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1898年11 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移居江苏扬州, 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 著名学者。 与其同时代人一样,他幼读私塾,后入江苏 省立第八中学,1916年毕业。同年入北京大学哲 学系,1920年毕业。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 吴凇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第六师范、温州浙江 第十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春晖中学等 校任教,1925年8月,受聘为清华学校中文教授。 1930年,他代理清华国文系主任。1931年到英国 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 学系
1937年,随西南联合大学南行。抗战胜利后, 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8于北平 病逝。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他同 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 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 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 《背影》。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 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 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 《荷塘月色》等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 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 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家庭人 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 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 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先 后有《伦敦杂记》、《新诗杂话》、《诗言 志辨》、《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 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 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家庭人 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 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 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先 后有《伦敦杂记》、《新诗杂话》、《诗言 志辨》、《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论雅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