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一)研究方法 密度:地球密度平均55g/cm3,但地表岩石 密度仅2-35g/cm3,显然内部密度更大, (1155g/cm3) 陨石:和地球有共同的起源,石陨石可能是星 体表面的物质,铁陨石是內部的物质
二.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一)研究方法: 密度 :地球密度平均5.5g / cm3,但地表岩石 密度仅2-3.5g/ cm3 , 显然内部密度更大, (11.5 5g / cm3 )。 陨石:和地球有共同的起源,石陨石可能是星 体表面的物质,铁陨石是内部的物质
地震波:P波和S波,P波速度5-6km/s, 可通过三态;S波3-4km/s,只通过固 (二)地震波得来的重要信息 地球具同心圈层构造 两个一级不连续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据此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震波:P波和S波,P波速度5-6km/s, 可通过三态;S波3-4km/s,只通过固 态。 (二)地震波得来的重要信息: • 地球具同心圈层构造 • 两个一级不连续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 据此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地球的三个圈层基本特征 地壳 crust由富含SⅠ、AL、Mg的硅酸盐类岩 石组成 厚度不一,大陆33km,最厚70km;大洋 6km,最薄5km 双层结构,康拉德面将地壳分为花岗岩层和 玄武岩层 大陆型地壳古老、变形;大洋型地壳年轻 未变形
• (三)地球的三个圈层基本特征 • 地壳crust由富含SI、AL、Mg的硅酸盐类岩 石组成 • 厚度不一,大陆 33km,最厚70km;大洋 6km,最薄5km • 双层结构,康拉德面将地壳分为花岗岩层和 玄武岩层 • 大陆型地壳古老、变形;大洋型地壳年轻、 未变形
地幔( mantle以雷波第面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厚2900km,上地幔由Fe、Mg含量 很高的橄榄岩组成,50-250km处有古登堡 低速层,其上为一个刚性的固体圈层,称 为岩石圈。下地幔为金属硫化物——氧化 物层
• 地幔(mantle)以雷波第面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厚2900km,上地幔由Fe、Mg含量 很高的橄榄岩组成,50-250km处有古登堡 低速层,其上为一个刚性的固体圈层,称 为岩石圈。下地幔为金属硫化物——氧化 物层
地核(core)的外核S波不能通过,为液态的 Fe、N厚1742km,过渡层已测得速度不 大的S波,液态向固态过渡,厚515km;内 核是固态的Fe、Ni,厚1216km
• 地核 (core)的外核S波不能通过,为液态的 Fe、Ni 厚1742km,过渡层已测得速度不 大的S波,液态向固态过渡,厚515km;内 核是固态的Fe、Ni ,厚1216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