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普高试卷 2015一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 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 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 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 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 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 ②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 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 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 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 靠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 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 代相传而不变。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 ③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闪烁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整体文化的个 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民 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动“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 去”,走上世界舞台,走进世界文化史册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要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性文化博弈中的话语权,就 必须站在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推动最有民间性的文化进入国际通行的文化表达系统,从而 影响人类的文明史。 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是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浮现出来的。国民的文化心理是从世 代相沿的社会风俗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积淀所形成的。所以,王安石说:“风俗之变 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对于青少年来说,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其他 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乎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身份的确立,关乎我们是否拥有 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优秀的民间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 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 下列对“民间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的承载体,是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 展的内在动力的维系者。 B.民间文化能够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是因为它融 入了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 C.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品格智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 的态度,也都取决于我们民间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
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普高试卷 2015 — 2016 学年第 一 学期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 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 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 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 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 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 ②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 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 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 文化认同。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 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 靠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 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 代相传而不变。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 ③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闪烁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整体文化的个 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民 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动“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 去”,走上世界舞台,走进世界文化史册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要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性文化博弈中的话语权,就 必须站在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推动最有民间性的文化进入国际通行的文化表达系统,从而 影响人类的文明史。 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是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浮现出来的。国民的文化心理是从世 代相沿的社会风俗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积淀所形成的。所以,王安石说:“风俗之变, 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对于青少年来说,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其他 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乎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身份的确立,关乎我们是否拥有一 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优秀的民间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 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 1.下列对“民间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的承载体,是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 展的内在动力的维系者。 B.民间文化能够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是因为它融 入了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 C.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品格智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 的态度,也都取决于我们民间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
D.随着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文化秩序的严重破坏,民心就会涣散,民间文化也就会迷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是对本国民间文化存在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认识在一段 时期内严重影响文化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B.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长期落后挨打,虽历经艰难,却不离不散,靠的是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而不是依靠经济和军事的力量。 C.孕育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春节,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能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使全球华人聚 在一起,这足以证明民间文化的强大的凝聚力。 D.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它是中华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将本民族最有民间性的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提升本民 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的必要途径。 B.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民间 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C.作者引用苏轼的话意在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根植于优秀的民间文化,弘扬民间文 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D.“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最主要行动,它有利于 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 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 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 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 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 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 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 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 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 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 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 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 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 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 B.士卒次舍次:按次序 C.士卒暴露于境暴露:日晒夜露 D.身自拊循之拊循:抚慰安抚
D.随着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文化秩序的严重破坏,民心就会涣散,民间文化也就会迷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是对本国民间文化存在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认识在一段 时期内严重影响文化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B.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长期落后挨打,虽历经艰难,却不离不散,靠的是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而不是依靠经济和军事的力量。 C.孕育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春节,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能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使全球华人聚 在一起,这足以证明民间文化的强大的凝聚力。 D.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它是中华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将本民族最有民间性的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提升本民 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的必要途径。 B.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民间 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C.作者引用苏轼的话意在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根植于优秀的民间文化,弘扬民间文 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D.“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最主要行动,它有利于 提 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 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 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 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 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 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 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 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 “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 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 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 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 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 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 亡封内故境而引兵 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徇:示众 B.士卒次舍 次:按次序 C.士卒暴露于境 暴露:日晒夜露 D.身自拊循之 拊循:抚慰安抚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3分)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④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 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④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 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D.穰苴岀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 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5分) 译文 (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更漏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8、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9、词下阕写闺房情思,所有的情感凝集在哪两个字上?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5)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其二)》)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灵魂远去的村庄 陈柳金 祖父驾鹤西游那晩,我在灵前三跪九拜,突然一只桃子掉下来,不偏不倚砸中我的 脑袋,头上隆起一个“桃子”。家人疑惑,莫非我在祖父生前得罪了他? 属猴的祖父有八个儿子,希望有谁能走出山旮旯,但个个都是恋山的主。祖父说,龙 生龙,凤生凤,老猴生儿钻山洞。我生肖属马,马踏天下,日行千里。祖父便把希冀转移到 了我身上。弥留之际,祖父紧抓住我的手,气若游丝:“你不走出去,我死不瞑目!”那 刻,我泪流满面。在属猴的祖父灵位前摆上桃子,心里一万遍地默念“我要走出大山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 )(3 分)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④争奋出为之赴战。晋 师闻之,为罢去 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 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 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5 分) 译文: (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5 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11 分) 更 漏 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8、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 分) 9、词下阕写闺房情思,所有的情感凝集在哪两个字上?请简要分析。(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5)未老莫还乡, 。( 韦庄《菩萨蛮(其二)》) (6)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 灵魂远去的村庄 陈柳金 祖父驾鹤西游那晚,我在灵前三跪九拜,突然一只桃子掉下来,不偏不倚砸中我的 脑袋,头上隆起一个“桃子”。家人疑惑,莫非我在祖父生前得罪了他? 属猴的祖父有八个儿子,希望有谁能走出山旮旯,但个个都是恋山的主。祖父说,龙 生龙,凤生凤,老猴生儿钻山洞。我生肖属马,马踏天下,日行千里。祖父便把希冀转移到 了我身上。弥留之际,祖父紧抓住我的手,气若游丝:“你不走出去,我死不瞑目!”那一 刻,我泪流满面。在属猴的祖父灵位前摆上桃子,心里一万遍地默念“我要走出大山
按祖父的遗愿,葬他于村郭的高山之上。我想,祖父还是很留恋人间烟火的,他可以 看到村庄的朝霞夕烟,听到牛羊的长哞欢唱,望到江上的轻舟白帆。更重要的是,他还有 个愿景留在了人间。他站在高山之巅,是想有一天看着我走出大山! 于是,一匹马朝着高山昂首嘶鸣,顿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烈马绝尘,踏破万里关 山—一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市水利局的资料员考试,以赤骥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一条血 路,最终一举夺魁,成为了一匹城市中的千里马 离开老家那天,祖母用柴火在家烧菜,父亲摇着木船载我飘过凌江。家里的炊烟仿佛 架起了一座天桥,一直通向祖父的坟墓。我想是祖父知道我要来报喜了,专为我搭了这烟桥 顺着桥的方向来到山腰,在父亲的桃园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正想离开时,瞥见好几 人在风中白袂飘飘,我猛一惊。父亲说,那是看护园子的稻草人,一个大男人还怕没灵魂的 人么?我定了神,把头上的红草帽扣在了一个稻草人头上,嘿,白衣红帽,精神着呢!我拍 了拍它,老伙计,替我好好看护园子,下次回来赏你! 把桃子等供品在祖父坟前一应摆上,点了香烛,鞠了大躬。我气宇轩昂地把喜讯告诉 了祖父,渴望他用桃子再砸一下我的脑袋。但是没有,祖父心疼都还来不及呢。 回到家,品尝着祖母亲手做的梅菜扣肉、酿豆腐、醋溜鱼和客家黄酒,那个味儿美的 啊,至今还垂涎三尺。可惜,这是我在老家吃的最后一顿客家美食了。 我到市水利局上班后,被安排到下属的移民办写材料。不久市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对我市的凌江水库进行加固扩容,须迁移上游的部分居民。我们村是上游地势最低的 个村,被定为全村迁移。尽管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但谁敢跟龙王爷掰胳膊? 移民工作很快就开锣了,我忙成了转陀螺,根本抽不出身回老家。仅一年多时间 全村就迁移到了凌江水库之畔。回到按城镇标准建设的移民村,水泥硬底化路面把家家户户 的房子切割成一排排“豆腐块”,全没了过去那种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和闲适。村民 也不再有土地,五谷蔬果都是从街上现买的,失却了泥土的芳香。吃着祖母用煤气煮的客家 菜,再也品不出当年的滋味。 清明时节,我们精心准备了祭品,跋山涉水回到了原来的村庄。哪里还有村庄的影子 呢,湖波浩淼,一片泽国,在低处的房屋都成了水底龙宫,只有高处的几座房子还在临水照 花,显出无限落寞的怨妇神态来。 再看我的祖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面。我的童年记忆一下子淹去了大半。在那个 老宅里,我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闻鸡起舞,曾经听着祖父无教次“走岀大山”的絮叨 吃着祖母用柴火烧的饭菜……还有,在这村庄里,曾经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缭绕、渔 歌唱晩。而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片记忆化作无情水域· 你看,那边怎么浮着人?”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到远处一个个人头在浮动,我 脸色煞白。父亲忽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呢,那是村民以前用来看护菜园的稻草人! 便想起了那些守护自家桃园的稻草人。举目望去,几个白袂飘飘的稻草人仍忠实地守 候着,竟然还看见了那个戴红草帽的老伙计,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精神劲儿,耷拉着脑袋,像 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眼前的凌江在怒吼咆哮,掀起滔天浊浪。要过江去祖父坟 前祭拜,断然是不可能了。便在江边的一棵桃树下摆了供品,父亲隔江髙喊—一爹啊,吉日 良辰,天朗气清,恭备三牲,祭奠尔魂。伏惟兮尚飨! 点了香烛,烧起纸钱,曾经村庄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渔米飘香瞬间灰飞烟灭。我 心情沉重地屈膝下跪,忽然树上掉下一只桃子,嘭一声砸到了我的脑袋,头上长起一个“桃” 家人疑惑地看我,我真想一个猛子扎进凌江…… 晚上,我喝得酩酊大醉。梦见祖父指着一戴红草帽的稻草人大声呵斥:你走出了山旮 旯,怎么还把全村人都带走了呢!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按祖父的遗愿,葬他于村郭的高山之上。我想,祖父还是很留恋人间烟火的,他可以 看到村庄的朝霞夕烟,听到牛羊的长哞欢唱,望到江上的轻舟白帆。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 个愿景留在了人间。他站在高山之巅,是想有一天看着我走出大山! 于是,一匹马朝着高山昂首嘶鸣,顿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烈马绝尘,踏破万里关 山——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市水利局的资料员考试,以赤骥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一条血 路,最终一举夺魁,成为了一匹城市中的千里马。 离开老家那天,祖母用柴火在家烧菜,父亲摇着木船载我飘过凌江。家里的炊烟仿佛 架起了一座天桥,一直通向祖父的坟墓。我想是祖父知道我要来报喜了,专为我搭了这烟桥。 顺着桥的方向来到山腰,在父亲的桃园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正想离开时,瞥见好几 人在风中白袂飘飘,我猛一惊。父亲说,那是看护园子的稻草人,一个大男人还怕没灵魂的 人么?我定了神,把头上的红草帽扣在了一个稻草人头上,嘿,白衣红帽,精神着呢!我拍 了拍它,老伙计,替我好好看护园子,下次回来赏你! 把桃子等供品在祖父坟前一应摆上,点了香烛,鞠了大躬。我气宇轩昂地把喜讯告诉 了祖父,渴望他用桃子再砸一下我的脑袋。但是没有,祖父心疼都还来不及呢。 回到家,品尝着祖母亲手做的梅菜扣肉、酿豆腐、醋溜鱼和客家黄酒,那个味儿美的 啊,至今还垂涎三尺。可惜,这是我在老家吃的最后一顿客家美食了。 我到市水利局上班后,被安排到下属的移民办写材料。不久市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对我市的凌江水库进行加固扩容,须迁移上游的部分居民。我们村是上游地势最低的一 个村,被定为全村迁移。尽管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但谁敢跟龙王爷掰胳膊? 移民工作很快就开锣了,我忙成了转陀螺 ,根本抽不出身回老家。仅一年多时间, 全村就迁移到了凌江水库之畔。回到按城镇标准建设的移民村,水泥硬底化路面把家家户户 的房子切割成一排排“豆腐块”,全没了过去那种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和闲适。村民 也不再有土地,五谷蔬果都是从街上现买的,失却了泥土的芳香。吃着祖母用煤气煮的客家 菜,再也品不出当年的滋味。 清明时节,我们精心准备了祭品,跋山涉水回到了原来的村庄。哪里还有村庄的影子 呢,湖波浩淼,一片泽国,在低处的房屋 都成了水底龙宫,只有高处的几座房子还在临水照 花,显出无限落寞的怨妇神态来。 再看我的祖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面。我的童年记忆一下子淹去了大半。在那个 老宅里,我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闻鸡起舞,曾经听着祖父无数次“走出大山”的絮叨, 吃着祖母用柴火烧的饭菜……还有,在这村庄里,曾经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缭绕、渔 歌唱晚。而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片记忆化作无情水域…… “你看,那边怎么浮着人?”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到远处一个个人头在浮动,我 脸色煞白。父亲忽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呢,那是村民以前用来看护菜园的稻草人! 便想起了那些守护自家桃园的稻草人。举目望去,几个白袂飘飘的稻草人仍忠实地守 候着,竟然还看见了那个戴红草帽的老伙计,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精神劲儿,耷拉着脑袋,像 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眼前的凌江在怒吼咆哮,掀起滔天浊浪。要过江去祖父坟 前祭拜,断然是不可能了。便在江边的一棵桃树下摆了供品,父亲隔江高喊——爹啊,吉日 良辰,天朗气清,恭备三牲,祭奠尔魂。伏惟兮尚飨! 点了香烛,烧起纸钱,曾经村庄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渔米飘香瞬间灰飞烟灭。我 心情沉重地屈膝下跪,忽然树上掉下一只桃子,嘭一声砸到了我的脑袋,头上长起一个“桃”。 家人疑惑地看我,我真想一个猛子扎进凌江…… 晚上,我喝得酩酊大醉。梦见祖父指着一戴红草帽的稻草人大声呵斥:你走出了山旮 旯,怎么还把全村人都带走了呢! (选自《2011 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这篇小说以朴实、自然的笔触,重点描写了“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巧妙地表达 了作品深刻的内在意蕴。 B.作者写“我”无法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是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下,如火如 荼的城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正在失去其生活的本来面目。 C.小说结尾写“我”作了一个梦,祖父责备了“我”,实际上体现了“我”因为不能给祖父 上坟,不能尽孝心的一种愧疚之情。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如把造乡运动比喻成来势汹猛的湖水;将水泥路面切割 出的“豆腐块”的死板和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闲适对比等。 E.小说的谋篇布局,看似随手拈来,随意铺展,实则步步为营,匠心独运。语言沉稳老练, 不动声色,却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2)小说中的“稻草人”具有怎样的含意?作者反复写它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在开篇和结尾处都写到了桃子掉下来砸中了“我”的脑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标题叫“灵魂远去的村庄”,你是如何看待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变成城市这一问题 的?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进行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 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 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 和父母[注]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 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 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 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 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 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 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梁先 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 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 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 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 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江水 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 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 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岀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 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 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 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A.这篇小说以朴实、自然的笔触,重点描写了“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巧妙地表达 了作品深刻的内在意蕴。 B.作者写“我”无法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是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下,如火如 荼的城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正在失去其生活的本来面目。 C.小说结尾写“我”作了一个梦,祖父责备了“我”,实际上体现了“我”因为不能给祖父 上坟,不能尽孝心的一种愧疚之情。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如把造乡运动比喻成来势汹猛的湖水;将水泥路面切割 出的“豆腐块”的死板和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闲适对比等。 E.小说的谋篇布局,看似随手拈来,随意铺展,实则步步为营,匠心独运。语言沉稳老练, 不动声色,却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2)小说中的“稻草人”具有怎样的含意?作者反复写它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小说在开篇和结尾处都写到了桃子掉下来砸中了“我”的脑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6 分) 答: (4)小说标题叫“灵魂远去的村庄”,你是如何看待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变成城市这一问题 的?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进行分析。(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 1993 年成立以来,“自然之 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 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 和父母[注]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 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 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 70 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 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 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 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 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梁先 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20 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 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 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 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 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 “江水 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 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 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 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 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 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