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单板纲Monoplacophora 1.体左右对称,背面有一帽状贝壳。 2.头不明显,有一对触角。 贝壳 3.足扁平块状。 4.器官有明显的分节现象。 本纲动物以往仅知为化石种类。 A.背面观 1952年起,先后发现8种现存种类, 均生活于深海底,如新碟贝 贝壳 Neopilina。这类现存动物的发现, 对探讨贝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 外套膜 的材料。 肛门 B.腹面观
第三节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1. 体左右对称,背面有一帽状贝壳。 2. 头不明显,有一对触角。 3. 足扁平块状。 4. 器官有明显的分节现象。 本纲动物以往仅知为化石种类。 1952年起,先后发现8种现存种类, 均生活于深海底,如新碟贝 Neopilina。这类现存动物的发现, 对探讨贝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 的材料
第四节腹足纲Gastropoda 一、 主要特征: 1.贝壳1个,螺旋形,称单 围心腔心耳 心室 壳类、螺类。 2.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囊。 3.头部发达,具1一2对触 生殖 触角、 角,口腔内有齿舌。 脑神经节 4.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 面,又称腹足类。 5.内脏囊由于在发生期间经 齿舌脏神经节足神经节 侧神经节胃 过旋转,故左右不对称。 腹足纲模式图 6.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 1心室、1或2个心耳。 7.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 8.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胃肠神经节组成
第四节 腹足纲 Gastropoda 1. 贝壳1个,螺旋形,称单 壳类、螺类。 2. 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囊。 3. 头部发达,具1-2对触 角,口腔内有齿舌。 4. 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 面,又称腹足类。 5. 内脏囊由于在发生期间经 过旋转,故左右不对称。 6. 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 1心室、1或2个心耳。 7.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 胃肠神经节组成。 一、主要特征: 8. 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二、形态构造 1.贝壳: 螺旋部:内脏团盘曲之处,分 成许多层。 体螺层:贝壳的最后一层,容 纳动物的头部与足部。 螺旋部和体螺层的大小,比例随种类 体螺 内居 而不同,有的螺旋部很小,体螺层很 芬孔 外 大,如鲍、萝卜螺等,有的则螺旋部 很高,而体螺层较小,如钉螺,一般 壳宽 来说,螺旋部小于体螺层。 图5愎足丽的分类特征
二、形态构造 1.贝壳: 螺旋部:内脏团盘曲之处,分 成许多层。 体螺层:贝壳的最后一层,容 纳动物的头部与足部。 螺旋部和体螺层的大小,比例随种类 而不同,有的螺旋部很小,体螺层很 大,如鲍、萝卜螺等,有的则螺旋部 很高,而体螺层较小,如钉螺,一般 来说,螺旋部小于体螺层
壳顶 腹足纲贝壳 肥圆的螺层 网格装饰蚊 3、壳口:在体螺层基部的开口 颗粒或结节 螺肋 缝合线 前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 尖锐的棘刺 钝棘 大瘤 纵肋或脊 后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 肩角 后水管沟 壳口上方齿突 纵胀肋 外辱齿列 内唇:壳口靠螺轴的一侧 体层腔壁一 外唇 内唇滑层 波状边缘 壳口内螺脊 外唇:与内唇相对的一侧 轴唇褶襞 螺轴 凤凰螺缺刻口盖 脐孔 生长线 水管沟 盖核
3、壳口:在体螺层基部的开口 前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 后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 内唇:壳口靠螺轴的一侧 外唇:与内唇相对的一侧
4、贝壳的测量 缝合线 壳高:从壳口底部到壳顶的距离 亮甚 壳宽:壳口的左右两侧最大距离 体螺 孔 外图 螺旋部高度:壳口上方至壳顶距离 轴缘 壳口高度:壳口底部至上部的距离 光宽 图5足钢的分类特征
4、贝壳的测量 壳高:从壳口底部到壳顶的距离 壳宽:壳口的左右两侧最大距离 螺旋部高度:壳口上方至壳顶距离 壳口高度:壳口底部至上部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