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姓名 考试证号口□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中性笔写在本试卷及 谷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全部写在谷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杜牧《泊秦淮》) (6)孔子所说的“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 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1.(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1)星汉灿烂(2)恨别鸟惊心(3) 人有悲欢离合(4枯藤老树昏鸦(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命题思路: 1、题型仍以填空型默写为主,另有一道理解型默写题,文体则涵盖了诗、词、曲、文,与 本市近几年的试卷基本保持一致,考查得相对稳定 2、重在考査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强调其知名度和生 命力。考査的具体内容,既重视文采性,又重视思想性,在强调语言经典积累的同时,也突 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为避免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背诵个别名句的弊端,今年沿用 了2011年的命题思路,考查了一首唐人绝句的整首诗内容。 3、此类题目的要求宜严格,每句中添一字、漏一字或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以指导教师在 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得牢、记得准,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理解、运用和欣赏 4、此题属于基础题、容易题,无冷僻字、生疏句,预设难度系数在0.80以上。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1 徐州市 2012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姓名 考试证号 一 积累与运用 (22 分) 1.古诗文默写。(10 分)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⑵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⑶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⑷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⑸ ▲ , ▲ 。 ▲ , ▲ 。(杜牧《泊秦淮》) ⑹孔子所说的“ ▲ , ▲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 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1.(10 分,每空 1 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⑴星汉灿烂 ⑵恨别鸟惊心 ⑶ 人有悲欢离合 ⑷枯藤老树昏鸦 ⑸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命题思路: 1、题型仍以填空型默写为主,另有一道理解型默写题,文体则涵盖了诗、词、曲、文,与 本市近几年的试卷基本保持一致,考查得相对稳定。 2、重在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强调其知名度和生 命力。考查的具体内容,既重视文采性,又重视思想性,在强调语言经典积累的同时,也突 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为避免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背诵个别名句的弊端,今年沿用 了 2011 年的命题思路,考查了一首唐人绝句的整首诗内容。 3、此类题目的要求宜严格,每句中添一字、漏一字或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以指导教师在 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得牢、记得准,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理解、运用和欣赏。 4、此题属于基础题、容易题,无冷僻字、生疏句,预设难度系数在 0.80 以上。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中性笔写在本试卷及 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位rui(▲)智的老人,村里人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A) 有—个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跑去问 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乌是活还是死 的,我就相信了。”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晴,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 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老 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 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B)。升学也罢,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每个人 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为文中A、B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备选词语:询问请教挑选抉择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1分) (4)根据语境,在文中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语句通顺。(1分) 2.(6分)(1)(2分)睿xi(2)(2分)A.请教B.执择(3)(1分)每个人的 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4(1分,语意连贯,语 句通顺即给分)示例: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命题思路: 1、此题通过语段的阅读,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 灵活多样,综合性强,是我市中考试卷中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特色题型。 2、语段的选取,充分考虑了背景材料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要素,利于科学地、多角度地拟 题,表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体现的是能力素养。同时也注意到了价值观因素,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题目的设置,仅限于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及语言的运用,并不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 具体设题上,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常用汉字注音、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以 及语境中的语言表达等方面。 4、注意考查点选取的角度,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与复习教学的接轨,并力求稳 中有变。例如字词考查题,由往年试卷的选择题改为填空题,但题目分值(2分)、考查范围 (“新航标”)不变,又降低了考试过程中的阅读量。再如病句修改题,其考查点为语序不当 (主语前后不一致),跟过去几年的病句考点完全不同。 5、此题为中档题,预设难度系数为0.60—0.70
2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 ruì( ▲ )智的老人,村里人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 A )。 有一个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跑去问: “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 的,我就相信了。”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 ▲ )的眼晴,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 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老 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 ▲ ▲ ▲ ” 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 B )。升学也罢,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每个人 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⑴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⑵为文中 A、B 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 分) 备选词语:询问 请教 挑选 抉择 ⑶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1 分) ⑷根据语境,在文中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语句通顺。(1 分) 2.(6 分)⑴(2 分)睿 xiá ⑵(2 分)A. 请教 B.抉择 ⑶(1 分)每个人的 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⑷(1 分,语意连贯,语 句通顺即给分)示例: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命题思路: 1、此题通过语段的阅读,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 灵活多样,综合性强,是我市中考试卷中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特色题型。 2、语段的选取,充分考虑了背景材料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要素,利于科学地、多角度地拟 题,表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体现的是能力素养。同时也注意到了价值观因素,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题目的设置,仅限于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及语言的运用,并不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 具体设题上,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常用汉字注音、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以 及语境中的语言表达等方面。 4、注意考查点选取的角度,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与复习教学的接轨,并力求稳 中有变。例如字词考查题,由往年试卷的选择题改为填空题,但题目分值(2 分)、考查范围 (“新航标”)不变,又降低了考试过程中的阅读量。再如病句修改题,其考查点为语序不当 (主语前后不一致),跟过去几年的病句考点完全不同。 5、此题为中档题,预设难度系数为 0.60—0.70
3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中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 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伊索寓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狐狸和山羊》 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C.《变色龙》《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 都德,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 D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 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 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3.(3分)B(《狐狸和山羊》是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4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3分) 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阅读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 是为了纪念在这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 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 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 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 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i 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至少写出三条 4.(3分,回答出以下答案中的三点即给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①政府要加 大读书场所的建设和开放的力度。②图书出版发行部门要创作更多的更好的读物,将读者 重新引回书本面前。⑧学校、家庭都要注重创设读书氛围,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④
3 3.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中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 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伊索寓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狐狸和山羊》 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C.《变色龙》《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 都德,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 D.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 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 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3.(3 分)B (《狐狸和山羊》是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4.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3 分) 4 月 23 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5 年定下的“世界阅读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 是为了纪念在这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 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 15 分钟;只有 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 读活动或阅读节,有 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 20.0%的国民表示 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 5 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 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 700 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 100 万人拥有借书证。 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至少写出三条) 4.(3 分,回答出以下答案中的三点即给 3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①政府要加 大读书场所的建设和开放的力度。②图书出版发行部门要创作更多的更好的读物,将读者 重新引回书本面前。③学校、家庭都要注重创设读书氛围,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④
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⑤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 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更好的阅读条件。 命题思路: 1、关于题型。材料探究题是近几年徐州中考的必考特色题、亮点题,它属于语文综合性学 习的考查范畴,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所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 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并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 2、关于材料。选取的探究材料,关注了情况堪忧的国民阅读现状,既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 便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表达等语文能力,又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有着 鲜明的时代色彩,还引导学生反思个人阅读行为,关注社会阅读问题,非常有意义。 3、关于设题。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文后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方面强调了答题时要“有所本”,即充分利用所给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留有了 思考的空间,“结合自己的理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关于难度。此题属于较难题,预设难度系数为0.50-0.55。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58题。(15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诚自古所希(▲)
4 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⑤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 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更好的阅读条件。 命题思路: 1、关于题型。材料探究题是近几年徐州中考的必考特色题、亮点题,它属于语文综合性学 习的考查范畴,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所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 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并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 2、关于材料。选取的探究材料,关注了情况堪忧的国民阅读现状,既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 便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表达等语文能力,又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有着 鲜明的时代色彩,还引导学生反思个人阅读行为,关注社会阅读问题,非常有意义。 3、关于设题。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文后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一方面强调了答题时要“有所本”,即充分利用所给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留有了 思考的空间,“结合自己的理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关于难度。此题属于较难题,预设难度系数为 0.50—0.55。 二 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 5—8 题。(15 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⑷诚.自古所希( ▲ )
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B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②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①国恒亡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D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②君谓计将安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8甲文探讨了 和_▲▲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 (3分) (一)(15分 5.(4分,意思对即给分)(1)任用,选拔(2了解(3)通“弼”,辅佐(4确实,实在 6.(2分)A(所以B①奋起②发作C.①灭亡②通“无”,没有D.①在国外② 产生) 7.(6分,每句各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1)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8.(3分,意思相近即可,每处1分)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居安思危 命题思路 1、《徐州市2012年中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古诗文阅读材料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向课 外延伸。”今年的文言文阅读题,课内、课外分别选择了一篇作对比阅读。课内语段选自九 年级下册的《孟子二章》,课外语段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二者主旨相近,经典而深刻, 语言相对浅显,十分合适。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文言积累,扩大文言文的阅 读量,培养阅读语感 2、题量为4题,分值为15分。第一题考査实词的理解,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具 体的语境中进行解释。第二题还是考查实词的理解,但采用客观题形式,要求学生在具体的 语境中进行辨析与选择。第三题考査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能力,翻译时既要注意实词、虚词的 意义与用法,还要注意句式的特点,才能做到意思准确,句子连贯。第四题主要考查对文章 内容理解的能力,意思对即可,要求较为灵活和宽泛 3、命题时注意课内外内容相结合。如第2题,涉及到了题目中的两个语段以及《愚公移山》 《唐雎不辱使命》等篇目。课外选段,涉及的关键词语都是课内学过的,在学生的知识和能 力范围之内,只要注意灵活地迁移运用,即可获得满意的分数。例如,“遽”字即见于“此 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一句,“四夷”则参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隆中对》) 一句。这种命题思路用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前后联系起来,同时也提高考查的综合性 4、设题为3道容易题和1道中档题,预设总体难度系数为0.60-0.85不等
5 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B.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①国恒亡.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D.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②君谓计将安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⑶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8.甲文探讨了 ▲ ▲ 和 ▲ ▲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 。(3 分) (一)(15 分) 5. (4 分,意思对即给分)⑴任用,选拔 ⑵了解 ⑶通“弼”,辅佐 ⑷确实,实在 6. (2 分)A(所以 B.①奋起 ②发作 C. ①灭亡 ②通“无”,没有 D.①在国外 ② 产生) 7.(6 分,每句各 2 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⑴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⑵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⑶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8. (3 分,意思相近即可,每处 1 分)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居安思危 命题思路: 1、《徐州市 2012 年中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古诗文阅读材料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向课 外延伸。”今年的文言文阅读题,课内、课外分别选择了一篇作对比阅读。课内语段选自九 年级下册的《孟子二章》,课外语段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二者主旨相近,经典而深刻, 语言相对浅显,十分合适。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文言积累,扩大文言文的阅 读量,培养阅读语感。 2、题量为 4 题,分值为 15 分。第一题考查实词的理解,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具 体的语境中进行解释。第二题还是考查实词的理解,但采用客观题形式,要求学生在具体的 语境中进行辨析与选择。第三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能力,翻译时既要注意实词、虚词的 意义与用法,还要注意句式的特点,才能做到意思准确,句子连贯。第四题主要考查对文章 内容理解的能力,意思对即可,要求较为灵活和宽泛。 3、命题时注意课内外内容相结合。如第 2 题,涉及到了题目中的两个语段以及《愚公移山》 《唐雎不辱使命》等篇目。课外选段,涉及的关键词语都是课内学过的,在学生的知识和能 力范围之内,只要注意灵活地迁移运用,即可获得满意的分数。例如,“遽”字即见于“此 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一句,“四夷”则参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隆中对》) 一句。这种命题思路用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前后联系起来,同时也提高考查的综合性。 4、设题为 3 道容易题和 1 道中档题,预设总体难度系数为 0.60—0.85 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