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掌提动脉韧带,主动脉的行径和分部,主动脉弓三大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行径 和主要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位置和分支,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腹腔干的主要分支:静脉角,上腔静脉,颈外静脉,上 肢的浅静脉,奇静脉,下肢的浅静脉,下腔静脉的行程,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收集范围、特点及属支,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 静脉系间的主要吻合路径:胸导管的起止、行径、收纳的淋巴干和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 2. 熟悉肺动脉干的行程和分支,颈总动脉的行径和分支,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主要分支,腹主动脉成对脏支,肠系膜 上、下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支,酪总动脉的位置和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整外动脉的位置,股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 支,胭动脉和胫后动脉的主要分支,各局部的动脉主干,可触及的动脉搏动点:静脉在结构和配布上的特点,肺循环的静脉,头臂 静脉,颈内静脉的行径,危险三角,盆部静脉的回流,下腔静脉的属支:淋巴系统、淋巴管道的组成,9条淋巴干的名称,局部淋 巴结,脾的位置和形态。 3. 了解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胸主动脉分支,腹主动脉的壁支,髂内动脉的壁支和脏支,髂外动脉的分支:颈内静脉的 属支,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椎静脉丛,酪内静脉的属支:头部淋巴结的组成,颈部淋巴结,腋淋巴结的分组和引流。 2.教学重难点: 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3. 心的位置、外形和心腔的形态结构。 4. 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 5.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6. 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 7. 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部。 8. 颈总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9. 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10. 上、下肢的动脉主干。 11.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和注入部位。 12. 上、下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 13. 肝门静脉的组成。 14.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的组成。 15. 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起始、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16. 脾的位置和形态。 3.教学内容: (一)循环系统总论
1. 掌握动脉韧带,主动脉的行径和分部,主动脉弓三大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行径 和主要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位置和分支,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腹腔干的主要分支;静脉角,上腔静脉,颈外静脉,上 肢的浅静脉,奇静脉,下肢的浅静脉,下腔静脉的行程,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收集范围、特点及属支,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 静脉系间的主要吻合路径;胸导管的起止、行径、收纳的淋巴干和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 2. 熟悉肺动脉干的行程和分支,颈总动脉的行径和分支,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主要分支,腹主动脉成对脏支,肠系膜 上、下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支,髂总动脉的位置和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髂外动脉的位置,股动脉的行径和主要分 支,腘动脉和胫后动脉的主要分支,各局部的动脉主干,可触及的动脉搏动点;静脉在结构和配布上的特点,肺循环的静脉,头臂 静脉,颈内静脉的行径,危险三角,盆部静脉的回流,下腔静脉的属支;淋巴系统、淋巴管道的组成,9 条淋巴干的名称,局部淋 巴结,脾的位置和形态。 3. 了解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胸主动脉分支,腹主动脉的壁支,髂内动脉的壁支和脏支,髂外动脉的分支;颈内静脉的 属支,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椎静脉丛,髂内静脉的属支;头部淋巴结的组成,颈部淋巴结,腋淋巴结的分组和引流。 2.教学重难点: 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3. 心的位置、外形和心腔的形态结构。 4. 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 5.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6. 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 7. 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部。 8. 颈总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9. 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10. 上、下肢的动脉主干。 11.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和注入部位。 12. 上、下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 13. 肝门静脉的组成。 14.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的组成。 15. 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起始、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16. 脾的位置和形态。 3.教学内容: (一)循环系统总论
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 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心 1. 心的位置、外形、构造。 2. 心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3. 心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结间束、房室束、传导系的变异。 4. 心的血管:动脉、静脉。 (三)动脉 1. 肺循环的动脉。 2. 体循环的动脉:主动脉、头颈部的动脉、上肢的动脉、胸部的动脉、腹部的动脉、盆部的动脉、下肢的动脉。 (四)静脉 1. 上腔静脉系:头颈部的静脉、上肢的静脉、胸部的静脉。 2. 下腔静脉系:下肢的静脉、盆部的静脉、腹部的静脉。 3. 门脉系 (五)淋巴系统 一、淋巴系统概述。 二、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三、淋巴结。 四、脾和胸腺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第四篇感觉器 视器 1.教学目标: 1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分部及其结构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房水的产生及循环路径,泪器的组成,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 2. 熟悉眼副器的组成,眼睑,结膜,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止及分支。 3. 了解感受器的概念及其分类,眼轴、视轴,眼的血管
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 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心 1. 心的位置、外形、构造。 2. 心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3. 心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结间束、房室束、传导系的变异。 4. 心的血管:动脉、静脉。 (三)动脉 1. 肺循环的动脉。 2. 体循环的动脉:主动脉、头颈部的动脉、上肢的动脉、胸部的动脉、腹部的动脉、盆部的动脉、下肢的动脉。 (四)静脉 1. 上腔静脉系:头颈部的静脉、上肢的静脉、胸部的静脉。 2. 下腔静脉系:下肢的静脉、盆部的静脉、腹部的静脉。 3. 门脉系 (五)淋巴系统 一、淋巴系统概述。 二、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三、淋巴结。 四、脾和胸腺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第四篇 感觉器 视器 1.教学目标: 1.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分部及其结构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房水的产生及循环路径,泪器的组成,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 2. 熟悉眼副器的组成,眼睑,结膜,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止及分支。 3. 了解感受器的概念及其分类,眼轴、视轴,眼的血管
2.教学重难点: 1. 眼球壁的组成、各层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2. 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和功能。 3. 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4. 泪器的组成。 5. 眼球外肌的作用 3.教学内容: (一)眼球 一、眼球壁: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二、眼球的内容物:房水、品状体、玻璃体。 (二)眼副器 眼脸、结膜、泪器、眼球外肌。 4.教学方法: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 前庭蜗器 1.教学目标: 1. 掌握鼓室壁的组成及各壁的结构特点,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位觉器和听觉器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2. 熟悉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分部,前庭蜗器的分部,外耳道和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特点,听小骨的组成,咽鼓管,骨半规管,蜗 螺旋管的分部,蜗管壁的构成,声音的空气传导途径。 3. 了解运动听小骨的肌,前庭,声音的骨传导,内耳道。 2.教学重难点: 1. 外耳道的分部。 2. 鼓膜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3. 鼓室的位置及六个壁的形态结构。 4. 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及形态结构。 3.教学内容: (一)外耳
2.教学重难点: 1. 眼球壁的组成、各层的分部和形态结构。 2. 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和功能。 3. 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4. 泪器的组成。 5. 眼球外肌的作用 3.教学内容: (一)眼球 一、眼球壁: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二、眼球的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二)眼副器 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 4.教学方法: 授课法和体验教学 5.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 前庭蜗器 1.教学目标: 1. 掌握鼓室壁的组成及各壁的结构特点,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位觉器和听觉器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2. 熟悉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分部,前庭蜗器的分部,外耳道和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特点,听小骨的组成,咽鼓管,骨半规管,蜗 螺旋管的分部,蜗管壁的构成,声音的空气传导途径。 3. 了解运动听小骨的肌,前庭,声音的骨传导,内耳道。 2.教学重难点: 1. 外耳道的分部。 2. 鼓膜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3. 鼓室的位置及六个壁的形态结构。 4. 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及形态结构。 3.教学内容: (一)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