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 君大黄 1.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 2.生用并后下,其气更锐 3.活血行瘀,有利于推陈致新 臣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 硝黄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 佐厚朴 行气宽肠,下滞消满 枳实 下气除痞散结 煎法:先煎枳朴,后下大黄,冲服芒硝
君 大黄 1. 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 2. 生用并后下,其气更锐 3. 活血行瘀,有利于推陈致新 臣 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 硝黄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 佐 厚朴 行气宽肠,下滞消满 枳实 下气除痞散结 煎法:先煎枳朴,后下大黄,冲服芒硝 方解:
三承气汤比较简表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药味 黄四两,硝三合,朴八 黄四两,朴二两,枳 黄四两,硝半升,炙 两,枳五枚 三枚 草二两 煎法 先煎枳朴,后下大黄, 同煎大黄、炙草,冲 冲服芒硝 三味同煎 服芒硝 功用 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缓下热结 主治证 阳明腑实重证 阳明腑实轻证 阳明胃肠燥热 应用指征 痞满燥实 痞满实 燥实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药味 黄四两,硝三合,朴八 两,枳五枚 黄四两,朴二两,枳 三枚 黄四两,硝半升,炙 草二两 煎法 先煎枳朴,后下大黄, 冲服芒硝 三味同煎 同煎大黄、炙草,冲 服芒硝 功用 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缓下热结 主治证 阳明腑实重证 阳明腑实轻证 阳明胃肠燥热 应用指征 痞满燥实 痞满实 燥实 三承气汤比较简表
运用: 1.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脉 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孕妇等,均应慎 用。 2.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 以滋阴润燥。 3.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 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 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运用: 1.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脉 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孕妇等,均应慎 用。 2.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 以滋阴润燥。 3.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 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 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大陷胸汤 主要症状: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 便秘结,日晡潮热,或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 辨证分析: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 “夫胸中者,太阳之都会,宗气之 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有形之邪 所主,故名气海。太阳为诸阳主气, 气为水母,气清则水精四布,气热则 脉沉紧,按之有力 阻滞胸膈脘腹 水浊而壅瘀矣。” 日晡潮热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热入阳明 大便秘结 短气烦躁 1.热伤津液 舌上燥而渴 2.气机阻滞,津液不布 病机: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水热互结
主要症状: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 便秘结,日晡潮热,或短气烦躁,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 大 陷 胸 汤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 或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脉沉紧,按之有力 辨证分析: 有形之邪 阻滞胸膈脘腹 日晡潮热 大便秘结 短气烦躁 舌上燥而渴 -- 热入阳明 1. 热伤津液 2. 气机阻滞,津液不布 “夫胸中者,太阳之都会,宗气之 所主,故名气海。太阳为诸阳主气, 气为水母,气清则水精四布,气热则 水浊而壅瘀矣。”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病机:太阳病误下,邪热内陷,水热互结
方证:大结胸证 立法:泻热逐水 方解: 君甘遂 泻热散结,峻下逐水; “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 臣大黄 泻胸腹之热,通利二便 芒硝 泻热通滞,润燥软坚
方解: 君 甘遂 泻热散结,峻下逐水; “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 臣 大黄 泻胸腹之热,通利二便 芒硝 泻热通滞,润燥软坚 立法:泻热逐水 方证:大结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