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七下八上统编无文言文语段对比阅读 1论语十二章 2陋室铭 3爱莲说 4河中石兽 5三峡 6答谢中书书 7记承天寺夜游 8富贵不能淫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伯牙善鼓琴
七上七下八上统编无文言文语段对比阅读 1论语十二章 2陋室铭 3爱莲说 4河中石兽 5三峡 6答谢中书书 7记承天寺夜游 8富贵不能淫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伯牙善鼓琴
1论语十二章 (2014陕西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 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 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 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 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 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 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 尚的人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0(2)不能去云0
论语十二章 1 论语十二章 一、(2014·陕西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 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 以依循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 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 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 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 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 尚的人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能去云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组是(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D.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解析】A项中的“说”后者读"yue”,通“悦”,意思为“偷快”前者意思为“讲,谈论,叙 述”。B项中两个“虽”后者是“虽然”的意思,前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后者是连词 可译为“就”或不译;前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 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 D. 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解析】A项中的“说”后者读“yuè”,通“悦”,意思为“愉快”前者意思为“讲,谈论,叙 述”。B项中两个“虽”后者是“虽然”的意思;前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后者是连词, 可译为“就”或不译;前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他的”。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2陋室铭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 (shen)漉(心),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ⅰ),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 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逍n),亦遂 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 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解词 (1)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4)余稍为修葺 2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 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陋室铭 2陋室铭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 (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 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 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 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 解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 (4)余稍为修葺 2翻译 (1)孔子云:“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 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答案1.桌子我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托物言志。4.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 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 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 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 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 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 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 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內才明亮起来。 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杄,也增加了 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 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 ,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 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 极了
• 答案1.桌子 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托物言志。4.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 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 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 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 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 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 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 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 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 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 ,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 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 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