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2、流行病学资料(发病率和死亡率资料、可疑的传播途径、其他有关暴发的调查资料) 3、有关标本来源地的信息。 在暴发病因不明的疾病时,可能应由国家主管部门和/或WHO制订并在万维网上公布适当 的专门指南[如2003年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时的情况],指导标本应如何运输以及在标本分析时应按何种生物安全水平执行 危险度评估与遗传修饰微生物 关于危险度评估以及遗传修饰生物体(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的详细讨论见 第16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8 2、流行病学资料(发病率和死亡率资料、可疑的传播途径、其他有关暴发的调查资料) 3、有关标本来源地的信息。 在暴发病因不明的疾病时,可能应由国家主管部门和∕或 WHO 制订并在万维网上公布适当 的专门指南[如 2003 年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时的情况],指导标本应如何运输以及在标本分析时应按何种生物安全水平执行。 危险度评估与遗传修饰微生物 关于危险度评估以及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的详细讨论见 第 16 章
第3章基础实验室 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本手册旨在针对危险度1~4级微生物提出不同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所应具备的最低 要求的指南和建议。虽然其中的一些建议对于某些危险度1级的生物体来说可能没有必要,但是 这些建议对于训练工作人员掌握规范(安全)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GMT)来说是必要的。 诊断和卫生保健实验室(以公共卫生、临床或医院为基础的)必须设计成二级或二级以上生 物安全水平。由于没有一个实验室能够完全地控制其所接收的标本,故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可能会 接触比预期更高危险度的微生物,因此,在制订生物安全计划和政策时要注意到这种可能性。在 某些国家,临床实验室必须经过认可。全世界范围都应采纳并实行生物安全标准防护 关于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指南,本手册介绍得较为全面、详尽,因为这 些指南对于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都是最基本的。后面介绍的(第4章和第5章)三级生物安全水 平的防护实验室和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的最高防护实验室所应遵循的指南,则是对上述指南的修改 和补充,用于操作更危险的病原体。 操作规范 本规程中列岀了最基本的实验室操作和程序,他们是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的基础。在规划 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室项目时,可以根据这些规程来制订实验室安全操作的书面程序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并 规定了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避免或尽量减小这种危害。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 础,而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下面列出了一些最重要的 概念。 进入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2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 危害警告标志(图1)。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 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9 第 3 章 基础实验室—— 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本手册旨在针对危险度1~4级微生物提出不同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所应具备的最低 要求的指南和建议。虽然其中的一些建议对于某些危险度1级的生物体来说可能没有必要,但是 这些建议对于训练工作人员掌握规范(安全)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GMT)来说是必要的。 诊断和卫生保健实验室(以公共卫生、临床或医院为基础的)必须设计成二级或二级以上生 物安全水平。由于没有一个实验室能够完全地控制其所接收的标本,故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可能会 接触比预期更高危险度的微生物,因此,在制订生物安全计划和政策时要注意到这种可能性。在 某些国家,临床实验室必须经过认可。全世界范围都应采纳并实行生物安全标准防护[2]。 关于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指南,本手册介绍得较为全面、详尽,因为这 些指南对于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都是最基本的。后面介绍的(第4章和第 5 章)三级生物安全水 平的防护实验室和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的最高防护实验室所应遵循的指南,则是对上述指南的修改 和补充,用于操作更危险的病原体。 操作规范 本规程中列出了最基本的实验室操作和程序,他们是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的基础。在规划 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室项目时,可以根据这些规程来制订实验室安全操作的书面程序。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并 规定了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避免或尽量减小这种危害。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 础,而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下面列出了一些最重要的 概念。 进入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 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 危害警告标志(图 1)。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 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笈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 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 室和卫生间)。 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生物危害 授权人员方可进入 生物安全水平: 责任人: 紧急联系电话: 白天电话: 家庭电话 必须得到上述责任人 的授权方可进入 郾1张船于实验室门上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操作规落 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皮下注 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替代移液管或用作其他用途 5、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 应保存这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 6、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0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 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 室和卫生间)。 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图 1 张贴于实验室门上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操作规范 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皮下注 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替代移液管或用作其他用途。 5、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 应保存这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 6、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第3章基融安验室一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7、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淸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 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水处理系统。 8、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实發室工作区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生物安全管理 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 操作手册。 2、实验室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应当保证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 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实验室内 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4、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5、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应 的医学记录 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在设计实验室和安排某些类型的实验工作时,对于那些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要加以特别 关注,这些情况包括: 1、气溶胶的形成 2、处理大容量和/或高浓度微生物 3、仪器设备过度拥挤和过多 4、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侵扰 5、未经允许人员进入实验室 6、工作流程:一些特殊标本和试剂的使用。 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的设计实例分别见图2和图3。 11
第 3 章 基础实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11 7、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 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水处理系统。 8、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生物安全管理 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 操作手册。 2、实验室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应当保证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 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实验室内 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4、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5、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应 的医学记录。 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在设计实验室和安排某些类型的实验工作时,对于那些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要加以特别 关注,这些情况包括: 1、气溶胶的形成 2、处理大容量和∕或高浓度微生物 3、仪器设备过度拥挤和过多 4、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侵扰 5、未经允许人员进入实验室 6、工作流程:一些特殊标本和试剂的使用。 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的设计实例分别见图 2 和图 3
笈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图2典型的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图片由CUH2A, Princeton,M,USA提供) 投计特征 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滲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 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 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 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2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2 图 2 典型的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图片由 CUH2A,Princeton,NJ,USA 提供) 设计特征 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 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 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 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