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诱变育种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依据、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物理诱变 第三节化学诱变 第四节诱变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第十一章 诱变育种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依据、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 物理诱变 第三节 化学诱变 第四节 诱变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诱变育种( 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是利 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发生变异,再通过选 择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始于1927年,Muer和 Stadler先后 报道了射线能导致生物发生突变。1942年德 国的 Freisieben和Lein首先利用诱变的方法在 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取得突破。40年代后期 进入原子时代,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推动了诱 变育种的发展,在美国、意大利、法国、前 苏联、荷兰和日本先后建立了6C0y射线或 中子的核研究中心,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研 究工作,特别是在亚洲育成和推广了一些水 稻新品种
• 诱变育种(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是利 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发生变异,再通过选 择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 诱变育种始于1927年,Muller 和Stadler先后 报道了射线能导致生物发生突变。1942年德 国的Freisieben 和Lein首先利用诱变的方法在 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取得突破。40年代后期 进入原子时代,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推动了诱 变育种的发展,在美国、意大利、法国、前 苏联、荷兰和日本先后建立了60Coγ射线或 中子的核研究中心,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研 究工作,特别是在亚洲育成和推广了一些水 稻新品种
诱变育种成就 日本诱变成功超级矮秆早熟 水稻品种“黎明”;法国则诱变成 功少粉行道树优良品种“无粉法 国梧桐”,大大降低了游人的花 粉过敏综合症。澳大利亚则育成 不含多种异黄酮配糖体的三叶草 品种,使食草类牲畜的繁殖率大 大提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利用诱变 或诱变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育成 了水稻、小麦、棉花、玉米、谷 子、大豆、蔬菜、油菜、绿肥等 作物新品种近百个。其中42个已 推广5000万亩
诱变育种成就 • 日本诱变成功超级矮秆早熟 水稻品种 “黎明 ”;法国则诱变成 功少粉行道树优良品种 “无粉法 国梧桐 ”,大大降低了游人的花 粉过敏综合症。澳大利亚则育成 不含多种异黄酮配糖体的三叶草 品种,使食草类牲畜的繁殖率大 大提高 。 •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利用诱变 或诱变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育成 了水稻、小麦、棉花、玉米、谷 子、大豆、蔬菜、油菜、绿肥等 作物新品种近百个。其中42个已 推广5000万亩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依据、 特点和意义 、诱变育种的依据 育种工作者之所以能育成新品种 主要利用了作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 能发生变异,无论是自然条件下产生 的自然变异,还是人工诱导下产生的 人工变异,只要是有益的且可以遗 传,就能通过选择培育成新品种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依据、 特点和意义 • 一、诱变育种的依据 • 育种工作者之所以能育成新品种, 主要利用了作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 能发生变异,无论是自然条件下产生 的自然变异,还是人工诱导下产生的 人工变异,只要是有益的且可以遗 传,就能通过选择培育成新品种
变异的产生,归根结底是遗传物质 的改变。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工诱变 的原因,只 要提供一定的理化因素 都可以使DNA发生结构变化(包括染 色体畸变,错位及碱基序列改变) 从而导致基因的变异,在其他育种手 段中,有时与诱变育种结合,能起到 意想不到的作用。如辐射育种可用于 诱发雄性不育株产生。从而为杂优育 种提供服务
变异的产生,归根结底是遗传物质 的改变。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工诱变 的原因,只要提供一定的理化因素, 都可以使DNA发生结构变化(包括染 色体畸变,错位及碱基序列改变), 从而导致基因的变异,在其他育种手 段中,有时与诱变育种结合,能起到 意想不到的作用。如辐射育种可用于 诱发雄性不育株产生。从而为杂优育 种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