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平衡问题 某制氧机公司产品二次创新,其产品已达到当时国际 先进水平(第五代技术的产品水平),但因工艺创新不足, 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落后,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对比指标 HO水平 国际先进水平 设计周期 8个月 6个月 生产周期 16个月 12个月 标准件产值率 5%(左右) 20%(左右) 维修周期 6个月 1个月 11
11 某制氧机公司产品二次创新,其产品已达到当时国际 先进水平(第五代技术的产品水平),但因工艺创新不足, 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落后,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对比指标 HO水平 国际先进水平 设计周期 8个月 6个月 生产周期 16个月 12个月 标准件产值率 5%(左右) 20%(左右) 维修周期 6个月 1个月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平衡问题
从108项技术创新项目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 企业重产品创新、轻工艺创新 创新类型 项目数比重(%)比例 产品创新 79 75% 3 工艺创新 —软件16 15% 1 硬件 15 12% 12
12 从108项技术创新项目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 企业重产品创新、轻工艺创新 创新类型 项目数 比重(%) 比例 产品创新 79 75% 3 工艺创新 ——软件 16 15% 1 ——硬件 15 12%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不平衡的状况在发达国家中也同样 存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罗伯茨对世界上最大的 250家公司技术战略的调查和MIT生产率促进委员会的调查 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国别 产品创新投入 工艺创新投入 美国企业 2 日本企业 2 德国企业 13
13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不平衡的状况在发达国家中也同样 存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罗伯茨对世界上最大的 250家公司技术战略的调查和MIT生产率促进委员会的调查 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国别 产品创新投入 工艺创新投入 美国企业 2 : 1 日本企业 1 : 2 德国企业 1 : 4
美国生产率促进委员会认为: 美国大部分产业和企业在80年代的世界竞争中之所以 被击败,原因之一是技术创新上的失衡,工艺创新落后 于产品创新,使其在质量、价格、效能上落后于日本和 德国企业。 上述事例足以说明技术刨新的协调发展是技术创新 发挥其全面效益的基础,是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长 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战略基础。 14
14 美国生产率促进委员会认为: 美国大部分产业和企业在80年代的世界竞争中之所以 被击败,原因之一是技术创新上的失衡,工艺创新落后 于产品创新,使其在质量、价格、效能上落后于日本和 德国企业。 上述事例足以说明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是技术创新 发挥其全面效益的基础,是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长 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战略基础
90年代初美、欧、日各国公司技术组合中产品与工艺的平衡 80% 平衡良好公司的% 60 40% 20 0% 北美 欧洲 日本 15
15 90年代初美、欧、日各国公司技术组合中产品与工艺的平衡 80% 60% 40% 20% 0% 平 衡 良 好 公 司 的 % 北美 欧洲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