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维若格拉斯基 Sergei Winogradsky,1856-1953) 所作的贡献:创导土壤微生物研 究的生态学观点和原位研究路线:研 究了氨素和硫素的转化,证明硝化作 用的两个阶段由两类细菌相继推动, 并分离获得硝化细菌的纯培养物;提 出化能自养的概念;分离获得第一个 自生固氮菌
所作的贡献:创导土壤微生物研 究的生态学观点和原位研究路线;研 究了氮素和硫素的转化,证明硝化作 用的两个阶段由两类细菌相继推动, 并分离获得硝化细菌的纯培养物;提 出化能自养的概念;分离获得第一个 自生固氮菌。 (Sergei Winogradsky,1856–1953) 4、维若格拉斯基
微生物学的一套基本研究技术在9世纪后期均已完成,包括 显微技术、灭菌方法、 加压灭菌器、纯培养技术、培养皿等。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20世纪上半叶微生物学沿着应用微生物学和基础微生物学两个 方面发展。 应用:对人类疾病和躯体防御机能的研究-医学微生物和免 疫学 青霉素、Selman Walksman-一抗生素科学、工业和医药 微生物学。 土壤微生物研究-环境微生物学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一农业微生物、兽医微生物 基础微生物学: 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分类系统、微生物生理和生物化学、微生 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学的一套基本研究技术在19世纪后期均已完成,包括 显微技术、灭菌方法、加压灭菌器、纯培养技术、培养皿等。 20世纪上半叶微生物学沿着应用微生物学和基础微生物学两个 方面发展。 应用:对人类疾病和躯体防御机能的研究-医学微生物和免 疫学 青霉素、Selman Walksman—抗生素科学、工业和医药 微生物学。 土壤微生物研究-环境微生物学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微生物、兽医微生物 基础微生物学: 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分类系统、微生物生理和生物化学、微生 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的 研究迅速发展,分子微生物学应运而生,很快 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突出的有:生物多样性和 生物三原界学说、细菌染色体结构和全基因组 测序、细菌基因表达的整体调控和对环境变化 的适应机制、细菌的发育及其分子机理、细菌 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微生物的群体行为和单 细胞特性的研究、分子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 究中的应用、群落基因组的研究等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的 研究迅速发展,分子微生物学应运而生,很快 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突出的有:生物多样性和 生物三原界学说、细菌染色体结构和全基因组 测序、细菌基因表达的整体调控和对环境变化 的适应机制、细菌的发育及其分子机理、细菌 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微生物的群体行为和单 细胞特性的研究、分子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 究中的应用、群落基因组的研究等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重大事件 1897,Buchner,.用无细滤液发酵葡萄糖成酒精成功。 ▲192 192 ▲194 对其机理的研究导致DNA是遗传物质的确证; 外源遗传物质导入各种细胞的基因重组技术的建立;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1928 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 1929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44 Avery等证实转化过程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953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70~1972 Arber、Smith和Nathans 发现并提纯了 DNA限制性内切酶 对其机理的研究导致DNA是遗传物质的确证; 外源遗传物质导入各种细胞的基因重组技术的建立; 重大事件 1897, Buchner, 用无细胞滤液发酵葡萄糖成酒精成功
▲1977 Voese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类群 Sanger"首次对b×174噬菌体DNA进行了全序列分析; ▲1982~1983 Prusiner发现朊病毒(prion): ▲1983~1984 Mullis建立PCR技术; ▲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组序列 测定完成; ▲1996第一个自养生活的古生菌基因组测定完成; ▲1997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1977 Woese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类群 Sanger首次对f×174噬菌体DNA进行了全序列分析; 1982~1983Prusiner发现朊病毒(prion); 1983~1984 Mullis 建立PCR技术; 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组序列 测定完成; 1996 第一个自养生活的古生菌基因组测定完成; 1997 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