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3分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6、按要求默写句子。9分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设宏伟意境,表现了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 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中借时序的交替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7、综合性学习: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 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4分)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 ( 》。 (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任选一句谈谈你的感悟。(2分)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一老子 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一韩非 答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 凝之妻也 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公欣然曰 (4)与儿女讲论文义 9.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10.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 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2分) 11.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2分)
6 D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3 分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6、按要求默写句子。9 分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设宏伟意境,表现了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 诗句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 (3)《次北固山下》中借时序的交替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 7、综合性学习: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 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4 分) ( 1 )《 论 语 》、《 孟 子 》 均 列 入 古 时 “ 四 书 ” , “ 四 书 ” 中 另 两 书 是 《 》 、 《 》。 (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任选一句谈谈你的感悟。(2 分)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 凝之妻也。 8.解释加点的词语(4 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公欣然..曰 (4)与儿女..讲论文义 9.翻译下面的句子.(5 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10.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 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2 分) 11.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2 分)
课内阅读:莫怀戚散文《散步》阅读答案(15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 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 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 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 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 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 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 决定?(3分) 1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 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 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3分) 1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分) 1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4分) 四、课外阅读(13分)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 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 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
7 三、课内阅读:莫怀戚散文《散步》阅读答案(15 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 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 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 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 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 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 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 决定?(3 分) 1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 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 分)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 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3 分) 1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2 分) 1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4 分) 四、课外阅读(13 分)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 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 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
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 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 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 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 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 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 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 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 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尷尬。我 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 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 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 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 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 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 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 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7、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 (2分) 18、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3分) 19、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 态?(2分) 答 20、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1、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 效果有什么差别?(3分)
8 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 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 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 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 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 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 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 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 5000 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 3 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 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 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 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 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 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 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 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 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 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 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7、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 _____________ (2 分) 18、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3 分) 答: 。 19、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 态?(2 分) 答: 。 20、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21、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 效果有什么差别?(3 分) 答:
22、本文通过“妻”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 的思想性格。(2 分) 五、作文(50+5分)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 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可以写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爱,也可以 写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还可以写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楚。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情感。有了情感的参与,文章才会充实饱满,有血有肉,也才 会让人感动。 答案:一、1、C2、D3、A4、B5、①排比②反复、拟人③比喻、排比6、略 7、综合性学习 《大学》《中庸》 ①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②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 规则、制度。)③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文言文阅读 8.(1)家庭聚会;(2)差不多可以相比:(3)不久,一会儿:(4)指子侄辈 9.(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舞 10.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 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的家庭气氛 11.言之成理即可,不讲理不得分.“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 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 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 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 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 在有意象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老师意见:但是 ★一般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此“咏絮才”成为典故,谢道韫被称为才女 ★而“撒盐空中”只有在某一种情况下更合适一一雪成“霰”(xian)时. 三、课内阅读与理解 1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13.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 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 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 恰当。14.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生命的整体。15.心理描写语言描写16.略。(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9 22、本文通过“妻”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性格。(2 分) 五、作文(50+5 分)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 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 字。 提示: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可以写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爱,也可以 写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还可以写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楚。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情感。有了情感的参与,文章才会充实饱满,有血有肉,也才 会让人感动。 答案:一、1、C 2、D 3、A 4、B 5、①排比②反复、拟人③比喻、排比 6、略 7、综合性学习 《大学》 《中庸》 ①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②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 规则、制度。)③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二. 文言文阅读 8.(1)家庭聚会;(2)差不多可以相比;(3)不久,一会儿;(4)指子侄辈 9.(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舞 10.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 “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的家庭气氛 11.言之成理即可,不讲理不得分.“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 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 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 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 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 在有意象.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老师意见:但是 ★一般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此 “咏絮才”成为典故,谢道韫被称为才女. ★而 “撒盐空中”只有在某一种情况下更合适——雪成“霰”(xiàn)时. 三、课内阅读与理解 1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13.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 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 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 恰当。14.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生命的整体。15.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16.略。(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课外阅读 17.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 18.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 复思考。 19.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 20.肖像(外貌)描写:;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更为父亲要离开儿子的家这一情节做 了铺垫 21.贴身表示和身体接触的地方,如果删去,父亲从衣兜里拿出钱,就不能表现父亲对钱的 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而原句恰恰表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劳动积攒 下来的。 对儿女深沉的爱和朴实、勤劳、节俭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过关检测试卷 姓名: 时间:100分钟 得分: 、基础知识积累(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匿笑(n1)分歧(zhi)霎时(shd)絮叨(sui) B、烦闷(men)菡萏(dan)慈怜(lfn)侍弄(s1) C、淡雅(y)憔悴(cu1) 宿(xi)姊妹(z1) D、沐浴(m⑩)拆散(chai)桑树( sh a ng)荫蔽(yIn)
10 四、课外阅读 17.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 18.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 复思考。 19.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 20.肖像(外貌)描写;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更为父亲要离开儿子的家这一情节做 了铺垫。 21.贴身表示和身体接触的地方,如果删去,父亲从衣兜里拿出钱,就不能表现父亲对钱的 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而原句恰恰表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劳动积攒 下来的。 22.对儿女深沉的爱和朴实、勤劳、节俭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过关检测试卷 姓名: 时间:100 分钟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21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匿.笑(nì) 分歧.(zhī) 霎.时(shà) 絮.叨(suì) B、烦闷.(mèn) 菡萏.(dàn) 慈怜.(lín) 侍.弄(sì) C、淡雅.(yǎ) 憔悴.(cuì) 一宿.(xiǔ) 姊.妹(zǐ) D、沐.浴(mú) 拆.散(chāi) 桑.树(shāng) 荫.蔽(y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