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石油 、石油的概念 石油(又称原油)- 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 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组成石油的成分非常复杂,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可分为元素组成、馏分组 成、组分组成和化合物组成,三者有相互关系:依据石油中各种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含量 可对石油进行分类;不同环境下生成的石油,比如海陆相石油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别:石油没 有固定的成分,因此石油没有确定的物理参数,石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 二、石油的组成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碳含量 为:84-87%,平均84.5%;氢含量为:11~14%,平均13%:两 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剩下的硫、氮、 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其中,氧:0.1~4.5%, 般小于0.5%;硫:小于1%,平均0.65%;氮:小于0.1%。含硫 量小于1%的为低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的为高硫原油。常以0.25% 作为贫氮和高氮石油的界线。石油中还发现微量元素,构成了石 油的灰分。 已发现的33种微量元素按其含量多少和常见程度列举如下:铁(Fe)、钙(Ca)、镁 (Mg)、硅(Si、铝(Al)、钒(V)、 镍(Ni)、铜(Cu)、锑(Sb)、锰(n)、锶(Sr)、钡(Ba)、硼(B)、钴(Co)、锌(Zn)、钼(Mo)、 铅(Pb)、锡(Sn)、钠(Na)、 钾(K)、磷(P)、锂(Li)、氯(Cl)、铋(Bi)、铍(Be)、锗(Ge)、银(Ag)、砷(As)、镓(Ga)、 金(Au)、钛(Ti)、铬(Cr)
第一节 石油 一、石油的概念 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 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组成石油的成分非常复杂,根据其不同的特性,可分为元素组成、馏分组 成、组分组成和化合物组成,三者有相互关系; 依据石油中各种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含量, 可对石油进行分类;不同环境下生成的石油,比如海陆相石油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别;石油没 有固定的成分,因此石油没有确定的物理参数,石油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 二、石油的组成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 为:84-87%,平均 84.5%;氢含量为:11~14%,平均 13%;两 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 95~99%,平均为 97.5%。剩下的硫、氮、 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 1~4%,其中,氧:0.1~4.5%, 一般小于 0.5%;硫:小于 1%,平均 0.65%;氮:小于 0.1%。含硫 量小于 1%的为低硫原油,含硫量大于 1%的为高硫原油。常以 0.25% 作为贫氮和高氮石油的界线。石油中还发现微量元素,构成了石 油的灰分。 已发现的 33 种微量元素按其含量多少和常见程度列举如下:铁(Fe)、钙(Ca)、镁 (Mg)、硅(Si)、铝(Al)、钒(V)、 镍(Ni)、铜(Cu)、锑(Sb)、锰(Mn)、锶(Sr)、钡(Ba)、硼(B)、钴(Co)、锌(Zn)、钼(Mo)、 铅(Pb)、锡(Sn)、钠(Na)、 钾(K)、磷( P)、锂(Li)、氯(Cl)、铋(Bi)、铍(Be)、锗(Ge)、银(Ag)、砷(As)、镓(Ga)、 金(Au)、钛(Ti)、铬(Cr)
镉(Cd)。构成了石油的 灰粉 在这些微量元素中,最引起石油地质学者重视的是V、Ni两种元素,它们含 量高,分布普遍并具有成因意义 近年来,石油灰分中的V、Ni含量及其比值(V/Ni)已被用来确定生油岩相、油源对比以及 研究油气运移等问题
镉(Cd)。构成了石油的 灰粉 在这些微量元素中,最引起石油地质学者重视的是 V、Ni 两种元素,它们含 量高,分布普遍并具有成因意义。 近年来,石油灰分中的 V、Ni 含量及其比值(V/Ni)已被用来确定生油岩相、油源对比以及 研究油气运移等问题
氧硫 氮 氢
(二)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 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石油的馏分组成 轻馏分 中馏分 重馏分 馏分 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瓦斯油润滑油渣油 温度(v)3535-190190-260260-320320360360-530>530(500 (三)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 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 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苯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 洒精苯胶质:溶于酒精和苯,同时也被苯所吸附 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 形的固体。 (四)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烃类化合物:正构烷烃、异构烷 烃、环烷烃、芳烃和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二)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 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三)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 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 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苯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 物。 洒精苯胶质:溶于酒精和苯,同时也被苯所吸附。 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 形的固体。 (四)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烃类化合物:正构烷烃、异构烷 烃、环烷烃、芳烃和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石油组分分析流程表 原油」 蒸馏 匚轻镅分 >210℃馏分 气相色谱 可溶的 用正已烷沉 烃类+胶质 匚沥青 想鲁 硅胶柱 元素分析、红夕 (或层析 (正庚烷冲洲 (笨冲况物囗 (吸附 饱和烃 芳烃 胶质 气相色谱、质 元素分析 色谱一质谱联有 气相色 红外光谱 5×101°m分子 筛(或尿素络钅 液相色谱、氧化(或层析 正构烷烃 异构烷烃+环烷烃 单环芳烃〖双环芳烃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色一质联机 气相色谱、 正构烷烃 属饱和烃,在常温常压下,1~4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为气态,5~16 个碳原子(C5~C16)的烷烃为液态,17个碳原子以上(C17十)的高分子烷烃皆呈固态。 石油中已鉴定出的正烷烃有C1~C45,个别报导曾提及见到C60正烷烃,但大部 分正烷烃碳数≤C35。石油中多数占15.5%(体积),轻质石油可达30%以上,而重质石油可 小于15%。其含量主要取决于: 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陆相原油含量多,海相原油含量少 2.原油的成熟度:可用正烷烃分布曲线来判断原油的成熟度。 石油中正构烷烃的来源 现代生物:如细菌、藻类。含脂类的植物或蜡质(主要在髙等植物的叶、孢子花粉 果实)。有机质的演变、分解
正构烷烃 属饱和烃,在常温常压下,1~4 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为气态,5~16 个碳原子(C5~C16)的烷烃为液态,17 个碳原子以上(C17+)的高分子烷烃皆呈固态。 石油中已鉴定出的正烷烃有 C1~C45,个别报导曾提及见到 C60 正烷烃,但大部 分正烷烃碳数≤C35。石油中多数占 15.5%(体积),轻质石油可达 30%以上,而重质石油可 小于 15%。 其含量主要取决于: 1.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陆相原油含量多,海相原油含量少。 2.原油的成熟度:可用正烷烃分布曲线来判断原油的成熟度。 石油中正构烷烃的来源: 现代生物:如细菌、藻类。含脂类的植物或蜡质(主要在高等植物的叶、孢子花粉、 果实)。有机质的演变、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