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 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 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NP、NN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 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 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 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18.计算GNP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GNP只计算最终产品,不计算中间产品 2.最终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劳务 3.GNP是以一定的时期加以核算的 4.GN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 5.GNP有名义GNP、实际GNP、人均GNP之分,其计算方法不同,应用时加以 注意 :参考书目: 1.《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梁东黎;南京大学出版社 案例 1.宏观核算整体化构架的设想 中国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和旧核算体系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是如果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潮流相 比,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表现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而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 科技和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仅对经济系统的产品流量和资产 存量的考察,更不满足于仅对商品化经济内容的度量。近年来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在 联合国召开的各国首脑参加的1992年巴西会议达到高潮。科技投入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已由在发达国家受重视而转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 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把科学技术和社 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环境问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问题、保持生态 平衡问题、人类对自身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关注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这一切,对
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 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 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NP、NN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 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 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 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18.计算GNP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GNP只计算最终产品,不计算中间产品 2.最终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劳务 3.GNP是以一定的时期加以核算的 4.GN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 5.GNP有名义GNP、实际GNP、人均GNP之分,其计算方法不同,应用时加以 注意。 注:参考书目: 1.《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 2.《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梁东黎;南京大学出版社 三、案例 1. 宏观核算整体化构架的设想 中国实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和旧核算体系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是如果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潮流相 比,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表现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而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 科技和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仅对经济系统的产品流量和资产 存量的考察,更不满足于仅对商品化经济内容的度量。近年来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在 联合国召开的各国首脑参加的1992年巴西会议达到高潮。科技投入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已由在发达国家受重视而转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 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把科学技术和社 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环境问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问题、保持生态 平衡问题、人类对自身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关注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这一切,对
宏观核算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在国际研究中,国民经济核算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研究 领域,它与环境、科技、社会核算的相互关系乃至整体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果 得不到高质量统计数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就失去了依据 建立宏观核算整体化构架在实践中是一项重大工程。联合国、世界银行、欧共体等 国际上一些统计机构多年来为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拓展其核算内容做出了 相当大的努力,足以表明这项工作的艰巨。中国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看,仍属于发展中 国家,但是宏观核算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接近于中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正在转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有一定基础。而且我国的科技和社会指标工作已经步入正轨。 环境指标工作虽然差一些,但这与世界整体状况有关,并且在改进。在此基础上,为了 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中国在建立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同时,迫切要求把国民经济核 算扩大到包括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在内的整个宏观核算,而不是只限于经济领域本 身的核算,要重视科技指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的核算,以及把各种专业核算之间协调起来 进行整体化衔接。如果中国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不但会大大加快国民经济核算和专业 核算工作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并将对国际社会作 出独特的贡献 注:资料来源:《宏观经济分析》;韩秀云:财政经济出版社:P53-5 2.投入产出表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投入产出表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首先提出并加以研究的。他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 分析,编制投入产出表,其目的是用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36年8月在《经济学和统 计学评论》上发表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这篇文章是世界上有 关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它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以后通过若干年的研究, 他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奠定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投入产出分 析的新纪元。由于列昂惕夫在投入产出分析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 贝尔经济学奖金。从投入产出表产生到现在,虽然经过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在投入 产出表的原理编制技术和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在列昂惕 夫刚刚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后,并没有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重视。直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政府。需要对经济进行控制和干预,迫切需要一种比较科学、 比较精确。的经济计量方法,投入产出技术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由此得到普i及和推广, 并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应用最早的是美国劳工部g劳动统计局在列昂惕夫的指导下, 于1942—194年编制了美国1939年投入产出表,利用这张表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宏观核算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在国际研究中,国民经济核算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研究 领域,它与环境、科技、社会核算的相互关系乃至整体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果 得不到高质量统计数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就失去了依据。 建立宏观核算整体化构架在实践中是一项重大工程。联合国、世界银行、欧共体等 国际上一些统计机构多年来为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拓展其核算内容做出了 相当大的努力,足以表明这项工作的艰巨。中国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看,仍属于发展中 国家,但是宏观核算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接近于中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正在转 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有一定基础。而且我国的科技和社会指标工作已经步入正轨。 环境指标工作虽然差一些,但这与世界整体状况有关,并且在改进。在此基础上,为了 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中国在建立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同时,迫切要求把国民经济核 算扩大到包括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在内的整个宏观核算,而不是只限于经济领域本 身的核算,要重视科技指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的核算,以及把各种专业核算之间协调起来 进行整体化衔接。如果中国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不但会大大加快国民经济核算和专业 核算工作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并将对国际社会作 出独特的贡献。 注:资料来源:《宏观经济分析》;韩秀云;财政经济出版社;P53—54 2.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投入产出表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首先提出并加以研究的。他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 分析,编制投入产出表,其目的是用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36年8月在《经济学和统 计学评论》上发表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这篇文章是世界上有 关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它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以后通过若干年的研究, 他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奠定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投入产出分 析的新纪元。由于列昂惕夫在投入产出分析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 贝尔经济学奖金。从投入产出表产生到现在,虽然经过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在投入 产出表的原理编制技术和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在列昂惕 夫刚刚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后,并没有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重视。直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政府。需要对经济进行控制和干预,迫切需要一种比较科学、 比较精确。的经济计量方法,投入产出技术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由此得到普i及和推广, 并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应用最早的是美国劳工部g劳动统计局在列昂惕夫的指导下, 于 1942— 1944年编制了美国1939年投入产出表,利用这张表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