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理想装备 电子图书·学校专集 园上的最佳资源 日本经济 三eeK
一部了解日本经济的理想入门书——《日本经济》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在战败的“废墟”上复兴经济,继而以惊人的速度 使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为世人所仰慕。然而,进入90年代 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而难以自拔。于是人们 提出重新认识“日本模式”就成为急切回答的现实问题。作者以这种背景为 着眼点撰写的本书对于正确认识日本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 义 与其它有关日本经济的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日本经济的实践相结合; ●全面介绍与重点深入相结合;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纵向国内分析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 全书共分7章,即日本的国土与人口、日本的经济增长与景气循环、日 本的产业与结构、日本的财政、日本的金融、日本企业的统治与经营、日本 的对外经济关系。为便于教学和练习,每章后附有思考题 总之,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叙述深入浅出的优秀著作,对 学习、研究日本经济的读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是一部 难得的好教材,对于希望了解日本经济的一般社会读者来说是一部理想的入 门书和参考书
一部了解日本经济的理想入门书——《日本经济》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在战败的“废墟”上复兴经济,继而以惊人的速度 使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为世人所仰慕。然而,进入 90 年代 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而难以自拔。于是人们 提出重新认识“日本模式”就成为急切回答的现实问题。作者以这种背景为 着眼点撰写的本书对于正确认识日本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 义。 与其它有关日本经济的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日本经济的实践相结合; ●全面介绍与重点深入相结合;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纵向国内分析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 全书共分 7 章,即日本的国土与人口、日本的经济增长与景气循环、日 本的产业与结构、日本的财政、日本的金融、日本企业的统治与经营、日本 的对外经济关系。为便于教学和练习,每章后附有思考题。 总之,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叙述深入浅出的优秀著作,对 学习、研究日本经济的读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是一部 难得的好教材,对于希望了解日本经济的一般社会读者来说是一部理想的入 门书和参考书
前言 从70年代至90年代初在我国出版了不少有关日本经济的著述。在那个 时候,人们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评价很高,特别是对5060年代日本经济 的高速增长、对70年代日本经济面对两次石油危机所表现岀的应变能力,许 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对于1987年以后日本出现的泡沫经济,当时能透视其本 质的人为数很少,多数人则感到日本经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在这种 背景下,国内出版的有关日本经济的著述中充满着对日本经济的肯定评价和 热情赞扬,研究和借鉴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本书是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动笔的。由于屡次被其它临时性的工作所打 断,本书写作断断续续地进行到1998年4月才告完成。在这89个月的期 间里,作者不断听到有关日本经济的坏消息:“经济形势日趋恶化 企 业收益大幅度下降,被迫大幅度裁员”,“个人消费持续低迷”,“民间设 备投资下降”,“工矿业生产下降”“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等成为有关日本 报道的主要内容。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蔓延又使 本来就十分严峻的日本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关心日本的人不时发出这样的疑 问:“日本经济到底怎么啦?” 其实,早在1991年日本经济就开始陷入战后最深刻的经济萧条——“平 成萧条”,1992-1994年度的增长率连续3年不到1%,1995、1996年度增 长率虽有回升,到了1997年度增长率复又跌落为-0.7%,成为1974年以来 的首次负增长,也是战后以来幅度最大的负增长。预计1998年度增长率将为 1%-2%。然而,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严重萧条主要是由于外部冲击所引 起,而这次伴随泡沬经济崩溃而出现的一再拖长的萧条主要是由于“内因” 所引起的。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产生各种想法:在战后曾实现经济高速增 长“奇迹”的日本,它的经济系统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根本性的故障与毛病? 是否如同一部经过长时间运转的机器需要进行彻底的“大修”和调整?作为 日本经济的研究人员,我们长期以来研究的是基本上处于“良好、正常”运 行状态的日本经济,其间虽然也发生过环境污染等问题,发生过长达30个月 以上的萧条,遇到过“尼克松冲击”、石油危机等,但这些变化基本上没有 把日本经济推出“正常运行”轨道,政府与民间企业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 振奋的,是千方百计地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状态。然而,近年来日本经济的 表现似乎表明它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范围,从政府到民间,人们普遍感到“像 打了败仗似的”,“茫然不知所措”,有人认为由于这次战后最严重的萧条 日本将步入衰落之途”,“日本经济像‘泰坦尼克号’”,不仅日本经济 高速增长的神话破灭了,而且日本经济力量超过美国的幻想也破灭了。甚至 连美国人也因此改变了对日本的看法,认为“日本的经济已达到了极限,开 始呈现衰退的趋势”,“日本曾是工业界的明星,但如今已成为亚洲的经济 病夫”。近年来在美国的舆论界,所谓“日本威胁论”基本上听不到了,代 ①[日]《现代》月刊1997年3月号,第44-50页:[日]《世界》月刊1997年2月号,第208、212 页 ②[美]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中译本),外文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前 言 从 70 年代至 90 年代初在我国出版了不少有关日本经济的著述。在那个 时候,人们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评价很高,特别是对 50—60 年代日本经济 的高速增长、对 70 年代日本经济面对两次石油危机所表现出的应变能力,许 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对于 1987 年以后日本出现的泡沫经济,当时能透视其本 质的人为数很少,多数人则感到日本经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在这种 背景下,国内出版的有关日本经济的著述中充满着对日本经济的肯定评价和 热情赞扬,研究和借鉴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本书是从 1997 年下半年开始动笔的。由于屡次被其它临时性的工作所打 断,本书写作断断续续地进行到 1998 年 4 月才告完成。在这 8—9 个月的期 间里,作者不断听到有关日本经济的坏消息:“经济形势日趋恶化”,“企 业收益大幅度下降,被迫大幅度裁员”,“个人消费持续低迷”,“民间设 备投资下降”,“工矿业生产下降”“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等成为有关日本 报道的主要内容。1997 年 7 月从泰国开始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蔓延又使 本来就十分严峻的日本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关心日本的人不时发出这样的疑 问:“日本经济到底怎么啦?” 其实,早在 1991 年日本经济就开始陷入战后最深刻的经济萧条——“平 成萧条”,1992—1994 年度的增长率连续 3 年不到 1%,1995、1996 年度增 长率虽有回升,到了 1997 年度增长率复又跌落为-0.7%,成为 1974 年以来 的首次负增长,也是战后以来幅度最大的负增长。预计 1998 年度增长率将为 -1%—2%。然而,1973 年石油危机后的严重萧条主要是由于外部冲击所引 起,而这次伴随泡沫经济崩溃而出现的一再拖长的萧条主要是由于“内因” 所引起的。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产生各种想法:在战后曾实现经济高速增 长“奇迹”的日本,它的经济系统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根本性的故障与毛病? 是否如同一部经过长时间运转的机器需要进行彻底的“大修”和调整?作为 日本经济的研究人员,我们长期以来研究的是基本上处于“良好、正常”运 行状态的日本经济,其间虽然也发生过环境污染等问题,发生过长达 30 个月 以上的萧条,遇到过“尼克松冲击”、石油危机等,但这些变化基本上没有 把日本经济推出“正常运行”轨道,政府与民间企业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 振奋的,是千方百计地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状态。然而,近年来日本经济的 表现似乎表明它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范围,从政府到民间,人们普遍感到“像 打了败仗似的”,“茫然不知所措”,有人认为由于这次战后最严重的萧条, “日本将步入衰落之途”,“日本经济像‘泰坦尼克号’”,不仅日本经济 高速增长的神话破灭了,而且日本经济力量超过美国的幻想也破灭了。①甚至 连美国人也因此改变了对日本的看法,认为“日本的经济已达到了极限,开 始呈现衰退的趋势”,“日本曾是工业界的明星,但如今已成为亚洲的经济 病夫”。②近年来在美国的舆论界,所谓“日本威胁论”基本上听不到了,代 ① [日]《现代》月刊 1997 年 3 月号,第 44—50 页;[日]《世界》月刊 1997 年 2 月号,第 208、212 页。 ② [美]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中译本),外文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年,第 25、28 页
之而起的是“日本经济崩溃论”。由于出现了这种战后前所未有的变化,人 们仅靠现有的知识、常识是很难理解今天的日本经济的,仅仅停留在原来的 日本经济的延长线上,既难以把握日本经济的现状,更难以预见日本经济的 未来。 80年代最后几年日本为什么会出现“泡沫经济”?如何估计泡沫经济的 危害?从泡沫经济的发生到崩溃,日本政府在经济运营上出现了哪些失误? 产生这些失误的思想上与制度上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战后日本经济体制 的性质?如何估价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如何估计日本今后改革的前 途? 然而,即便是在世界经济陷入大恐慌的本世纪30年代,在美国也曾产生 了超级市场等经营技术的革新。对于当今的日本来说,各种结构问题虽然拖 了经济复苏的后腿,但也可能孕育着制度革新的新机遇。以“技术立国”为 基本国策的日本,在经历了结构变革的“阵痛”之后,将“分娩”出何种新 的经济结构和体制?告别了“日本股份公司”之后,日本的政府与民间企业 将形成何种新的关系和分工?在众多民间企业不得不大量裁员的情况下,日 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将发生何种变化?在泡沫经济崩溃前首当其冲的金融系 统将发生何种变革? 近年来日本经济挫折与冷战结束这种国际形势的巨变在时间上的重合, 不免促使人们考虑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与当时日本对冷战格局的“最大限度 的利用”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关系?在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下,日本得以躲在 美国这个“两极中的一极”的背后,“大树底下好乘凉”,从明治时代的“富 国强兵”国策中取其“富国”舍其“强兵”,在经济增长第一主义的轨道上 迅跑,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当日本的这种发展路线(“吉田路线”) 所依赖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当美国要日本为体现西方共同利益的各 种“国际公共财产”(包括美国在安全上为日本提供的保护)更多地支付费 用的时候,日本经济还能像以往那样顺利地发展下去吗?80年代末90年代 初泡沫经济的膨胀曾造成夸大日本经济实力的假象,近年来泡沫经济的崩溃 也未必不会引起贬低日本经济的误解。那么,日本经济的“底力”究竟如何? 日本的改革能否获得成功?今后几年乃至更长时期它将继续“一蹶不振”抑 或是还将“东山再起”?如何对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济作出较可靠的预见?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曾经取得过很大的成功,其成功经验长期来受到世界 各国的重视,即便是曾经充当过战后日本的“先生”的美国人也对日本的成 功不乏溢美之辞,甚至称“日本名列第一”。然而,近年来的变化却使一些 人认为“由于日本经济的失败,主张以日本为榜样的看法已失去了其合理 性”。对于这种看法,应该如何对待?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是否有其成功的经 验?这种经验在今天是否仍具有值得重视的价值?能否以今天的挫折来否定 昨日的成功?是否应该透过近年来日本经济所暴露的问题来反思战后日本走 过的道路?目前日本经济系统所出现的问题是它不能适应时代变化所致,还 是它本来就是不好的系统?日本政府与民间企业关系的主流究竟是在赶超美 [日]《每日新闻》1994年1月7日。 ①[美]《外交季刊》1993年冬季号。 ①[日]《朝日新闻》1994年1月27日
之而起的是“日本经济崩溃论”。③由于出现了这种战后前所未有的变化,人 们仅靠现有的知识、常识是很难理解今天的日本经济的,仅仅停留在原来的 日本经济的延长线上,既难以把握日本经济的现状,更难以预见日本经济的 未来。 80 年代最后几年日本为什么会出现“泡沫经济”?如何估计泡沫经济的 危害?从泡沫经济的发生到崩溃,日本政府在经济运营上出现了哪些失误? 产生这些失误的思想上与制度上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战后日本经济体制 的性质?如何估价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如何估计日本今后改革的前 途? 然而,即便是在世界经济陷入大恐慌的本世纪 30 年代,在美国也曾产生 了超级市场等经营技术的革新。对于当今的日本来说,各种结构问题虽然拖 了经济复苏的后腿,但也可能孕育着制度革新的新机遇。以“技术立国”为 基本国策的日本,在经历了结构变革的“阵痛”之后,将“分娩”出何种新 的经济结构和体制?告别了“日本股份公司”之后,①日本的政府与民间企业 将形成何种新的关系和分工?在众多民间企业不得不大量裁员的情况下,日 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将发生何种变化?在泡沫经济崩溃前首当其冲的金融系 统将发生何种变革? 近年来日本经济挫折与冷战结束这种国际形势的巨变在时间上的重合, 不免促使人们考虑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与当时日本对冷战格局的“最大限度 的利用”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关系?在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下,日本得以躲在 美国这个“两极中的一极”的背后,“大树底下好乘凉”,从明治时代的“富 国强兵”国策中取其“富国”舍其“强兵”,在经济增长第一主义的轨道上 迅跑,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当日本的这种发展路线(“吉田路线”) 所依赖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当美国要日本为体现西方共同利益的各 种“国际公共财产”(包括美国在安全上为日本提供的保护)更多地支付费 用的时候,日本经济还能像以往那样顺利地发展下去吗?80 年代末 90 年代 初泡沫经济的膨胀曾造成夸大日本经济实力的假象,近年来泡沫经济的崩溃 也未必不会引起贬低日本经济的误解。那么,日本经济的“底力”究竟如何? 日本的改革能否获得成功?今后几年乃至更长时期它将继续“一蹶不振”抑 或是还将“东山再起”?如何对面向 21 世纪的日本经济作出较可靠的预见?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曾经取得过很大的成功,其成功经验长期来受到世界 各国的重视,即便是曾经充当过战后日本的“先生”的美国人也对日本的成 功不乏溢美之辞,甚至称“日本名列第一”。然而,近年来的变化却使一些 人认为“由于日本经济的失败,主张以日本为榜样的看法已失去了其合理 性”。①对于这种看法,应该如何对待?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是否有其成功的经 验?这种经验在今天是否仍具有值得重视的价值?能否以今天的挫折来否定 昨日的成功?是否应该透过近年来日本经济所暴露的问题来反思战后日本走 过的道路?目前日本经济系统所出现的问题是它不能适应时代变化所致,还 是它本来就是不好的系统?日本政府与民间企业关系的主流究竟是在赶超美 ③ [日]《每日新闻》1994 年 1 月 7 日。 ① [美]《外交季刊》1993 年冬季号。 ① [日]《朝日新闻》1994 年 1 月 27 日
欧的共同目标下形成的协调合作关系还是为了开展金钱与权力的交易而相互 勾结的关系?过去不少学者曾高度评价日本政府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 积极作用并引为借鉴,然而近年来揭露出来的政官财勾结的各种丑闻,又令 人感到是否要对日本政府的作用重新进行评价? 国的经济增长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有着密切关系。在日本经济迅 速增长的时候,社会上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是把经济增长看得高于一切,然 而,随着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世界名列前茅的水 平,日本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变?“经济增长第一主义”是否正 在被重视生活质量、精神追求及环境保护等新的价值观所取代?而随着人们 的需求日益趋向多样化、多元化、服务化(对服务的需求的比重上升),随 着环境保护等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新产业领域的兴起,日本经济发 展的机制将发生何种变化? 本书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作为关 心日本经济的一般社会读者的参考书,其主要任务不是对当前日本经济形势 引起的各种疑问一一提供解答。但是,在上面列举有关当前日本经济的“问 题单子”,至少有助于读者了解本书写作的背景:本书是在日本经济发生了 并继续发生着很大变化、世间对日本经济的评价也在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之 下写作的。也许读者在本书中找不到专门解释日本经济为何从“西方经济优 等生”跌落为“西方经济劣等生”的具体章节,却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有助于 解答上述各种疑问的有关日本经济的基本知识。笔者注意到了要坚持客观的 立场来介绍日本经济的知识,不能因为如今“日本悲观论”弥漫于世,而从 当年“日本奇迹”誉满全球时代对日本经济采取“肯定一切”的态度,一下 子跳到另一个极端——对日本经济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 笔者期望本书在作为一本教学参考书的同时,也为普及日本经济知识、 乃至普及一般经济知识(以日本为实例)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本书在 结构上不求面面俱到,网罗所有问题,而是力求突出重点,以有限篇幅对日 本经济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重点问题是:日本的经济增长与景气循环、 日本的产业与产业结构、日本的财政、日本的金融、日本的企业统治与经营、 日本的对外经济关系等。对上述重点问题的讨论也是根据各个问题的特点, 做到有详有简。例如,本书对金融问题使用了较多的篇幅,是因为考虑到金 融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及金融问题在当前日本经济问题中的突出地位。同 时,为了能使本书适合非经济专业的读者阅读,在讨论有关日本经济的各个 专门问题之前,尽量对有关的经济理论与统计作出简要的解说。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严安生先生、高等教育出 版社副编审祝大鸣先生的鼓励与帮助,特别是北京大学教授色文先生抱病认 真审读了本书的初稿,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忱。 编著者 1998年6月
欧的共同目标下形成的协调合作关系还是为了开展金钱与权力的交易而相互 勾结的关系?过去不少学者曾高度评价日本政府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 积极作用并引为借鉴,然而近年来揭露出来的政官财勾结的各种丑闻,又令 人感到是否要对日本政府的作用重新进行评价? 一国的经济增长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有着密切关系。在日本经济迅 速增长的时候,社会上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是把经济增长看得高于一切,然 而,随着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世界名列前茅的水 平,日本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变?“经济增长第一主义”是否正 在被重视生活质量、精神追求及环境保护等新的价值观所取代?而随着人们 的需求日益趋向多样化、多元化、服务化(对服务的需求的比重上升),随 着环境保护等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新产业领域的兴起,日本经济发 展的机制将发生何种变化?…… 本书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作为关 心日本经济的一般社会读者的参考书,其主要任务不是对当前日本经济形势 引起的各种疑问一一提供解答。但是,在上面列举有关当前日本经济的“问 题单子”,至少有助于读者了解本书写作的背景:本书是在日本经济发生了 并继续发生着很大变化、世间对日本经济的评价也在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之 下写作的。也许读者在本书中找不到专门解释日本经济为何从“西方经济优 等生”跌落为“西方经济劣等生”的具体章节,却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有助于 解答上述各种疑问的有关日本经济的基本知识。笔者注意到了要坚持客观的 立场来介绍日本经济的知识,不能因为如今“日本悲观论”弥漫于世,而从 当年“日本奇迹”誉满全球时代对日本经济采取“肯定一切”的态度,一下 子跳到另一个极端——对日本经济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 笔者期望本书在作为一本教学参考书的同时,也为普及日本经济知识、 乃至普及一般经济知识(以日本为实例)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本书在 结构上不求面面俱到,网罗所有问题,而是力求突出重点,以有限篇幅对日 本经济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重点问题是:日本的经济增长与景气循环、 日本的产业与产业结构、日本的财政、日本的金融、日本的企业统治与经营、 日本的对外经济关系等。对上述重点问题的讨论也是根据各个问题的特点, 做到有详有简。例如,本书对金融问题使用了较多的篇幅,是因为考虑到金 融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及金融问题在当前日本经济问题中的突出地位。同 时,为了能使本书适合非经济专业的读者阅读,在讨论有关日本经济的各个 专门问题之前,尽量对有关的经济理论与统计作出简要的解说。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严安生先生、高等教育出 版社副编审祝大鸣先生的鼓励与帮助,特别是北京大学教授色文先生抱病认 真审读了本书的初稿,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忱。 编著者 1998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