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了解1929一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根源 及后果了解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及英国的绥靖外交:了解法国的波鲁姆试 验: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对美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掌握希特勒上台的 原因和希特勒的外交思想;掌握日本的法西斯化的特点:分析比较德日意建立 法西斯改权的异同。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30年代破坏和维护凡尔赛体系的斗争(走向大战 (8课时) 教学内容:30年代的世界格局:法西斯国家毁约扩军和英法的妥协退让: 西班牙战争和法西斯国家的政治联合: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的绥靖政 策:1933 -1938年的美苏外交政策:1939年的四种外交谈判:30年代美国外交 教学要求: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战略格局发生的根本变化;掌握德 国未立即向英法美的霸权地位挑战的原因:掌握法西斯国家毁约的步骤:了解英 法妥协退让的过程:了解西班牙战争和法西斯国家的政治联合:掌握慕尼黑协定: 掌握英法的绥靖政策:掌握1933一1938年的美苏外交政策:掌握苏联争取集 安全的努力并作出评价:了解1939年的四种外交淡判:掌握30年代美国对欧洲 的政策:掌握30年代的美国远东政策:了解史学界对罗斯福《中立法》的评价。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一章: 第 次世界大战 (8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战争的 根本转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学要求:掌握大战的全面开始和初期阶段情况:掌握战争是如何扩大并促 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发生了根本转折:掌握德 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的异同。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二章: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学时) 学内容:科学技术和 文化的重大成就:第三次技术革命与战争的关系:二 战与美国科技强国地位的确立。 教学要求:掌握19世纪上半叶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重大成就:了解第三 次技术革命与战争的关系:掌握美国是如何在二战期间及其其后确立世界科技强 国地位的。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根据出勤率、课堂讨论发言及平时随堂作 业而定。按百分制纪录。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数材, 齐世荣.世界现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主要参考书: 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1994 年
26 教学要求: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根源 及后果;了解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及英国的绥靖外交;了解法国的波鲁姆试 验;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对美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掌握希特勒上台的 原因和希特勒的外交思想;掌握日本的法西斯化的特点;分析比较德日意建立 法西斯政权的异同。 授课方式:讲授。 第 十 章 : 30 年 代 破 坏 和 维 护 凡 尔 赛 体 系 的 斗 争 ( 走 向 大 战 ) (8 课时) 教学内容:30 年代的世界格局;法西斯国家毁约扩军和英法的妥协退让; 西班牙战争和法西斯国家的政治联合;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的绥靖政 策;1933—1938 年的美苏外交政策;1939 年的四种外交谈判;30 年代美国外交。 教学要求: 了解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战略格局发生的根本变化;掌握德 国未立即向英法美的霸权地位挑战的原因;掌握法西斯国家毁约的步骤;了解英 法妥协退让的过程;了解西班牙战争和法西斯国家的政治联合;掌握慕尼黑协定; 掌握英法的绥靖政策;掌握 1933—1938 年的美苏外交政策;掌握苏联争取集体 安全的努力并作出评价;了解 1939 年的四种外交谈判;掌握 30 年代美国对欧洲 的政策;掌握 30 年代的美国远东政策;了解史学界对罗斯福《中立法》的评价。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8 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战争的 根本转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学要求:掌握大战的全面开始和初期阶段情况;掌握战争是如何扩大并促 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发生了根本转折;掌握德 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的异同。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二章:20 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 学时) 教学内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重大成就;第三次技术革命与战争的关系;二 战与美国科技强国地位的确立。 教学要求:掌握 19 世纪上半叶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重大成就;了解第三 次技术革命与战争的关系;掌握美国是如何在二战期间及其其后确立世界科技强 国地位的。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根据出勤率、课堂讨论发言及平时随堂作 业而定。按百分制纪录。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70%,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齐世荣.世界现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主要参考书: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
于斯德.世界丽代史(上册)。北京,高等数音出版补,1988年 [美]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译.大国的兴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译.全球通史一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撰写人:安善花 审核人:张晓刚 课程负责人:安善花
27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上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年. [美]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译.大国的兴衰.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译.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撰写人:安善花 审核人:张晓刚 课程负责人:安善花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orld History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世界现代史 适用专业:历史学 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课程简介 《世界当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到21世纪初的当代世界历史。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改治、文化等都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于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特别是从20世纪 80年代起,出现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政治上,世界殖民主义体 系瓦解,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兴起,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因 素。1991年苏联的瓦解,震惊了世界。但是,苏联的巨变和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 种僵化而未及时改革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就证明了社会主义这种新生制度富有的生命力。 目前,世界经济继续发展,国际格局走向多极。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通过对这一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习的知识,学生可以对的重大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国际格局的演变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并使自己的知识体系 更加完整。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当代世界历史的转折 (4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总体格局:了解国际舞台上的五大国的地 位与影响。 教学要求,堂据世界当代中己有的研究课程体系 :了解已有的关于世界当代 史的开端、分期方法及产生不同分歧的原因:了解世界当代史的基本线索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2学时) 教学内容: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冷战的兴起与德国的分 裂:世界两级格局的形成 教学要求:了解世界两级格局形成的背景:重点理解冷战的起源以及东西方 对抗的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战后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 (2学时) 教学内容:苏联的恢复与发展: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政治经济建设: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苏共二十大机器在社会主义国家引起 的震荡。 教学要求:了解苏联、东欧、亚洲各国战后的发展进程:认识社会主义实践 28
28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orld History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世界现代史 适用专业:历史学 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世界当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到 21 世纪初的当代世界历史。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于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特别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出现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政治上,世界殖民主义体 系瓦解,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兴起,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因 素。1991 年苏联的瓦解,震惊了世界。但是,苏联的巨变和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 种僵化而未及时改革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就证明了社会主义这种新生制度富有的生命力。 目前,世界经济继续发展,国际格局走向多极。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通过对这一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习的知识,学生可以对的重大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国际格局的演变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并使自己的知识体系 更加完整。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当代世界历史的转折 (4 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总体格局;了解国际舞台上的五大国的地 位与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世界当代史已有的研究课程体系;了解已有的关于世界当代 史的开端、分期方法及产生不同分歧的原因;了解世界当代史的基本线索。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2 学时) 教学内容: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冷战的兴起与德国的分 裂;世界两级格局的形成。 教学要求:了解世界两级格局形成的背景;重点理解冷战的起源以及东西方 对抗的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战后至 50 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 (2 学时) 教学内容:苏联的恢复与发展;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政治经济建设;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苏共二十大机器在社会主义国家引起 的震荡。 教学要求:了解苏联、东欧、亚洲各国战后的发展进程;认识社会主义实践
的艰难与曲折:了解苏共二十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4学时) 教学内容:日、德、意三国的民主改造与经济发展:西欧、北欧各国的政治 济的重建;美国的新政式改革 教学要求:掌握战后日、德、意民主改造的意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掌握 战后西欧、北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美国杜鲁门、艾森 豪威尔的对内外政策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2学时) 教学内容:战后首批民族独立国家在亚洲诞生: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亚洲到 非洲的转移:民族独立国家在亚非拉和大洋洲的普遍建立:摧毁世界殖民体系的 最后阶段 教学要求:了解第三世界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着重理解第三 世界发展的曲折和艰难:明确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2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和“社会主义大家庭”:东西方关系的变动与 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西方阵营的分化: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6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 演变的历史过程: 了解第三世界兴起的原因: 理解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者重理 解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意:从经济繁荣到低谏发展的西方国家 (2学时) 教学内容:20世 -90年代的美国:20世纪60 一90年代的西欧:20 世纪60 90年代的日本与环太平洋国家。 教学要求:了解美国肯尼迪、约翰松、里根、克林顿时代的国内外政策:了解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理解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 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变动 (2学时) 教学内容:苏联的改革、停滞及其解体: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巨变: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独联体和中东欧各国。 教学要求:重点分析并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独立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4学时) 教学内容:亚洲各国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中东政局的动荡和经济变化:非 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与政局变化。 教学要求:了解不结盟运动发展特点:了解中东战争的概况。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2课时) 教学内容:冷战态势的演变:美国、西欧、日本的三足鼎立:中国对外政第 的新发展;第三世界与新的国际关系;两级格局的瓦解与冷战的结束。 教学要求:掌握美日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表现:了解两大阵营解体的原因: 29
29 的艰难与曲折;了解苏共二十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4 学时) 教学内容:日、德、意三国的民主改造与经济发展;西欧、北欧各国的政治经 济的重建;美国的新政式改革。 教学要求:掌握战后日、德、意民主改造的意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掌握 战后西欧、北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美国杜鲁门、艾森 豪威尔的对内外政策。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2 学时) 教学内容:战后首批民族独立国家在亚洲诞生;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亚洲到 非洲的转移;民族独立国家在亚非拉和大洋洲的普遍建立;摧毁世界殖民体系的 最后阶段。 教学要求:了解第三世界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着重理解第三 世界发展的曲折和艰难;明确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2 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和“社会主义大家庭”;东西方关系的变动与 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西方阵营的分化;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 60 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 演变的历史过程;了解第三世界兴起的原因;理解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着重理 解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从经济繁荣到低速发展的西方国家 (2 学时) 教学内容:20 世纪 60——90 年代的美国;20 世纪 60——90 年代的西欧;20 世纪 60——90 年代的日本与环太平洋国家。 教学要求:了解美国肯尼迪、约翰松、里根、克林顿时代的国内外政策;了解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理解 6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 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变动 (2 学时) 教学内容:苏联的改革、停滞及其解体;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巨变;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的独联体和中东欧各国。 教学要求:重点分析并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独立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4 学时) 教学内容:亚洲各国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中东政局的动荡和经济变化;非 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与政局变化。 教学要求:了解不结盟运动发展特点;了解中东战争的概况。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2 课时) 教学内容:冷战态势的演变;美国、西欧、日本的三足鼎立;中国对外政策 的新发展;第三世界与新的国际关系;两级格局的瓦解与冷战的结束。 教学要求:掌握美日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表现;了解两大阵营解体的原因;
了解南南合作的发展,理解其成就与困难:理解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了解世界 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状况: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一章: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 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化与高科技群的大量涌现:科学技术成为第 生产力后的产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演进:科学技术进步与 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 教学要求: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重点掌握科技革命的内容 和特点: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十二章: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文化 (2学时) 教学内容:人文社会科学:当代世界文学:当代世界艺术:当代世界文化的 些新趋势与新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20世纪思想文化的主要成果和现状:掌握史学的发展情况和 主要派别的思想内容。 授课方式:进授与计论相结合 第十三章: 世纪更替 交接的世界 (2学时)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国际格局多极化:新时期的联合 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教学要求:了解当代世界存在的区域经济集团:了解国际格局多极化中的美 国、欧洲、日本的战略目标了解联合国在多极化时代中担负作用与课题:理解 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世界主题的现实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出勤:5次×4分=20分 里微计论发言.20分/ 平时随堂作业:3次×20分=60分 总成绩按百分制纪录。 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士要参若书, 卫 ,王哲主编.世界当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绪贻等著.战后美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耀写人:吕秀 审核人:张晓刚 课程负责人:吕秀
30 了解南南合作的发展,理解其成就与困难;理解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了解世界 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状况;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一章: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2 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化与高科技群的大量涌现;科学技术成为第 一生产力后的产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演进;科学技术进步与 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 教学要求: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重点掌握科技革命的内容 和特点;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十二章: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文化 (2 学时) 教学内容:人文社会科学;当代世界文学;当代世界艺术;当代世界文化的 一些新趋势与新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 20 世纪思想文化的主要成果和现状;掌握史学的发展情况和 主要派别的思想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十三章: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世界 (2 学时)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国际格局多极化;新时期的联合 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教学要求:了解当代世界存在的区域经济集团;了解国际格局多极化中的美 国、欧洲、日本的战略目标;了解联合国在多极化时代中担负作用与课题;理解 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世界主题的现实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出勤:5 次×4 分=20 分 课堂讨论发言:20 分/人 平时随堂作业:3 次×20 分=60 分 总成绩按百分制纪录。 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主要参考书: 曹卫平、王哲主编.世界当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绪贻等著.战后美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撰写人:吕秀一 审核人:张晓刚 课程负责人:吕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