形状以确定它的合法用地范围(如图 2.1 所示)。 (2) 确认房屋的缩进距离和已有的土地使用权。必要的话,限定建设项目、场地绿化、 未来发展等所需的面积和体积。 (3) 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适于施工和户外活动区域的位置
第2章建筑场地 规划控制:公共设施地段轴线 用地边界线(或地产线) 十十+一规划控制:北侧后退159m(ofy 规划控制:可建停车场范围 沿四边后退63m(20f) 契约限制:沿东侧公共边界 后退15.9m(50f) 规划控制:后退道路红线 某场地的用地限制与建筑控制线 图2.1用地范围与建筑控制线 )标出可能不适于建设房屋的陡坡和缓坡。 (5)定出可作为排水区域的土地范围 (6)绘制现有排水结构示意图。明确地下水位的高度。标出可能遭受地表水、洪水过 度冲刷和侵蚀的区域。 (7)确定应该予以保留的现存树木和自然植物的位置。 (8)绘制现有水文图,标出应予以保护的湿地、河流、分水岭、冲积平原及海岸线 (9)绘制气象图:日照、主导风向、预期降雨量。考虑地形和相邻建筑物对日照程度 挡风效果、眩光可能性等的影响。把太阳辐射作为潜在能源进行评价。 (10)确定通往公共道路和公共交通停车站的可能的路口 硏究由这些通道路口到建筑物进出口的转盘道。确定公用设施的可用性:如供水总管 污水和暴雨的排水系统、天然气管道、电力网、电话线和光缆网、消火栓等。确定通向其 他市政服务的通道,比如警力和消防。把合乎需要的范畴和不合乎需要的范畴区分开来。 列举能够引起交通阻塞和产生噪声的潜在源。 评价与相邻用地的兼容性。考虑相邻区域的已有建筑物规模和特征对该建筑物设计的 影响。绘制临近的住宅、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医疗设施、娱乐设施等的位置图,如图22 所示
第 2 章 建筑场地 ·23· ·23· 图 2.1 用地范围与建筑控制线 (4) 标出可能不适于建设房屋的陡坡和缓坡。 (5) 定出可作为排水区域的土地范围。 (6) 绘制现有排水结构示意图。明确地下水位的高度。标出可能遭受地表水、洪水过 度冲刷和侵蚀的区域。 (7) 确定应该予以保留的现存树木和自然植物的位置。 (8) 绘制现有水文图,标出应予以保护的湿地、河流、分水岭、冲积平原及海岸线。 (9) 绘制气象图:日照、主导风向、预期降雨量。考虑地形和相邻建筑物对日照程度、 挡风效果、眩光可能性等的影响。把太阳辐射作为潜在能源进行评价。 (10) 确定通往公共道路和公共交通停车站的可能的路口。 研究由这些通道路口到建筑物进出口的转盘道。确定公用设施的可用性:如供水总管、 污水和暴雨的排水系统、天然气管道、电力网、电话线和光缆网、消火栓等。确定通向其 他市政服务的通道,比如警力和消防。把合乎需要的范畴和不合乎需要的范畴区分开来。 列举能够引起交通阻塞和产生噪声的潜在源。 评价与相邻用地的兼容性。考虑相邻区域的已有建筑物规模和特征对该建筑物设计的 影响。绘制临近的住宅、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医疗设施、娱乐设施等的位置图,如图 2.2 所示
24 房屋建筑学 表2-1城市居住用地分类和代号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范围 大类中类|小类 居住用地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 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 的用地 R1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R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 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型超市、菜市场等,服务站、储蓄 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R3道路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 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R4|绿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乐园等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 住宅为主的用地 R2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R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 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型超市、菜市场等,服务站、储蓄 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R23道路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 R 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R24绿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乐园等用地 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 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R3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R3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 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型超市、菜市场等,服务站 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R33道路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 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R34绿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乐园等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R4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R4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 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型超市、菜市场等,服务站、储蓄 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R43道路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 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R44绿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乐园等用地
·24· 房屋建筑学 ·24· 表 2-1 城市居住用地分类和代号 类别代号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范 围 居住用地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 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R1 R11 R12 R13 R14 一类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 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 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型超市、菜市场等,服务站、储蓄 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 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乐园等用地 R2 R21 R22 R23 R24 二类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 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 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型超市、菜市场等,服务站、储蓄 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 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乐园等用地 R3 R31 R32 R33 R34 三类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 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 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型超市、菜市场等,服务站、 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 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乐园等用地 R R4 R41 R42 R43 R44 四类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 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型超市、菜市场等,服务站、储蓄 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 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乐园等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