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油气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而油气在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 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主要取决 于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条件。归纳起来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 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油气源条件 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控制着油 气资源的规模,决定着油气藏的数量和大小;油气源的性质决定着烃类资源的种类、油 藏与气藏的比例;油气源形成的中心区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因此,油气源条件是油气 藏形成的前提 1、烃源岩的数量 成烃坳陷: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 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 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熟烃 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 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 的油气聚集。 成烃坳陷在不同类型的盆地中有 不同的分布形式,这与盆地的演化模 式有关。平面上,可以位于盆地中央 地带(松辽盆地),也可以偏于盆地一 侧(酒西盆地),或者有多个成烃坳陷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油气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而油气在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 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主要取决 于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条件。归纳起来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 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油气源条件 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控制着油 气资源的规模,决定着油气藏的数量和大小;油气源的性质决定着烃类资源的种类、油 藏与气藏的比例;油气源形成的中心区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因此,油气源条件是油气 藏形成的前提。 1、烃源岩的数量 成烃坳陷: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 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 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熟烃 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 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 的油气聚集。 成烃坳陷在不同类型的盆地中有 不同的分布形式,这与盆地的演化模 式有关。平面上,可以位于盆地中央 地带(松辽盆地),也可以偏于盆地一 侧(酒西盆地),或者有多个成烃坳陷
(渤海湾盆地)。纵向上,由于盆地演 化的不同,烃源岩的分布在单一旋回 盆地中只能有一套,在多旋回盆地中 常发育多套烃源岩,但主力烃源岩常 常只有一个。成烃坳陷的位置也可以是继承性的,也可以是非继承性的,在不同的阶段 位置产生迁移或完全改变。只有 硏究盆地的演化史,进行旋回分析和沉积相分析,才能把握成烃坳陷的发育和迁移规律, 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烃源岩的数量:取决于烃源岩的面积(分布范围)和厚度。 青西凹陷 杨叫 石北凹陷 克拉马依油 马纳斯凹陪 老君唐 成烃坳陷与油气分布关系图 [[[[[E匚° λ.松辽中央成烃坳陷与油气分布;B.准噶尔玛纳斯湖成烃坳陷与 区;C.酒西盆地青西成烃凹陷与老君庙油气聚集带;D.黄骅坳陷自 凹陷与大港油气带;1.生油中心;2.生油凹陷;3.油气聚集带;4.f 5.汕田;6.盆地边界:7.油气运移方向;8.海陆界线 2、烃源岩的质量
(渤海湾盆地)。纵向上,由于盆地演 化的不同,烃源岩的分布在单一旋回 盆地中只能有一套,在多旋回盆地中 常发育多套烃源岩,但主力烃源岩常 常只有一个。成烃坳陷的位置也可以是继承性的,也可以是非继承性的,在不同的阶段 位置产生迁移或完全改变。只有 研究盆地的演化史,进行旋回分析和沉积相分析,才能把握成烃坳陷的发育和迁移规律, 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烃源岩的数量:取决于烃源岩的面积(分布范围)和厚度。 2、烃源岩的质量
并非所有的沉积盆地都有成烃拗陷,当盆地内拗陷区一直处于补偿或过补偿状 态时,难以形成有利的成烃环境,或油气潜量极低,属于非成烃拗陷。因此,一个拗陷 是否具备成烃条件,还要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排烃效率来进行评价 通过定量计算成烃潜量、产烃率来确定盆地的总资源量,从而评价油气源的充足程度 只有具丰富油气资源的盆地,才能形成大型油气藏 二、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 油气生成后,只有及时的排出,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才能成为可以利用的资 源;否则,只能成为油浸泥岩。而储集层是容纳油气的介质,只有孔渗性良好,厚度较 大的储集层,才能容纳大量的油气,形成巨大的油气藏,这是显然的。而有利的生、储、 盖组合,也是形成大型油气藏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生储盖组合:是指烃源层、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三者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良好的输导层,使烃源层 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聚集:盖层的质量和厚度能确保油气不致于散失。 1、生储盖组合类型 沟通烃源层和储集层的通道有三种基 本形式:孔隙一裂缝系统,不整合面系统 和断裂系统。根据生、储层在时间和空间 上的分布和接触关系,可将生储盖组合分 为两大类:连续的或相邻的生储盖组合、 不连续的或间断的生储盖组合。 (1)连续的生储盖组合是三者存在于
并非所有的沉积盆地都有成烃拗陷,当盆地内拗陷区一直处于补偿或过补偿状 态时,难以形成有利的成烃环境,或油气潜量极低,属于非成烃拗陷。因此,一个拗陷 是否具备成烃条件,还要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排烃效率来进行评价。 通过定量计算成烃潜量、产烃率来确定盆地的总资源量,从而评价油气源的充足程度。 只有具丰富油气资源的盆地,才能形成大型油气藏。 二、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 油气生成后,只有及时的排出,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才能成为可以利用的资 源;否则,只能成为油浸泥岩。而储集层是容纳油气的介质,只有孔渗性良好,厚度较 大的储集层,才能容纳大量的油气,形成巨大的油气藏,这是显然的。而有利的生、储、 盖组合,也是形成大型油气藏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生储盖组合:是指烃源层、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三者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良好的输导层,使烃源层 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聚集;盖层的质量和厚度能确保油气不致于散失。 1、生储盖组合类型 沟通烃源层和储集层的通道有三种基 本形式:孔隙—裂缝系统,不整合面系统 和断裂系统。根据生、储层在时间和空间 上的分布和接触关系,可将生储盖组合分 为两大类:连续的或相邻的生储盖组合、 不连续的或间断的生储盖组合。 (1)连续的生储盖组合是三者存在于
连续沉积的地层单位中,生储层直接接 触,以孔隙或孔隙一裂缝系为输导油气 的通道。根据接触方式可进一步分为: 面接触,包括上覆式、下伏式、互层式 带接触,也称侧变式或指状交叉式;体 接触,也称封闭式或透镜式。 (2)不连续生储盖组合生储层在时间 上是不连续的,在空间上可以直接接触 也可以是分隔的,但两者的连接通道为 不整合面或断层面。可分为不整合型生 储盖组合和断裂型生储盖组合 在实际情况下,单一型式的生储盖组 合往往很局限,输导油气的能力也有限,而更多的是多种型式联合形成复合的输导网络, 因此,复合型的生储盖组合 对大型油气藏的形成更为有利。我国酒西盆地前山背斜带油气藏的形成即为复合型输导 油气的结果
连续沉积的地层单位中,生储层直接接 触,以孔隙或孔隙—裂缝系为输导油气 的通道。根据接触方式可进一步分为: 面接触,包括上覆式、下伏式、互层式; 带接触,也称侧变式或指状交叉式;体 接触,也称封闭式或透镜式。 (2)不连续生储盖组合生储层在时间 上是不连续的,在空间上可以直接接触, 也可以是分隔的,但两者的连接通道为 不整合面或断层面。可分为不整合型生 储盖组合和断裂型生储盖组合。 在实际情况下,单一型式的生储盖组 合往往很局限,输导油气的能力也有限,而更多的是多种型式联合形成复合的输导网络, 因此,复合型的生储盖组合 对大型油气藏的形成更为有利。我国酒西盆地前山背斜带油气藏的形成即为复合型输导 油气的结果
下伏式上覆式互层式侧变式封闭式 不整合型 同生断层 巴〓2□ 生储盖组合分类模式图 1.盖层:2,储集层:3.烃源层;4断层;5.不 H201635泉5石30 西油匚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 酒西盆地前山背斜带剖面油气运移方向示意图 2、生储盖组合的评价 输导层的型式及其性能对输导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烃源层和储集层 直接接触面积越大,通道畅通,输导能力就越大,反之,输导能力越差。互层式、指状 交叉式较上覆、下伏式输导能力强,透镜式虽接触面积广,但明显受储集体大小的限制 不连续的生储盖组合型式中,生、储层虽未接触,但断裂面、不整合面往往输导能力强 在时空上把生、储层连接起来,尤其是不整合面,对油气的运聚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储盖组合是否有利主要是看是否具有最佳的排烃效率,它与组合型式、烃源 层的单层厚度和砂岩百分率有关。单层厚度在30~50m的烃源层排烃效率较高,而砂岩
2、生储盖组合的评价 输导层的型式及其性能对输导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烃源层和储集层 直接接触面积越大,通道畅通,输导能力就越大,反之,输导能力越差。互层式、指状 交叉式较上覆、下伏式输导能力强,透镜式虽接触面积广,但明显受储集体大小的限制。 不连续的生储盖组合型式中,生、储层虽未接触,但断裂面、不整合面往往输导能力强, 在时空上把生、储层连接起来,尤其是不整合面,对油气的运聚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储盖组合是否有利主要是看是否具有最佳的排烃效率,它与组合型式、烃源 层的单层厚度和砂岩百分率有关。单层厚度在 30~50m 的烃源层排烃效率较高,而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