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一九九一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180 第一节116、获奖者恩斯特,R.R.(瑞士)情况介绍 180 第八十四章一九九二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182 第一节117、获奖者马库斯,R.(加拿大裔美国人)情况介绍 182 第八十五章一九九三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185 第一节118、获奖者史密斯,M(加拿大)情况介绍 185 第二节119、获奖者穆利斯,K.B.M.(美国)情况介绍 185 第八十六章一九九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188 第一节120、获奖者欧拉,G.A. (匈牙利裔美国人)情况介绍 188 第八十七章一九力五年苦贝尔化堂控获控考情况介绍 192 第一节121、获奖者克鲁岑,P.(荷兰)情况介绍 192 第二节 122、获奖者莫利纳,M(美国)情况介绍 193 第三节 123、获奖者罗兰,F.S.(美国)情况介绍 196 第八十八章一九九六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第一节 124 获奖者柯尔,R.F.(美国)情况介绍 198 第二节125、获奖者克鲁托,H.黑,(英国)情况介绍 201 第三节 126、获奖者斯莫利,R.E.(美国)情况介绍 202 第八十九章 一九九七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206 第-节127 获奖者博耶, P.B.(美国)情况介绍 206 第二节 128、获奖者沃克,J.E.(英国)情况介绍 209 第三节129、获奖者斯科,J.C.(丹麦)情况介绍 210 第九十章 一九九八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212 第-节13 、获奖者科思,K.(美国)情况介绍 212 第二节131、获奖者波普尔,J.A.P.(英国)情况介绍 215 第九十一章 一九九九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217 第一节132、获奖者泽维尔,AH.Z.(美国、埃及双国籍)情况介绍 217 第九十一音 二OOO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218 第一节133、获奖者黑格,A.J.H(美国)情况介绍 218 第一节 134、获奖者麦克迪尔米德,A.G.M.(美国)情况介绍 220 第三节135、获奖者白川英树(日本)情况介绍 221 第九十三章 二OO一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223 第一节136、获奖者诺尔斯(美国)情况介绍 223 第二节137、获奖者野依良治(日本)情况介绍 223 第三节 138、获奖者夏普利斯,B.S.(美国)情况介绍 225 附录 229 【、化学学科概要 229 I、诺贝尔(Alfred Nobel)年谱 231 Ⅲ、诺贝尔奖获奖者成功密诀 234 科学意味者献身真 234
二、向权威和定论挑战 238 三、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 240 四、尊重事实,修正错误 243 五、成功的背后是汗水与心血 245 六、偶然中的必然 246 七、科学需要合作与竞争 248 诺贝尔奖获奖者有关资料统计(1901-2000) 252 一、各科获奖者按国籍统计 252 各国获奖者分科统计 266 三、获奖者按年龄练计 267 四、各国大学获奖人数统计 268 五、各大学获奖人数按名次排列(前18名) 280 六、其它有关资料统计资料 281 1、 犹太裔获奖者人数统计 28 2、 两代人获奖情况 282 3、 夫妻获奖情况 28 4、 兄弟获奖情况 283 ·人两次获奖情况 283 6、女科学家获奖情况 283 参考文献 284 7
中的盐类三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研究,从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的 起源。他不仅在研究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而且对科学的思维方法也 颇有研究。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时,曾作过题为《科学想象力》的讲演,他认为科学的想象 力是在科学实践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优秀科学家所应具备 的优良素质。 【获得奖励及荣誉】 1893年获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戴维奖章:1911年获普鲁士科学院授予的赫姆霍尔兹 奖章:1901年被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03年被维多利 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08年被海德堡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还被荷兰皇家科 学院、普鲁士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和法国科学院授予名誉院士:被英国化学学会和美 国化学学会授予名誉会员。 【主要著作】 《对于氰醋酸和丙二酸性质的新认识》(1874):《有机化学概论》(1878);《化 学动力学研究》(1884);《化学平衡定律》(1885):《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 衡》(1886)《稀释溶液理论基础》《在溶液和气体的类比中看渗透压的作用》 (1887);《空间化学》(1891);《论原子在空间的排列》(1898):《现代溶液理 论》(1899):《理论和物理化学讲座》(1898~1900);《立体化学基础》(1901): 《在科学应用中的物理化学》(1903)
【主要著作】 《氨基酸研究》(1906);《有机化学试剂概论》(1909):《碳水化合物与酶的研 究》(1909~1919):《多肽和蛋白质》(1919):《缩酚羰酸和鞣质》(1919)
第三章一九O三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情况介绍 第一节003、获奖者阿伦尼乌斯,S.A.(瑞典)情况介绍 阿伦尼乌斯S.A.(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瑞典物理化学家 因提出电离学说于190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44岁。 【阿伦尼乌斯教授的履历】 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1876年~1881年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物理, 从师瑞典化学家克莱夫,1878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881年~1884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 从师瑞典物理学家埃德隆,1884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讲师:1886年~1891年获瑞 典科学院列特斯特德奖学金,在欧洲留学:1891年任斯德哥尔摩高等技术学校讲师: 1895年晋升为物理化学教授:1897年~1920年任该校校长:1900年被选为诺贝尔奖金物 理学委员会评委:1901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物理学学部院士和瑞典农业科学院院士: 1905年起任诺贝尔物理化学研究院院长:1927年10月2日逝世于斯德哥尔摩,享年68 岁。 【获奖原因及主要成就】 在物理化学、免疫化学和大气物理学方面研究卓有成就。他应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稀 溶液中化学电解分离问题,提出一个新学说 一电离理论。他首先提出光压在天体物理中 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字宙间的能量不断更新理论和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物的问题。应用物理 化学的定律论述毒物学的理论。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期间,研究大气电学的物理学家埃德隆指导他进行有关电解质 的研究,1884年他发表了两篇博士论文《电解质的电导率研究》和《电解质的化学理 论》,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学说一一电离学说。经过研究和完善,1887年确立了电离理 论。 他认为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分子成为离子,溶液愈稀,离解成离子的程度愈大,溶液 的电导值也愈大。电离理论是物理化学发展初期的重要发现,和法拉第的电解定律、门捷 列夫的周期表及其理论一起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1886年一1891年在欧洲留学期间, 他学习和了解欧洲各国物理化学的研究情况。在俄国,和奥斯特瓦尔德一道测量酸溶液及 其与非电解质混合液的电导率,研究酸对醋酸乙酯皂化速度的作用。在德国他向电导率测 量大师科尔劳施学习,在他的指导下从事气体导电性的研究。1888年在范特霍夫实验室 里进行溶液冰点降低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论证电离理论的正确性。 1889年到莱比锡,在奥斯特瓦尔德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工作,研究离子的水化作用, 研究溶液的粘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提出反应速度的指数定律,为化学动力学 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研究温度对糖转化的影响时,提出化学反应中活化分子和活 化热的概念,并给出计算活化能值的公式。1890年在奥地利物理学家博尔茨曼处研究盐 蒸气的电导率,发现和弱酸一样,有离子存在。1891年~1895年他研究溶液中离子的扩 散过程,和大气的电磁传导性及太阳幅射。1902年开始研究免疫化学和毒物学,1907年 发表《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等著作,运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建立了毒物学的 理论,在生物化学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1907年后他转向字宙物理学、生物化学和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