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流水不腐, (《吕氏春秋》) (2)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安不忘危,▲。(《汉书陈汤传》)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十二章》)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黄海西岸美丽富饶,物华天宝,既是我国重要的海上门户、战略通道,又是国家重点开 发的经济走廊、沿海风光带。黄金海岸名副其实,地位作用不可小q(①)。如果驾车 沿临海高速自北南下,沿途的风光准会让你眼花潦乱,目不遐接。停车回望,一路美景,尽 收眼底。蜿蜒(②)、明亮的海岸线与宽阔、流畅的交通线,就像长长的飘带、彩练,串起 沿岸的城市、乡村、港口、码头、景区、湿地,宛若贵妇项上镶钻点翠的珠宝金链,熠(③) 熠生辉,璀can(④)夺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岀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B.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 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C.刚刚听到一则耸人听闻的事情,一架载有157人的埃塞俄比亚航空客机坠毀,机上 人员全部遇难,其中有8名是中国乘客 D.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 心无旁鹜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李克强说,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一6.5%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大约5.5%左右。 B.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粤 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创建。 C.“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 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D.我们要规划并贯通从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级联赛一条龙竞赛体制,打造完整 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1)流水不腐,___▲___。(《吕氏春秋》) (2)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安不忘危,__▲____。(《汉书 陈汤传》) (4)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 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赵 翼《论诗》)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 ▲ ?(《<论语>十二章》)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 分) 黄海西岸美丽富饶,物华天宝,既是我国重要的海上门户、战略通道,又是国家重点开 发的经济走廊、沿海风光带。黄金海岸名副其实,地位作用不可小 qù( ① )。如果驾车 沿临海高速自北南下,沿途的风光准会让你眼花潦乱,目不遐接。停车回望,一路美景,尽 收眼底。蜿蜒.(②)、明亮的海岸线与宽阔、流畅的交通线,就像长长的飘带、彩练,串起 沿岸的城市、乡村、港口、码头、景区、湿地,宛若贵妇项上镶钻点翠的珠宝金链,熠.( ③ ) 熠生辉,璀 càn( ④ )夺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 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 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 B.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 ... 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C. 刚刚听到一则耸人听闻 ....的事情,一架载有 157 人的埃塞俄比亚航空客机坠毁,机上 人员全部遇难,其中有 8 名是中国乘客。 D. 3 月 10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 心无旁骛 ....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李克强说,2019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6.5%; 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大约 5.5%左右。 B.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粤 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创建。 C.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 2018 年 6 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 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D. 我们要规划并贯通从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级联赛一条龙竞赛体制,打造完整 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B.④①③⑤②⑥C.⑤②④①⑥③D.⑤②⑥④①③ 6.名著阅读。(7分) (1)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 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从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质?“兄弟”指谁?“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 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 品质: 兄弟: 原因 (2)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关系变化过程填空。(4分)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①▲,师徒心生嫌隙—一—中计戴上紧箍咒, 师徒关系始稳定 ,师徒关系“破裂”一一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 此慢慢信任——③▲ 师徒关系再次“破裂”一一观音指出假悟空,④ 7.综合实践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近来沿海中学九(2)班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语文专题活动, 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一 【拟标题】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则新闻,请拟制新闻标题。(2分) 中国江苏网3月4日讯3月3日,2019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活动 在南京市江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幕。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省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协 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志愿服务总队有关负 责同志、最美志愿者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代表等40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 【颂先进】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中,中国好人、两次捐赠“生命火种”的东 台人郑小祥榜上有名!全省仅10名,系盐城唯一!郑小祥,男,1982年生,毕业于南京医 科大学。他为素未谋面的外省女青年两次捐赠“生命火种”,先是造血干细胞、再是淋巴细 胞,成为江苏第三例“二次捐献”者,也是最年轻的捐献者。请你为郑小祥写一段颁奖词。 (不少于5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分) 【巧辩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也有个别人发出了不和谐的杂音: 经济社会,讲的是经济效益,付出就得有回报。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 了。”对此,你有何看法?(2分) 阅读理解(5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6分)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2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 20 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②④①⑥③ D.⑤②⑥④①③ 6.名著阅读。(7 分) (1)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 分) 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 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从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质?“兄弟”指谁?“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 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 品质:_______▲_________ 兄弟: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关系变化过程填空。(4 分)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①______▲_____,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咒, 师徒关系始稳定——②_______▲____,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 此慢慢信任——③_____▲______,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④_____ ▲______。 7.综合实践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 分)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近来沿海中学九(2)班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语文专题活动, 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 【拟标题】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则新闻,请拟制新闻标题。(2 分) 中国江苏网 3 月 4 日讯 3 月 3 日,2019 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活动 在南京市江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幕。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省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协 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志愿服务总队有关负 责同志、最美志愿者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代表等 400 多人参加启动仪式。 ▲ 【颂先进】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中,中国好人、两次捐赠“生命火种”的东 台人郑小祥榜上有名!全省仅 10 名,系盐城唯一!郑小祥,男,1982 年生,毕业于南京医 科大学。他为素未谋面的外省女青年两次捐赠“生命火种”,先是造血干细胞、再是淋巴细 胞,成为江苏第三例“二次捐献”者,也是最年轻的捐献者。请你为郑小祥写一段颁奖词。 (不少于 50 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 分) ▲ 【巧辩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但也有个别人发出了不和谐的杂音: “经济社会,讲的是经济效益,付出就得有回报。学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已经过时 了。”对此,你有何看法?(2 分) ▲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9 题。(6 分) 水口行舟①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②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释】①南宋庆元元年韩侂胄擅权,斥“道学”为“伪学”。庆元二年朱熹被削职。 庆元三年朱熹等人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 居水陆交通要道。②夜如何:一夜的风浪不知要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怎么样。③试:尝 8.“满江风浪夜如何”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诗中有着怎样的作用?(3分) 9.联系诗人生活经历,说说“依旧青山绿树多”有着怎样的言外之意。(3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10-13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欲攻郑,郑军不知。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 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其攻郑,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 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遂去。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有刪改) 【注释】①滑:国名。②弦高:人名。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郑君谨修守御备▲ (4)遂去 11.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因献其牛 人履其板(《梵天寺木塔》) 乃入见 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C.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虽不能察,必以情 D.小大之狱 悉以咨之(《出师表》)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将袭郑,郑今已觉之。 13.曹刿和弦高在人物形象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4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 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 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3 今朝试③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释】①南宋庆元元年韩侂胄擅权,斥“道学” 为“伪学”。庆元二年朱熹被削职。 庆元三年朱熹等人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 居水陆交通要道。②夜如何:一夜的风浪不知要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怎么样。③试:尝 试。 8.“满江风浪夜如何”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诗中有着怎样的作用?(3 分) ▲ 9. 联系诗人生活经历,说说“依旧青山绿树多”有着怎样的言外之意。(3 分) ▲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 10-13 题(14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欲攻郑,郑军不知。兵至滑①,郑贩卖贾人弦高②,持十 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其攻郑,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 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遂去。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有刪改) 【注释】①滑:国名。 ②弦高:人名。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 分) (1)又何间.焉 ▲ (2) 小惠未徧. ▲ (3)郑君谨.修守御备 ▲ (4)遂去. ▲ _ 11.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 分) A.因献其.牛 人履其.板(《梵天寺木塔》) B.乃.入见 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C.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 虽不能察,必以.情 D.小大之.狱 悉以咨之.(《出师表》)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2) 将袭郑,郑今已觉之。 ▲ 13.曹刿和弦高在人物形象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4 分)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14 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 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 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 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 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 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 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 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 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 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 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 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 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 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 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 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 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 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 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 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 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 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 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 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 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14.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 观点和理由。(4分) 16.第⑥段面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17.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4分)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 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 极投入训练中。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1分) 黑板张挂在我的耳朵里 嵇少波 ①那年8月,树上的鸣蝉刚扯开嗓子叫,我就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到30里外的县城髙
4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 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 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 3 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 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 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 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 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 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 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 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 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 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 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 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 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 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 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 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 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 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 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 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 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 年 04 月 23 日 04 版有删改) 14.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 15.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 观点和理由。(4 分) ▲ 16.第⑥段面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4 分)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 17.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4 分)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 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 1.2 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 极投入训练中。 ▲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2 题。(21 分) 黑板张挂在我的耳朵里 嵇少波 ①那年 8 月,树上的鸣蝉刚扯开嗓子叫,我就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到 30 里外的县城高
中上学。升入高三,即将面临高考,学校通知我们提前到校学习高三的内容 ②经过一天的学习,我们也累了,站在阳台上吹了一阵热烘烘的晚风,陆续回到宿舍用 冷水冲一下身子,倒头就睡了。这样热的天,一个宿舍还住着20个人,不可避免地造成了 宿舍卫生环境的恶劣,舍内空气十分污浊,很多同学因此染上了红眼病,我也未能幸免 ③一切的苦和痛,咬咬牙能挺过去的,于我都不是大问题,唯独生病是我不能面对的, 甚至被认为无足轻重的红眼病,对我都有可能是一场灾难。我拿不出买眼药的钱,因为父亲 自我读高中那天起,就开始生病了,而且还是每个月都要消耗几百元的肝腹水。我用的每 分钱都是父亲从医药费里抠出来的,除了交伙食费,我身无分文。我侥幸地以为,过不了几 天,我的红眼病就会不治而愈。 ④然而红眼病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好转。一个星期后,我突然发现,我再也看不清黑 板上的字了。我慌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里人的目光全集中在父亲身上,父亲的病 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无暇旁顾。我担心继续发展下去,我的眼睛真的会瞎。幸运的是,红 眼病终于不治而愈了。接踵而来的,却是我的眼睛看书时又酸又涩,见光就疼得无法睁开, 我再次陷入恐慌 ⑤我的成绩直线下滑。为了挽住颓势,我想尽了办法。我近乎麻木地做著重复的动作, 希望眼睛能够在书本上多停留几分钟,努力将眼睛眯起来的时候,能够将黑板上的字看得更 清楚一点。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一次摸底考试中,我的成绩跌至班 级的倒数几名。我陷入了绝境,黑板上是白茫茫的一片,耳畔环绕着同学的“嗡嗡”低语。 我急得浑身冒汗,无奈地趴在了课桌上。但我意外地发现,只要静下心来,就能听清老师说 的话。于是我就趴在课桌上,认真聆听,仿佛我的耳朵里张挂着一块小黑板,老师说的每一 句话,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 ⑥记得那个上午第三节的物理课,老师提问,叫了坐在前面的几个同学,都回答不上来 坐在后面的同学却是无所顾忌、骚动不安,老师沉着脸盯着后排。我依然认真地趴着,却听 到老师点我的名。教室里立即发出了哄笑一一同学们包括我自己都心知肚明,老师这是要为 难我,拿我立威,让后面的同学安静。我没有犹豫就站了起来,说出了我的想法。我给出的 答案是正确的一一班级里排名靠前的几个同学都没能回答出来。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同学 们都盯着我看,脸上满是惊愕,仿佛我是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插班生。后面的同学们偷偷朝 我竖起大拇指,一直被漠视、讥笑的群体,现在我代表他们,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长了 回脸,拿回了属于我们的尊严 ⑦我的成绩就像熬过冬天的一株小草,虽然没有大树的伟岸婆娑,也没有花朵那样美丽 鲜艳,但是也有了自己的一抹青绿。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希望是渺茫的,但是我不会放弃,也 不敢放弃。每天,我都认真地趴在课桌上,在耳朵里张挂起黑板,心无旁骛地汲取着知识, 计算较多的时候仍然有些吃力,但我的成绩还是一点点地提高了。在随后到来的预选考试中, 我幸运地拿到了高考入场券,成为全班六十几个人中幸存的二分之一,成为后面几排中硕果 仅存的一个 ⑧高考时,我踩着录取线考进了师范院校,成了老师眼中的一个奇迹。去学校转团关系 时,老师特地从课堂上跑出来问我,因为全班只考上10多个,而我是最不可能的一个。我 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认真地说,在这里,张挂着一块黑板—一老师课堂上讲的,我都看得见。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8年21期,有删减) 18.文章以事情发展为线索,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2分) 环境恶劣,生红眼病 A 永不放弃,考上大学 19.短文第③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20.根据要求分析句子。(6分) (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的划线句。(3分)
5 中上学。升入高三,即将面临高考,学校通知我们提前到校学习高三的内容。 ②经过一天的学习,我们也累了,站在阳台上吹了一阵热烘烘的晚风,陆续回到宿舍用 冷水冲一下身子,倒头就睡了。这样热的天,一个宿舍还住着 20 个人,不可避免地造成了 宿舍卫生环境的恶劣,舍内空气十分污浊,很多同学因此染上了红眼病,我也未能幸免。 ③一切的苦和痛,咬咬牙能挺过去的,于我都不是大问题,唯独生病是我不能面对的, 甚至被认为无足轻重的红眼病,对我都有可能是一场灾难。我拿不出买眼药的钱,因为父亲 自我读高中那天起,就开始生病了,而且还是每个月都要消耗几百元的肝腹水。我用的每一 分钱都是父亲从医药费里抠出来的,除了交伙食费,我身无分文。我侥幸地以为,过不了几 天,我的红眼病就会不治而愈。 ④然而红眼病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好转。一个星期后,我突然发现,我再也看不清黑 板上的字了。我慌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里人的目光全集中在父亲身上,父亲的病 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无暇旁顾。我担心继续发展下去,我的眼睛真的会瞎。幸运的是,红 眼病终于不治而愈了。接踵而来的,却是我的眼睛看书时又酸又涩,见光就疼得无法睁开, 我再次陷入恐慌。 ⑤我的成绩直线下滑。为了挽住颓势,我想尽了办法。我近乎麻木地做著重复的动作, 希望眼睛能够在书本上多停留几分钟,努力将眼睛眯起来的时候,能够将黑板上的字看得更 清楚一点。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一次摸底考试中,我的成绩跌至班 级的倒数几名。我陷入了绝境,黑板上是白茫茫的一片,耳畔环绕着同学的“嗡嗡”低语。 我急得浑身冒汗,无奈地趴在了课桌上。但我意外地发现,只要静下心来,就能听清老师说 的话。于是我就趴在课桌上,认真聆听,仿佛我的耳朵里张挂着一块小黑板,老师说的每一 句话,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 ⑥记得那个上午第三节的物理课,老师提问,叫了坐在前面的几个同学,都回答不上来。 坐在后面的同学却是无所顾忌、骚动不安,老师沉着脸盯着后排。我依然认真地趴着,却听 到老师点我的名。教室里立即发出了哄笑——同学们包括我自己都心知肚明,老师这是要为 难我,拿我立威,让后面的同学安静。我没有犹豫就站了起来,说出了我的想法。我给出的 答案是正确的——班级里排名靠前的几个同学都没能回答出来。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同学 们都盯着我看,脸上满是惊愕,仿佛我是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插班生。后面的同学们偷偷朝 我竖起大拇指,一直被漠视、讥笑的群体,现在我代表他们,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长了一 回脸,拿回了属于我们的尊严。 ⑦我的成绩就像熬过冬天的一株小草,虽然没有大树的伟岸婆娑,也没有花朵那样美丽 鲜艳,但是也有了自己的一抹青绿。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希望是渺茫的,但是我不会放弃,也 不敢放弃。每天,我都认真地趴在课桌上,在耳朵里张挂起黑板,心无旁骛地汲取着知识, 计算较多的时候仍然有些吃力,但我的成绩还是一点点地提高了。在随后到来的预选考试中, 我幸运地拿到了高考入场券,成为全班六十几个人中幸存的二分之一,成为后面几排中硕果 仅存的一个。 ⑧高考时,我踩着录取线考进了师范院校,成了老师眼中的一个奇迹。去学校转团关系 时,老师特地从课堂上跑出来问我,因为全班只考上 10 多个,而我是最不可能的一个。我 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认真地说,在这里,张挂着一块黑板——老师课堂上讲的,我都看得见。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8 年 21 期,有删减) 18.文章以事情发展为线索,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2 分) → → → 19.短文第③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 20.根据要求分析句子。(6 分) (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的划线句。(3 分) B 永不放弃,考上大学 环境恶劣,生红眼病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