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 光合有效辐射 在光合作用中,作物并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能, 只是可见光区(380-760mm)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所吸 收,用于进行光合生产,所以通常把这部分辐射称为光合有效 辐射。 业已证明,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则对蛋白 质合成有利。紫外线照射促进果实的成熟,并能增加果实的含 糖量
(三)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 光合有效辐射 在光合作用中,作物并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能, 只是可见光区(380-760mm)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所吸 收,用于进行光合生产,所以通常把这部分辐射称为光合有效 辐射。 业已证明,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则对蛋白 质合成有利。紫外线照射促进果实的成熟,并能增加果实的含 糖量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 一)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1.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 单位面积上作物总干重折算含热能(KJ) 光能利用率(%)=——————————————————————×100% 同面积入射太阳辐射能总收入 表 作物光能利用率理论值的估算 1.总的太阳辐射(250~4000nm) 100% 2.光合有效辐射(380~760nm 可见光波段) 约占总辐射的 40%-50% a 叶片反射损失为光合有效辐射的 8% b 漏光损失占光合有效辐射的 2% c 非绿色部分吸收占光合有效辐射 10% 3.叶绿体实际吸收光能(光合有效的 80%) 约占总辐射 32%-40% 叶绿体光能转化效率 22.4% 4.可见光被光合利用部分(40%×22.4%) 约占总辐射 9% 呼吸消耗损失 1/3 5.作物体内化学能(有机物) 只占总辐射的 6%左右 (光能利用率)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 一)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1.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 单位面积上作物总干重折算含热能(KJ) 光能利用率(%)=——————————————————————×100% 同面积入射太阳辐射能总收入 表 作物光能利用率理论值的估算 1.总的太阳辐射(250~4000nm) 100% 2.光合有效辐射(380~760nm 可见光波段) 约占总辐射的 40%-50% a 叶片反射损失为光合有效辐射的 8% b 漏光损失占光合有效辐射的 2% c 非绿色部分吸收占光合有效辐射 10% 3.叶绿体实际吸收光能(光合有效的 80%) 约占总辐射 32%-40% 叶绿体光能转化效率 22.4% 4.可见光被光合利用部分(40%×22.4%) 约占总辐射 9% 呼吸消耗损失 1/3 5.作物体内化学能(有机物) 只占总辐射的 6%左右 (光能利用率)
(一)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2.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1)漏光损失 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大部分漏射在地面上而损失。 (2)光饱和浪费 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更强的光不能提高光 合速率,而形成浪费。 (3)条件限制 逆境条件下(温度、水分、矿质元素、CO2及病虫害等),一 方面会使光合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限制光能利用;另一方面会 使呼吸消耗相对增多,最终使产量降低
(一)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2.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1)漏光损失 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大部分漏射在地面上而损失。 (2)光饱和浪费 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更强的光不能提高光 合速率,而形成浪费。 (3)条件限制 逆境条件下(温度、水分、矿质元素、CO2及病虫害等),一 方面会使光合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限制光能利用;另一方面会 使呼吸消耗相对增多,最终使产量降低
(二) 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光合性能=(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呼吸消耗)×经济系数 ¾ 光合性能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和光能利用率高低的关键。一切增产措 施,归根到底,主要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起作用的。 ¾ 光合性能的各个方面都有增产潜力可挖,所以都应予以重视。但是各个 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 ¾ 在当前的生产实践中,一般大田生产应以适当扩大光合面积为主,防止 后期早衰,以适当延长光合时间;而丰产栽培田则应注重提高光合能力和 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
(二) 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光合性能=(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呼吸消耗)×经济系数 ¾ 光合性能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和光能利用率高低的关键。一切增产措 施,归根到底,主要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起作用的。 ¾ 光合性能的各个方面都有增产潜力可挖,所以都应予以重视。但是各个 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 ¾ 在当前的生产实践中,一般大田生产应以适当扩大光合面积为主,防止 后期早衰,以适当延长光合时间;而丰产栽培田则应注重提高光合能力和 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
第三节 作物与温度的关系 一、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作物的基本温度 温度三基点: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 表 4-1 一些重要作物生理活动的基本温度范围 基 本 温 度 (℃) 作物名称 最 低 最 适 最 高 小 麦 黑 麦 大 麦 燕 麦 玉 米 水 稻 牧 草 烟 草 甜 菜 紫花苜蓿 豌 豆 扁 豆 3-4.5 1-2 3-4.5 4-5 8-10 10-12 3-4 13-14 4-5 1 1-2 4-5 25 25 20 25 32-25 30-32 26 28 28 30 30 30 30-32 30 28-30 30 40-44 36-38 30 35 28-30 37 35 36 温度也不相同 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三基点
第三节 作物与温度的关系 一、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作物的基本温度 温度三基点: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 表 4-1 一些重要作物生理活动的基本温度范围 基 本 温 度 (℃) 作物名称 最 低 最 适 最 高 小 麦 黑 麦 大 麦 燕 麦 玉 米 水 稻 牧 草 烟 草 甜 菜 紫花苜蓿 豌 豆 扁 豆 3-4.5 1-2 3-4.5 4-5 8-10 10-12 3-4 13-14 4-5 1 1-2 4-5 25 25 20 25 32-25 30-32 26 28 28 30 30 30 30-32 30 28-30 30 40-44 36-38 30 35 28-30 37 35 36 温度也不相同 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三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