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 为方便研究一般还采取下列的方法分类: 1.按建筑物主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分类 (1)木结构建筑。 (2)砖木结构建筑。 (3)砖混结构建筑 (4)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5)钢结构建筑 2.按结构形式分类 (1)砌体结构建筑 (2)框架结构建筑。 (3)特种结构建筑 3.按建筑物层数分类 对于公共建筑:按高度区分,高度超过24m的为高层建筑,低于24m的为单层或多层建筑。 对于居住建筑: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以上为高 层。另外人们把10~12层的高层住宅称为小高层,通常采取一梯2~3户的多层住宅布局 形式,其安全疏散要求较高层略低,也更有利于套型的布置 无论是居住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其高度超过100m时均为超高层建筑,其安全设备、设 施配置要求要严格得多。 132建筑的等级 建筑物的等级主要从耐久性能、耐火性能及使用重要性三方面进行等级划分。 (1)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2)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3)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14建筑物的营造程序 141工程项目的组织模型 建筑物从立项、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是一个涉及到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材 料、设备供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视建筑物的规模、复杂程度及自然条件和资金 状况,其建设周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甚至十几年,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还要涉及相当数 量的人和机构,因此,对一些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细致的统筹安排是必不可少的, 其组织模型如图1.11所示
·10· 房屋建筑学 ·10· 为方便研究一般还采取下列的方法分类: 1. 按建筑物主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分类 (1) 木结构建筑。 (2) 砖木结构建筑。 (3) 砖混结构建筑。 (4)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5) 钢结构建筑。 2. 按结构形式分类 (1) 砌体结构建筑。 (2) 框架结构建筑。 (3) 特种结构建筑。 3. 按建筑物层数分类 对于公共建筑:按高度区分,高度超过24m 的为高层建筑,低于24m 的为单层或多层建筑。 对于居住建筑:1~3 层为低层;4~6 层为多层;7~9 层为中高层;10 层及以上为高 层。另外人们把 10~12 层的高层住宅称为小高层,通常采取一梯 2~3 户的多层住宅布局 形式,其安全疏散要求较高层略低,也更有利于套型的布置。 无论是居住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其高度超过 100m 时均为超高层建筑,其安全设备、设 施配置要求要严格得多。 1.3.2 建筑的等级 建筑物的等级主要从耐久性能、耐火性能及使用重要性三方面进行等级划分。 (1) 一级耐久年限:100 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2) 二级耐久年限:50~100 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3) 三级耐久年限:25~50 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4) 四级耐久年限:15 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1.4 建筑物的营造程序 1.4.1 工程项目的组织模型 建筑物从立项、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是一个涉及到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材 料、设备供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视建筑物的规模、复杂程度及自然条件和资金 状况,其建设周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甚至十几年,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还要涉及相当数 量的人和机构,因此,对一些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细致的统筹安排是必不可少的, 其组织模型如图 1.11 所示
第1章绪论 照明设计师 A业、d 丌AR R 城叫 A 图1.11大型工程项目的简化组织模型 142建设程序 国际上通行的建设程序可分为常规程序与非常规程序两大类。常规的建设程序已流行 百余年,其间虽有变化,但其基本模式没变。它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的三边关系为基 础,基本的程序是:设计→发包→营造。 非常规建设程序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常规程序的延伸,仍 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的三边关系为基础,但设计与施工可以适当地交叉。 1.我国基本的建设程序 在我国长期实行国家的指令性建设计划,设计人员所承担的仅是单纯的专业设计工作 对项目的全程参与较少,目前我国基本的建设程序是 (1)提出项目建议书:提出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 (2)编制可行性报告: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论 证和多方案比较。 (3)进行项目评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社会、经济、环保等方面 的效益评估 (4)编制设计文件:按要求进行设计,编制设计文件。 (5)施工前准备: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征地、拆迁、平整场地、组织材料
第 1 章 绪论 ·11· ·11· 图 1.11 大型工程项目的简化组织模型 1.4.2 建设程序 国际上通行的建设程序可分为常规程序与非常规程序两大类。常规的建设程序已流行 百余年,其间虽有变化,但其基本模式没变。它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的三边关系为基 础,基本的程序是:设计→发包→营造。 非常规建设程序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常规程序的延伸,仍 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的三边关系为基础,但设计与施工可以适当地交叉。 1. 我国基本的建设程序 在我国长期实行国家的指令性建设计划,设计人员所承担的仅是单纯的专业设计工作, 对项目的全程参与较少,目前我国基本的建设程序是: (1) 提出项目建议书:提出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 (2) 编制可行性报告: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论 证和多方案比较。 (3) 进行项目评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社会、经济、环保等方面 的效益评估。 (4) 编制设计文件:按要求进行设计,编制设计文件。 (5) 施工前准备: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征地、拆迁、平整场地、组织材料
房屋建筑学 设备、施工招标等。 (6)组织施工:进行项目建设施工 (7)验收、使用:进行项目验收,投入使用。 2.国外的常规建设程序 1)英国 (1)立项: 一拟订总的要求。作出工作计划 成立筹建机构,聘用建筑师。 (2)可行性研究 —研究用户需要,场地条件等,向业主提出评价意见及有关建议,以确保项目的 实用性、经济性及技术可靠性 由业主组织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进行这方面工作。 (3)设计大纲 进一步研究用户需要及有关的经济问题,提出总的方案 由业主组织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进行这方面工作。 (4)方案设计 由建筑师提出总体、外观、构造、施工、概算等的全面设计,各咨询师提出本 专业的初步设计 (5)详细设计 由建筑师组织各专业咨询师对全部设计及预算作出最后决定 (6)生产信息 ——由建筑师组织各专业咨询师编制施工所需要的图纸、说明及项目进度表等施 工文件 (7)施工总表 由建筑师组织各专业咨询师编制工程招标所需要的工程量表及招标文件 (8)招标。 (9)合同 一项目计划。 (10)合同 施工 (11)合同 竣工验收及工程反馈。 2)美国 (1)设计前期工作 —拟订空间及流通规划,调査现有设施,进行市场及可行性研究,进行工程估算 及编制建设进度表,提出任务或建设纲领。 (2)场地设计: ——对建设场地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场址选择
·12· 房屋建筑学 ·12· 设备、施工招标等。 (6) 组织施工:进行项目建设施工。 (7) 验收、使用:进行项目验收,投入使用。 2. 国外的常规建设程序 1) 英国 (1) 立项: ——拟订总的要求。作出工作计划; ——成立筹建机构,聘用建筑师。 (2) 可行性研究: ——研究用户需要,场地条件等,向业主提出评价意见及有关建议,以确保项目的 实用性、经济性及技术可靠性; ——由业主组织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进行这方面工作。 (3) 设计大纲: ——进一步研究用户需要及有关的经济问题,提出总的方案; ——由业主组织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进行这方面工作。 (4) 方案设计: ——由建筑师提出总体、外观、构造、施工、概算等的全面设计,各咨询师提出本 专业的初步设计。 (5) 详细设计: ——由建筑师组织各专业咨询师对全部设计及预算作出最后决定。 (6) 生产信息: ——由建筑师组织各专业咨询师编制施工所需要的图纸、说明及项目进度表等施 工文件。 (7) 施工总表: ——由建筑师组织各专业咨询师编制工程招标所需要的工程量表及招标文件。 (8) 招标。 (9) 合同: ——项目计划。 (10) 合同: ——施工。 (11) 合同: ——竣工验收及工程反馈。 2) 美国 (1) 设计前期工作: ——拟订空间及流通规划,调查现有设施,进行市场及可行性研究,进行工程估算 及编制建设进度表,提出任务或建设纲领。 (2) 场地设计: ——对建设场地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场址选择
第1章绪论 (3)方案设计 由建筑师提出总体、外观、构造、施工、概算等的全面设计,各咨询师提出本 专业的初步设计 (4)设计发展 由建筑师组织各专业咨询师对全部设计及预算作出最后决定。 (5)施工文件: -设计与施工合同文件。 (6)招标 招标过程及文件。 (7)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管理服务 (8)工程后期工作: ·编制维修、操作计划,工程启用及工程后评价。 1.5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51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等几部分。建筑设计的依据文 件有 (1)主管部门有关建设任务的使用要求、建筑面积、单方造价和总投资的批文,以及 国家有关部、委或各省、市、地区规定的有关设计定额和指标。 (2)工程设计任务书:由建设单位根据使用要求,提出各个房间的用途、面积大小以 及其他的一些要求,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面积、建筑标准等都必须和主管部门的批文相 (3)城建部门同意设计的批文:内容包括用地范围(常用红线划定),以及有关规划、环 境等城镇建设对拟建房屋的要求: (4)委托设计工程项目表:建设单位根据有关批文向设计单位正式办理委托设计的手 续。规模较大的工程还常采用投标方式,委托得标单位进行设计。 设计人员根据上述有关文件,通过调査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 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 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建筑图纸,编写主要设计意图的说明书,其他工种也 相应设计并绘制各类图纸,编制各工种的计算书、说明书以及概算和预算书。这整套设计 图纸和文件便成为房屋施工的依据。 1.52建筑设计的程序和设计阶段 由于建造房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影响房屋设计和建造的因素又很多, 因此必须在施工前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划分必要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这 对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多快好省地设计和建造房屋是极为重要的
第 1 章 绪论 ·13· ·13· (3) 方案设计: ——由建筑师提出总体、外观、构造、施工、概算等的全面设计,各咨询师提出本 专业的初步设计。 (4) 设计发展: ——由建筑师组织各专业咨询师对全部设计及预算作出最后决定。 (5) 施工文件: ——设计与施工合同文件。 (6) 招标: ——招标过程及文件。 (7) 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管理服务。 (8) 工程后期工作: ——编制维修、操作计划,工程启用及工程后评价。 1.5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5.1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等几部分。建筑设计的依据文 件有: (1) 主管部门有关建设任务的使用要求、建筑面积、单方造价和总投资的批文,以及 国家有关部、委或各省、市、地区规定的有关设计定额和指标。 (2) 工程设计任务书:由建设单位根据使用要求,提出各个房间的用途、面积大小以 及其他的一些要求,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面积、建筑标准等都必须和主管部门的批文相 符合。 (3) 城建部门同意设计的批文:内容包括用地范围(常用红线划定),以及有关规划、环 境等城镇建设对拟建房屋的要求; (4) 委托设计工程项目表:建设单位根据有关批文向设计单位正式办理委托设计的手 续。规模较大的工程还常采用投标方式,委托得标单位进行设计。 设计人员根据上述有关文件,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 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 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建筑图纸,编写主要设计意图的说明书,其他工种也 相应设计并绘制各类图纸,编制各工种的计算书、说明书以及概算和预算书。这整套设计 图纸和文件便成为房屋施工的依据。 1.5.2 建筑设计的程序和设计阶段 由于建造房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影响房屋设计和建造的因素又很多, 因此必须在施工前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划分必要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这 对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多快好省地设计和建造房屋是极为重要的
房屋建筑学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落实设计任务 建设单位必须具有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批文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同意设计的批 文后,方可向建筑设计部门办理委托设计手续。 主管部门的批文是指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提出的拟建报告和计划任务 书的一个批准文件。该批文表明该项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建设计划,文件中应包括工程建设 项目的性质、内容、用途、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建筑标准(每m2造价)及建筑物使用期限 等内容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批文是经城镇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工程项目用地的批复文件 该文件包括基地范围、地形图及指定用地范围(常称“红线”),该地段周围道路等规划要 求以及城镇建设对该建筑设计的要求(如建筑高度)等内容。 2)熟悉计划任务书 具体着手设计前,首先需要熟悉计划任务书,以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计划任务 书的内容一般有 (1)建设项目总的要求和建造目的的说明。 (2)建筑物的具体使用要求、建筑面积以及各类用途房间之间的面积分配。 (3)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 (4)建设基地范围、大小,周围原有建筑、道路、地段环境的描述,并附有地形测量图。 (5)供电、供水、采暖、空调等设备方面的要求,并附有水源、电源接用许可文件。 (6)设计期限和项目的建设进程要求。 设计人员必须认真熟悉计划任务书,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建筑标准、用地范围、 面积指标等有关限额。必要时,也可对任务书中的一些内容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但须征 得建设单位的同意,涉及用地、造价、使用面积的问题,还须经城市规划部门或主管部门 批准。 3)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通常建设单位提出的计划任务,主要是从使用要求、建设规模、造价和建设进度方面 考虑的,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还需要收集有关的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并在设计前做好调 查研究工作 有关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的内容有 (1)气象资料,即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以及冻土深度等。 (2)场地地形及地质水文资料,即场地地形标高,土壤种类及承载力、地下水位以及 地震烈度等。 (3)水电等设备管线资料,即基地地下的给水、排水、电缆等管线布置,基地上的架 空线等供电线路情况。 (4)设计规范的要求及有关定额指标,例如学校教室的面积定额,学生宿舍的面积定 额,以及建筑用地、用材等指标。 4)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认真调查同类已有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 对所设计的建筑有一定了解
·14· 房屋建筑学 ·14· 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 落实设计任务 建设单位必须具有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批文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同意设计的批 文后,方可向建筑设计部门办理委托设计手续。 主管部门的批文是指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提出的拟建报告和计划任务 书的一个批准文件。该批文表明该项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建设计划,文件中应包括工程建设 项目的性质、内容、用途、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建筑标准(每 m 2 造价)及建筑物使用期限 等内容。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批文是经城镇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工程项目用地的批复文件。 该文件包括基地范围、地形图及指定用地范围(常称“红线”),该地段周围道路等规划要 求以及城镇建设对该建筑设计的要求(如建筑高度)等内容。 2) 熟悉计划任务书 具体着手设计前,首先需要熟悉计划任务书,以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计划任务 书的内容一般有: (1) 建设项目总的要求和建造目的的说明。 (2) 建筑物的具体使用要求、建筑面积以及各类用途房间之间的面积分配。 (3) 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 (4) 建设基地范围、大小,周围原有建筑、道路、地段环境的描述,并附有地形测量图。 (5) 供电、供水、采暖、空调等设备方面的要求,并附有水源、电源接用许可文件。 (6) 设计期限和项目的建设进程要求。 设计人员必须认真熟悉计划任务书,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建筑标准、用地范围、 面积指标等有关限额。必要时,也可对任务书中的一些内容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但须征 得建设单位的同意,涉及用地、造价、使用面积的问题,还须经城市规划部门或主管部门 批准。 3) 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通常建设单位提出的计划任务,主要是从使用要求、建设规模、造价和建设进度方面 考虑的,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还需要收集有关的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并在设计前做好调 查研究工作。 有关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的内容有: (1) 气象资料,即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以及冻土深度等。 (2) 场地地形及地质水文资料,即场地地形标高,土壤种类及承载力、地下水位以及 地震烈度等。 (3) 水电等设备管线资料,即基地地下的给水、排水、电缆等管线布置,基地上的架 空线等供电线路情况。 (4) 设计规范的要求及有关定额指标,例如学校教室的面积定额,学生宿舍的面积定 额,以及建筑用地、用材等指标。 4) 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1) 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认真调查同类已有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 对所设计的建筑有一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