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1结构减震控制按技术方法分类 结构隔震 Seismic solation 消能减震 Energy Dissipation 结构减震控制 质量调谐减震 TMD,TLD等 主动、半主动控制 AMD,AVS,AVSD等 混合控制 Hybrid Control
6 图4.1 结构减震控制按技术方法分类 结构减震控制 结构隔震 Seismic Isolation 消能减震 Energy Dissipation 质量调谐减震 TMD,TLD等 主动、半主动控制 AMD,AVS,AVSD等 混合控制 Hybrid Control
图42结构减震控制按是否有外部能源输入分类 结构隔震 被动控制 消能减震 (无外部能源输入) 司谐 质量调 主动质量阻尼器 结构减震控制 主动拉索或支撑 主动、半主动控制 (有外部能源输入) 主动变刚度,变阻尼 主动变刚度一阻尼 智能材料自控 混合控制 (部分能源 输入) 混合主动、被动控制
7 图4.2 结构减震控制按是否有外部能源输入分类 结构隔震 消能减震 质量调谐 主动质量阻尼器 主动拉索或支撑 主动变刚度,变阻尼 主动变刚度-阻尼 混合控制 (部分能源 输入) 混合主动、被动控制 智能材料自控 主动、半主动控制 (有外部能源输入) 被动控制 (无外部能源输入) 结 构 减 震 控 制
图4.3结构减震控制按结构频率相关性分类 隔震 频「避开共振频率 率 主动变刚度 相 被动质量调谐 结川关 质量调谐 混合质量调谐 消能支撑 控 构减震控制 制 消能剪力墙 消能减震 消能节点 频率无关控制 各种消能 主动质量阻尼器 主动质量驱动装置 避开主动拉索系统 主动外加控制「主动支撑系统 主动变刚度,变阻尼 智能材料自控
9 图4.3结构减震控制按结构频率相关性分类 结 构 减 震 控 制 频 率 相 关 控 制 频 率 无 关 控 制 避开共振频率 消能减震 质量调谐 主动外加控制 隔震 主动变刚度 被动质量调谐 混合质量调谐 主动质量阻尼器 主动质量驱动装置 避开主动拉索系统 主动变刚度,变阻尼 主动支撑系统 智能材料自控 消能支撑 消能剪力墙 消能节点 各种消能
4.1.3结构控制的特点和优越性 ●减震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与传统抗震结 构的地震反应的比值大约为: 隔震结构 8%~50% 消能结构 40%~60% ●TMD被动控制结构40%~60% ●主动或半主动控制结构10%~50%
10 4.1.3 结构控制的特点和优越性 ⚫ 减震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与传统抗震结 构的地震反应的比值大约为: ⚫ 隔震结构 8%~50% ⚫ 消能结构 40%~60% ⚫ TMD被动控制结构 40%~60% ⚫ 主动或半主动控制结构 10%~50%
表4.1结构控制的特点及优越性 新旧抗震抗风体系相对比 结构控制体系优越性 传统体系 结构控制体系 “以柔克刚”新概 抗震概念及“硬抗”地震或风:加念:调整结构动力有效减震;经济;建 途径 强结构;加粗断面特性;隔震、消能 筑设计不受太多限制; 或控制 检测修复方便 设计依据 按预定设防烈度 考虑突发性超烈度 大地震 确保安全 既保护结构,也保 保护对象 只保护结构本身护结构内部设备、满足现代社会要求 仪器、装修等 新结构物、旧结构 适用范围 新设计的结构物物的耐震改良 般建筑、重要建筑、 适用范围广 仪器设备
11 表4.1 结构控制的特点及优越性 新旧抗震抗风体系相对比 结构控制体系优越性 传统体系 结构控制体系 抗震概念及 途径 “硬抗”地震或风;加 强结构;加粗断面 “以柔克刚”新概 念;调整结构动力 特性;隔震、消能 或控制 有效减震;经济;建 筑设计不受太多限制; 检测修复方便 设计依据 按预定设防烈度 考虑突发性超烈度 大地震 确保安全 保护对象 只保护结构本身 既保护结构,也保 护结构内部设备、 仪器、装修等 满足现代社会要求 适用范围 新设计的结构物 新结构物、旧结构 物的耐震改良;一 般建筑、重要建筑、 仪器设备 适用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