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般土建工程 施工图预算 的编制 518运用统筹法 计算工程量
1 第五章 一般土建工程 施工图预算 的编制 5.18 运用统筹法 计算工程量
5.18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 筹1理解统法的概念 法■2、理解统筹法的四个基本要点; 算3、掌握在考虑统筹法后,工程量计算的顺序; 4、理解和掌握工程量计算的技巧。 量
运 用 统 筹 法 计 算 工 程 量 2 5.18 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理解统筹法的概念; ◼ 2、理解统筹法的四个基本要点; ◼ 3、掌握在考虑统筹法后,工程量计算的顺序; ◼ 4、理解和掌握工程量计算的技巧
5.18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运5.181统筹法的基本原理 用 统1、运用统筹法的目的——快速准确地计算工程量 法>统筹法是一种计划和管理方法,是运筹学的个分支,在 许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首创 算>显然,一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能列出几十个甚至上百 程个分项工程。编制预算时,一般是按施工顺序或定额顺序 量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因而计算工作量很大,极易出 现漏算、错算和重复计算。 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就是分析工程量计算中,各个分 项工程量之间数字上和数学逻辑上的相互联系,采用统筹 兼顾的思路,将后面计算中需要用到的数据事先算出来, 后续工程量的计算,尽采用前面已经算出来的结果。从而 达到快速、准确计算工程量的目的
运 用 统 筹 法 计 算 工 程 量 3 5.18 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 5.18.1 统筹法的基本原理 ➢ 1、运用统筹法的目的——快速准确地计算工程量 ➢ 统筹法是一种计划和管理方法,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在 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首创。 ➢ 显然,一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能列出几十个甚至上百 个分项工程。编制预算时,一般是按施工顺序或定额顺序 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因而计算工作量很大,极易出 现漏算、错算和重复计算。 ➢ 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就是分析工程量计算中,各个分 项工程量之间数字上和数学逻辑上的相互联系,采用统筹 兼顾的思路,将后面计算中需要用到的数据事先算出来, 后续工程量的计算,尽采用前面已经算出来的结果。从而 达到快速、准确计算工程量的目的
5.18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运5.181统筹法的基本原理 用 统■2、各个分项工程量间的相互联系 筹 法挖地槽、基础垫层、砖基础、基础防潮层、DQL、墙体等 许分项工程量的计算中,外墙时,都用到外墙的中心线L中, 算内墙时,要用到内墙的净长线L内(L内槽)。 稈平整场地,楼地面、天棚、屋面等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 量均与底层建筑面积S相关 外墙装饰、散水、挑檐等分项工程量计算又都与外墙的外 边线L外相关。 ■各分项工程量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三线一面 ■虽然各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各不相同,但从数字计算的规 律分析,它们通过L中、L内、L外、S这三线一面相互联系在 起
运 用 统 筹 法 计 算 工 程 量 4 5.18 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 5.18.1 统筹法的基本原理 ◼ 2、各个分项工程量间的相互联系 ◼ 挖地槽、基础垫层、砖基础、基础防潮层、DQL、墙体等 分项工程量的计算中,外墙时,都用到外墙的中心线L中, 内墙时,要用到内墙的净长线L内(L内槽)。 ◼ 平整场地,楼地面、天棚、屋面等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 均与底层建筑面积S相关。 ◼ 外墙装饰、散水、挑檐等分项工程量计算又都与外墙的外 边线L外相关。 ◼ 各分项工程量之间的相互联系——三线一面 ◼ 虽然各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各不相同,但从数字计算的规 律分析,它们通过L中、L内、L外、S这三线一面相互联系在 一起
5.18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运5.181统筹法的基本原理 用 统■3、统筹法的基本原理 筹 法由于三线一面L中、L内、L外、S,在计算工程量时重复使用 许较多,一般将其称为基数。 算■统筹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基数计算工程量。 程即计算分项工程量前,先计算出基数,将与此基数相关的 量所有分项工程量连续地算完 ■5182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基本要点 、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统筹计算程序,合理安排计算顺序是指工程量计算时,应 遵循数学逻辑关系,后面计算需用到的数据应提前计算出, 后面计算尽量使用前面已经算出的结果
运 用 统 筹 法 计 算 工 程 量 5 5.18 运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 5.18.1 统筹法的基本原理 ◼ 3、统筹法的基本原理 ◼ 由于三线一面L中、L内、L外、S,在计算工程量时重复使用 较多,一般将其称为基数。 ◼ 统筹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基数计算工程量。 ◼ 即计算分项工程量前,先计算出基数,将与此基数相关的 所有分项工程量连续地算完。 ◼ 5.18.2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基本要点 ◼ 一、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 统筹计算程序,合理安排计算顺序是指工程量计算时,应 遵循数学逻辑关系,后面计算需用到的数据应提前计算出, 后面计算尽量使用前面已经算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