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 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 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 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 些什么呢?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 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 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 深情话别: 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彩的瞬间? 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 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 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 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 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 四、作业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 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 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配乐朗读全文。 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 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 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 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 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 什么?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6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四、作业 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 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 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 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 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 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 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 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 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 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 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 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 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 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 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 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 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 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 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 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 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 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 什么?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 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 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 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 彩的瞬间? 配乐朗读全文
编写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课题 2*丝绸之路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 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教学目标 课(章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 教学 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准备与手段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 橫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 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 称为“丝绸之路”。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 究的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 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 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时候,可以先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 集体备课 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 读给大家听”,教师适时做有感情朗读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 共性意见 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 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 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 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又如,作者由点到面,写了丝绸之路对加强东西方经氵 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的重要作用,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然后 再从写法上指导,“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首尾与 中间部分的联系” 3.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适合学生朗读。教 学时,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 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对中国同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 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境如在眼前,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而介绍史实时语句
7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2* 丝绸之路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教 学 目 标 课(章节) 教学 目标 1.认识 9 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 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 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准备与手段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1.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 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 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 19 世纪被欧洲学者 称为“丝绸之路”。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 究的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 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 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时候,可以先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 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 读给大家听”,教师适时做有感情朗读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 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 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 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 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又如,作者由点到面,写了丝绸之路对加强东西方经济、 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的重要作用,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然后 再从写法上指导,“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首尾与 中间部分的联系”。 3.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适合学生朗读。教 学时,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 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对中国同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 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境如在眼前,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而介绍史实时语句
严谨,逐项陈列,朗读时宣清晰自然 4.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要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如,“栩栩如生、天高 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5.要激起进一步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丝绸之路的故事,并安排 时间讲一讲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话说 话说“丝绸之路” 丝绸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 之路”|袋” 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 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 绸之路 、走近 二、走近“丝绸之路 “丝绸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 之路文章读通顺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 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 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读课文,思考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 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 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课堂交流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 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 乡。”一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 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 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 驼铃声………”一—这是一条繁忙的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 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条伟大的路呀!”一一这是一条伟 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 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
8 严谨,逐项陈列,朗读时宜清晰自然。 4.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要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如,“栩栩如生、天高 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5.要激起进一步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丝绸之路的故事,并安排 时间讲一讲。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话说 “丝绸 之路” 二、走近 “丝绸 之路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 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 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 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 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 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 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 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 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 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 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 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 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 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 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 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 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 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 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 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 路。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默读课文,思考 课堂交流
三、走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丝绸|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之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 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 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 的久远 堂交流,指导要点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 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 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 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 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 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 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 哏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 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 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 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 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 (1)隆重。 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 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 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 找出有关句子: 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 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 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 自然段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 这么热情? 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 8~12自然段
9 三、走进 “丝绸 之路”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 2~13 自然段,思 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 115 年。可 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 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 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 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 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 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 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 已于公元前 139 年和 119 年两次历尽 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 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 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 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 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 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 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 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 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 3~7 自然 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 8~12 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 这么热情?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8~12 自然段。 朗读课文第 2~13 自然段,思考 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默读课文第 2~13 自然段,想象: 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 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 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找出有关句子: 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 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 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 了……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 四、延伸 四、延伸“丝绸之路” 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 丝绸 L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 之路 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 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 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 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课题 3白杨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 教学 课(章节 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教学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目标 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与手段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10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3 白杨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教 学 目 标 课(章节)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 6 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 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与手段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四、延伸 “丝绸 之路”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 义。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 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 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 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 “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 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 绍。 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 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