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山周里许,高达一百余米。山上竹木郁 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海潮至此,不复而 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小孤山山周里许,高达一百余米。山上竹木郁 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海潮至此,不复而 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位于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 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 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 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勒“中 流砥柱”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 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而与之相对 的长江南岸的彭浪矶,不知何时起,也改名为彭 郎矶。由此,宋代大文豪苏轼便在其诗中写道: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小 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 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 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 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 “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 亭”、“御诗碑”等
• 位于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 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 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 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勒“中 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 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而与之相对 的长江南岸的彭浪矶,不知何时起,也改名为彭 郎矶。由此,宋代大文豪苏轼便在其诗中写道: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小 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 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 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 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 “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 亭”、“御诗碑”等
大孤山,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 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代诗人解缙题诗曰:“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面浮 岁久丕随陵谷变,化为磔柱障中流。”其实大孤山是两百万年 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 孤山三面绝壁竦立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水经》记载:大禹曾在此山岩刻 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相传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兵败后曾在此 和尚。明代建有普陀寺、宝塔、天后宫和梳妆台等建筑。自宋 到清,大孤山文人萝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 闹若,山全暮鼗砰,梵乐悠扬 可惜这些建筑因历代兵灾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坏。近年, 山上重建了望庐亭、云眠亭、宝塔、寺庙等建筑,山下建了停泊 游船的码头,修了登山公路和接待室,成为鄱阳湖旅游线上一个 重要景点。大孤山上还有水鸟栖息,岩间营巢,这里有一种“乞 食鸟”,在南北气流的回旋激烈搏击中,练就双结实的翅膀 异常善飞,往来船只上的游客2向它们抛掷食物,不论抛物高低, 都能准确地啄获,这也是游大孤山的一大乐趣 地址:鄱阳湖上
• 大孤山,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 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明代诗人解缙题诗曰:“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面浮。 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为磔柱障中流。”其实,大孤山是两百万年 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 孤山三面绝壁,竦立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水经》记载:大禹曾在此山岩刻 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相传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兵败后曾在此 当和尚。明代建有普陀寺、宝塔、天后宫和梳妆台等建筑。自宋 到清,大孤山文人贾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 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 可惜这些建筑因历代兵灾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坏。近年, 山上重建了望庐亭、云眠亭、宝塔、寺庙等建筑,山下建了停泊 游船的码头,修了登山公路和接待室,成为鄱阳湖旅游线上一个 重要景点。大孤山上还有水鸟栖息,岩间营巢,这里有一种“乞 食鸟”,在南北气流的回旋激烈搏击中,练就一双结实的翅膀, 异常善飞,往来船只上的游客,向它们抛掷食物,不论抛物高低, 它们都能准确地啄获,这也是游大孤山的一大乐趣。 • 地址: 鄱阳湖上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第一段: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 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 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 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 (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 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 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 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 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 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 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 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第一段: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 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 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 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 (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 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 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 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 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 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 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 舟楫迟,得迟所历妙