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积累(36分 1.默写。(16分) ①,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 ④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⑦,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两句诗是“, ⑩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巧妙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美景的诗句是,。 αD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 叹:“?。” D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 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①“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 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神惊· 《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 还体现在 、智取文安县等。(2分) ②“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这个婚烟有不可超越的障碍存在!” 牧师抬起头来看看说话的人,哑口无言地站着。罗切斯特先生微微动了一下,仿佛他脚下发 生了地震似的 (简·爱)
1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19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36 分) 1. 默写。(16 分) ①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 ④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⑦,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两句诗是“,”。 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巧妙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美景的诗句是,。 ⑾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 叹:“?。” ⑿杜甫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 一 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 分) ①“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 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神惊……——《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____________,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 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智取文安县等。(2 分) ②“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这个婚烟有不可超越的障碍存在!” 牧师抬起头来看看说话的人,哑口无言地站着。罗切斯特先生微微动了一下,仿佛他脚下发 生了地震似的…… — —(简·爱)
这是罗切斯特和简·爱在教堂举行婚时出现的一场风波。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举行 的人是 ,选段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指的是 2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5分)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i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 人们的心弦.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徜徉其 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cui()璨心弦()徜()徉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4.2019年的新年伊始,某校九年级(1)班闱绕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以“走近对联, 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1分) (1)根据下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所读到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2分) 龄段 12-25岁(100人) 30-45岁(100人) 45岁以上100人 喜爱对联的人数比 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 20% 45% (2)活动中有一个“拟对联.谢师恩”的环节,己经有同学拟好了上联,诸你填写出下联。(1 分) 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下联:。 (3)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发言片段,请你完成下面的要求。(4分) 学生A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学生B说;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 学生C说:感恩挫折,, 班长总结说:“只要拥有二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 尊重和感激。” ①根据语境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改为“”。 (4)班委会准备邀请曾被市政府授予“感恩孝户”荣评称号的张强师傅来作专题报告,下面 是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4分)
2 这是罗切斯特和简·爱在教堂举行婚时出现的一场风波。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举行 的人是___________,选段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指的是_________。(2 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 (5 分)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 cuǐ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 拨动 人们的心弦.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徜徉其 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cuǐ ( )璨 心弦.( ) 徜.( )徉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 分) 4.2019 年的新年伊始,某校九年级(1)班闱绕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以“走近对联, 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1 分) (1)根据下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所读到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2 分) 年龄段 12-25 岁(100 人) 30-45 岁(100 人) 45 岁以上 100 人 喜爱对联的人数比 18% 40% 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 20% 45% 70% (2)活动中有一个“拟对联.谢师恩”的环节,己经有同学拟好了上联,诸你填写出下联。 (1 分) 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联:。 (3)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发言片段,请你完成下面的要求。(4 分〉 学生 A 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学生 B 说;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 学生 C 说:感恩挫折, , 。 班长总结说:“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 的 尊重和感激。” ①根据语境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 ”改为“ ”。 (4)班委会准备邀请曾被市政府授予“感恩孝户”荣评称号的张强师傅来作专题报告,下面 是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4 分)
邀请函 尊敬的张强叔叔 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我们诚挚地遨请您于9月10日上午来我校报告厅参加“感 恩面对面”活动请务必准时到达 2019 年元月10曰 九(1)班班委会 阅读(40分) (一)(12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鱼我所欲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此之谓失其本心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 简单叙述其事迹。(4分) (二)(4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3 邀请函 尊敬的张强叔叔: 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我们诚挚地遨请您于 9 月 10 日上午来我校报告厅参加“感 恩面对面”活动.请务必准时到达. 2019 年元月 10 曰 九(1)班班委会 二、阅读(40 分) (一)(12 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2)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4)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 6.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 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 简单叙述其事迹。(4 分) (二)(4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8-9 题
【甲】望岳[唐]杜甫 【乙】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 9.【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 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三)(10分) 走出阅读的“舒适圈” ①阅读是件令人享受的事情,但却不能一直抱着享受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人总要 踮起脚尖来,才能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天花板。 ②很多人在谈论一本书的时候,总爱用“好看”与否来衡量,对于那些以故事和情节取 胜的作品而言,个人喜好固然是一条标准,但更多的书不能用读者的舒适与否来评判。如果 仅仅将阅读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眼界和水平势必被自己的经验和偏见所囚禁 ③就我的阅读而言,也经历了一个“走出舒适圈”的阶段。大学期间,作为一名刚开始 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我的阅读偏好是现实主义相关的著作,并以此界定“好看”和“不好 看”。慢慢地,我发现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国际社会现象,于是,我开始努力克服自己 “不舒服”的阅读感受,去完整阅读更多的其他领域的经典著作。慢慢地,我的思想变得更 开阔,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收获越来越多。尝到甜头之后,我开始努力地走出一个又 个阅读的“舒适圈”,去获取更多新的、不同的知识 ④工作之后,职责需求推动着我更努力去吸收新的知识,以适应新的环境,承担更重要 的任务、这又是一轮克服不舒适感的战斗。既要学习岗位上的一些新知识,又要巴工作经验 结合到理论中去重新学习,从初期的不适到逐步接受,再进展到学有所得,最后变成能享受 这种学习。其实,在阅读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知识,都有一个形成舒适圈再打破舒适圈的 过程,之后形成更大的舒适圈。随着圈子的扩大,脑中的内容越来越饱满,知识越来越丰富, 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⑤现实中,也有部分人不愿逃离自身的阅读舒适圈,不愿意看外面的世界,,有的人自 我定位就是“拿个铁饭碗、悠闲过日子”,不愿意在闲暇时间看一些需要“费脑”的书。这 些现象皆源自于人们懒于变、安于现状‘害怕困难的本性。如果永远躲在舒适圈内,就好像 每天走同一条路去上班,走起来熟悉且舒适,甚至闭着眼都能走到,可一旦老路被封,便没 有新路可走。走出阅读的舒适圈,才能看到不寻常的景色,并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新路线。 ⑥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专业知识交融的现象,我们如果一味理头于
4 【甲】望岳[唐]杜甫 【乙】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 分) 9. 【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 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分) (三)(10 分) 走出阅读的“舒适圈” ①阅读是件令人享受的事情,但却不能一直抱着享受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人总要 踮起脚尖来,才能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天花板。 ②很多人在谈论一本书的时候,总爱用“好看”与否来衡量,对于那些以故事和情节取 胜的作品而言,个人喜好固然是一条标准,但更多的书不能用读者的舒适与否来评判。如果 仅仅将阅读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眼界和水平势必被自己的经验和偏见所囚禁。 ③就我的阅读而言,也经历了一个“走出舒适圈”的阶段。大学期间,作为一名刚开始 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我的阅读偏好是现实主义相关的著作,并以此界定“好看”和“不好 看”。慢慢地,我发现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国际社会现象,于是,我开始努力克服自己 “不舒服”的阅读感受,去完整阅读更多的其他领域的经典著作。慢慢地,我的思想变得更 开阔,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收获越来越多。尝到甜头之后,我开始努力地走出一个又一 个阅读的“舒适圈”,去获取更多新的、不同的知识。 ④工作之后,职责需求推动着我更努力去吸收新的知识,以适应新的环境,承担更重要 的任务、这又是一轮克服不舒适感的战斗。既要学习岗位上的一些新知识,又要巴工作经验 结合到理论中去重新学习,从初期的不适到逐步接受,再进展到学有所得,最后变成能享受 这种学习。其实,在阅读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知识,都有一个形成舒适圈再打破舒适圈 的 过程,之后形成更大的舒适圈。随着圈子的扩大,脑中的内容越来越饱满,知识越来越丰富, 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⑤现实中,也有部分人不愿逃离自身的阅读舒适圈,不愿意看外面的世界,,有的人自 我 定位就是“拿个铁饭碗、悠闲过日子”,不愿意在闲暇时间看一些需要“费脑”的书。这 些现象皆源自于人们懒于变、安于现状‘害怕困难的本性。如果永远躲在舒适圈内,就好像 每天走同一条路去上班,走起来熟悉且舒适,甚至闭着眼都能走到,可一旦老路被封,便没 有新路可走。走出阅读的舒适圈,才能看到不寻常的景色,并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新路线。 ⑥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专业知识交融的现象,我们如果一味理头于
自己的阅读舒适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面窄、看问题片面、解决问题不得力的情况。 要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需要我们克服惰性、解放思想, 通过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疏解“本领恐慌” ⑦其实,阅读就是在舒适圈和走出舒适圈中来回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舒适,但是不该 直选择舒适。(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休内容分析。(2分 12.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2分) 13.报据第⑤段画线句子,以“有的人”开头,为本段补充一个类似论据。(2分) 14.不仅阅读需要走出“舒适圈”,其实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圈”。请结合你 的生活经历,谈谈阅读后的启迪。(2分) (四)(14分)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 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 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 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 用婆婆丁做蒸菜,姿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 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 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 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 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惓意ˆ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 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 做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 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 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 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 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 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 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 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妺们釆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 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
5 自己的阅读舒适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面窄、看问题片面、解决问题不得力的情况。 要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需要我们克服惰性、解放思想, 通过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疏解“本领恐慌”。 ⑦其实,阅读就是在舒适圈和走出舒适圈中来回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舒适,但是不该 一直选择舒适。(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休内容分析。(2 分) 12.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2 分) 13.报据第⑤段画线句子,以“有的人”幵头,为本段补充一个类似论据。(2 分) 14.不仅阅读需要走出“舒适圈”,其实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圈”。请结合你 的生活经历,谈谈阅读后的启迪。(2 分) (四)(14 分)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 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 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 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 用婆婆丁做蒸菜,姿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 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 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 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 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惓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 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 做 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 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 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 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 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 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渓水里打着旋流远 了, 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 等熟透, 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 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